黎升,韦丽丽
(1.象州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545800;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3.象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西来宾545800)
猪蓝耳病的病因和预防技术探讨
黎升1,韦丽丽2,3
(1.象州县水产畜牧兽医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来宾545800;2.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5;3.象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广西来宾545800)
猪蓝耳病是猪群最容易爆发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其对猪群的健康生长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猪蓝耳病的产生和许多因素有关,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应及时的采取预防措施,把猪群发生猪蓝耳病的几率降到最低。
猪蓝耳病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最主要的猪瘟类型之一,其对猪群的生存率的提升有着极大影响,本文就猪蓝耳病的病因、流行状况、临床症状以及猪蓝耳病的预防措施进行讨论。
1.1 继发感染及混合感染
猪蓝耳病的发病除了受相关病毒侵入的影响之外,继发性感染以及混合性感染都是导致猪场发生猪蓝耳病的主要诱因,当猪感染猪蓝耳病毒之后,如果相关人员没能及时的对其采取措施,那么就会导致患病猪的免疫机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下降,这直接对受病猪的生存率的提升造成影响。另外在饲养过程中,如果饲养环境以及饲养管理水平不能够及时有效的达到要求,都会增加猪群感染猪蓝耳病的几率。除此之外,如果猪群不能够在恰当的时候使得其自身免疫状况达到要求,也会致使猪蓝耳病的暴发,一般导致动物免疫无效的原因主要为疫苗质量不符和要求或者在使用疫苗的过程中存在不合理因素。另外如果动物群的免疫不能达到标准,那么就可能会引发伪狂犬、猪瘟病毒等多种病源的产生,从而导致动物出现混合感染的现象,对猪的健康生存造成影响。继发感染也是导致猪蓝耳病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谓的继发性感染指的就是当猪体受到某种外界因素或者病毒的刺激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感染状态,这种感染的治疗一般不会太容易,这对于猪体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1.2 管理不当
虽然目前大多数的大型猪场都采用自动化的管理系统,但是不可否认仍然有很多的饲养场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漏洞,这些管理上的失误直接导致猪群所生存的环境处于比较恶劣的状况。环境的恶劣直接为相关病原体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导致猪群的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下降。
众所周知,当饲料处于高温或者比较潮湿的环境中就比较容易发生霉变现象,霉变了的饲料中大都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毒素,这些有毒物质会直接对猪群的免疫能力造成影响,使得其接种状况不乐观。目前我国大多数用于处理霉变物质的毒素吸附剂所能吸附的毒素类型有限,像呕吐毒素、玉米赤霉毒素等吸附效果不明显,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除霉剂的使用并不会对霉素产生多大影响。
就目前我国猪蓝耳病的病发情况来看,无论什么季节都会有猪耳病病发的案例,但是病发季节最密集的为夏秋季,一般情况下猪蓝耳病病发时会呈现成片感染趋势,受感染的猪群其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非常高[1],另外患病的母猪极易流产,流产率达到40%以上[2]。除此之外,猪蓝耳病病毒在猪群的存活时间比较长,能够致使猪群被重复感染。
患有猪蓝耳病的病猪一般都会表现出呼吸系统出现障碍以及神经系统产生阻碍等。另外被感染的病猪最常见的现象就是体温的上升,最高体温可以达到41℃左右[3]。除了这些症状之外,病猪还会表现出皮肤发红、眼分泌物增多等现象,像咳嗽、流鼻涕等也会在病猪上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另外病猪在被感染期间还会有不同程度的消瘦、黄疸现象。
4.1 加强动物的卫生管理
猪蓝耳病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各种病毒的感染,一旦猪蓝耳病爆发其传播的速度将是非常快的,因此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猪群感染猪蓝耳病的几率,必须加强对动物自身卫生以及生存卫生的管理,尽可能的避免从病区购买生猪,在病发期,所有生猪在引进前必须对其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健康猪群。
另外相关人员必须按时的对猪舍进行消毒和处理,从根源上切断猪蓝耳病毒的传播。
4.2 严格消毒灭源
猪蓝耳病具有很高的传染性,传染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因此相关养殖人员你必须定期的对猪的活动区域进行消毒,建立比较完善的消毒制度,尽可能的降低病原体的污染,为相关病毒的隔断创造条件[4]。在药物选择上应该选用氯制剂、碘制剂、过氧乙酸等刺激性小且无腐蚀性的药品。除此之外,相关人员也应该加强对猪的粪便等物质的处理,为猪的生存创造一个极为健康的环境。
4.3 建立比较完善的猪蓝耳病检测预防体系
由于猪蓝耳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因此完善的检测体系的建立对于及时有效的控制住猪蓝耳病的扩散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体系建立的过程中要合理的设置对于猪群的检测密度,对于被感染的病猪必须及时做出措施对其处置[5],另外检测体系的完善也应该包括对健康猪相关抗体的检测,一旦发现猪的抗体水平不能达到要求,相关人员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补种。只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猪蓝耳病检测体系才能够及时地把猪蓝耳病控制住,这对于猪群的生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编辑:李雨慈)
[1] 许豆艳.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诊断与综合防制[J].畜禽业,2012(1):30-31.
[2] 田克恭.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流行现状与免疫防控进展[J].中国猪业,2013,(6):9-11.
[3] 万遂如.猪无名高热综合征防控 [J].四川畜牧兽医,2006(11): 46-47.
[4] 徐永.规模化猪场蓝耳病防制措施的制定及应用效果[J].湖北农业科学,2011(04):25-26.
[5] 陈健雄.猪夏季无名高热病的发生与防制[J].养猪,2006(3):31-32.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3.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