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一例由鱼下料引起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的诊治
李和平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承德067000)
作者通过接收一病例,经病史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经过治疗,该场猪病情得以缓解、治愈的过程。
鱼下料;猪丹毒;猪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或多发性关节炎。目前国内多发生于一些小型和散养猪场[1],集约化养猪场也有报道[2]。近期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教学兽医院接诊一病例,经病史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现将诊治过程报告如下。
该猪场有两栋猪舍,其中一栋猪舍有20多头母猪,另一栋有哺乳母猪2头和30~100 kg左右育肥猪100头。母猪饲喂自配饲料,育肥猪饲喂煮沸的泔水加自配饲料。当月上旬,该猪场从饭店运回一批含有不新鲜鱼及鱼内脏的泔水,由于没时间煮沸,直接加入饲料喂给育肥猪食用。第二天,部分育肥猪突然发病并死亡1头。经当地兽医诊断,使用安乃近、黄芪多糖、氟苯尼考等药物治疗2 d,发病猪只继续增加,截至求诊时共85头发病,死亡4头。
所有病猪仅限于饲喂过鱼下料的育肥猪,同栋两头哺乳母猪和仔猪、另一栋的母猪和仔猪都没有发病。平时越吃得多、长势好的育肥猪,病情越严重。病猪体温41.5℃,鼻镜干燥,头尾下垂。不愿走动,行走时步态僵硬无力。胸、背、肩、及四肢的皮肤上较均匀的分布着数量不等的淡红色斑块,呈四方形或菱形,大小1~5 cm2不等。
死猪胸、背及四肢皮肤上有方形或菱形疹块。心肌苍白,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脾肿胀,呈樱桃红色。肾脏肿大瘀血,皮质部可见大小不等的点状出血。胃肠黏膜肿胀充血,可见零星分布的出血点,并附有较多的黏液。颌下淋巴结、髂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等充血肿胀,外观呈浅红色或暗红色,剖开切面红润多汁。
采取病死猪肝脏、肺脏等内脏器官和发热猪的血液,分别接种到普通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24 h,在鲜血培养基上出现针尖大露珠样小菌落,菌落呈圆形、灰白色、光滑湿润、透明,部分菌落周围形成狭窄的绿色溶血环。在普通琼脂上菌落贫瘠,菌落圆形、灰白色、小米粒大小。
挑取菌落,涂片,革兰氏染色,油镜下观察,细菌呈典型的革兰氏阳性,长短不一的杆菌,有的甚至呈长丝状,无芽孢和荚膜。
根据病史和临床典型症状,结合实验室分离出的细菌呈典型长丝状革兰氏阳性菌,综合判定为该猪场暴发急性败血型猪丹毒。
全群猪饲料中拌入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75 g/t,连用5~10 d。阿莫西林可溶性粉,按照0.5 g/kg饮水,2次/d,连用5 d。
临床症状明显猪只,采取肌肉注射青霉素,4万IU/kg,2次/d,连用3 d。
体表出现红色斑块、体温高等重症患猪,静脉注射青霉素,4万IU/kg,2次/d,同时输入生理盐水、VC。
按照以上治疗方案治疗第三天基本控制了病情,猪只逐渐恢复健康。
猪丹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二类传染病,人感染多数是因为有外伤、接触病猪或病肉。感染部位出现暗红色斑块,手压褪色等症状。所以接触人员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
猪丹毒杆菌分布广泛,约有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该菌,已知50多种哺乳动物、几乎半数的啮齿动物和30多种野鸟中分离到该菌。傅启勇等从农贸市场购买新鲜草鱼、鲤鱼、非洲鲫鱼和黄鳝,分别从体表、鳃、肝、胆和肠采样进行猪丹毒杆菌的分离,结果表明鱼类猪丹毒杆菌的带菌率为52.0%[3]。徐克勤等研究发现我国海鱼体表也带有多种血清型猪丹毒杆菌[4]。
该猪场发生的猪丹毒诱发因素少见——由饲喂未煮熟的鱼下料引起。因此养殖户在使用对鱼类等下料喂猪时,应该充分煮沸,避免引起猪发病,同时注意自身防护。
治疗时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胃肠,建立肠道菌群平衡,有利于该病的治疗。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首选药物通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同时加大剂量,能够使病情得到快速控制。傅启勇等研究发现鱼源猪丹毒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不存在着差异[5],这与临床治疗结果一致。■(编辑:李雨慈)
[1] 孙宝权,朱柳燕,杨帆.一例母猪与育肥猪暴发猪丹毒的诊治[J].畜牧兽医,2014,46(4):119-120.
[2] 李斯丽,何若钢,吴先华,等.广西一典型急性猪丹毒的综合诊治[J].畜牧与兽医,2013,45(7):77-79.
[3] 傅启勇,张猛刚,范翔九,等.猪丹毒杆菌的公共卫生学意义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85,2:9-12.
[4] 徐克勤,高成华.从海鱼中分离出一种新血清型的猪丹毒杆菌[J].家畜传染病,1986,3:6-7.
[5] 傅启勇,张猛刚,范翔九,等.鱼源鸡源猪丹毒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J].家畜传染病,1986,5:40-43.
10.3969/j.issn.1008-4754.2015.03.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