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虎城
职业学校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校企深度融合。实践证明,凡是颇具影响力的职业学校,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方面都很有特色,积累了丰富的校企深度融合经验。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是近两年创办的公办职业学校,相对于一些老牌高职院校,我们是“新生儿”,办学经验不足,且原设专业多依靠煤炭行业,而煤炭行业这两年正处于低谷期,对学校招生、就业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这已成为一所新办高职学校面临的重大难题。学校教职工经过职教理念大讨论和参观学习外校成功经验,最后形成共识,一致认为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开门办学、工学结合、校企融合”,才是学校走出困境的突围之路。
一、依托优势专业,寻找合作企业
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产业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我校位于以机电工业为传统产业的焦作地区,机电产品生产企业多,且正在转型升级,急需大批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学校首先确定“机电一体化”专业为重点建设专业。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我校与北京思威普公司进行合作,开办了“机电一体化中德合作班”。合作企业拥有先进的德国“双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又联系有德资在华企业的高薪就业岗位,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第一年招生拟录两个小班40人,报名人数就有230多人,经过严格的选拔考核,优中选优,录取了40人。第二年招生,报名260人。从两年的教学过程看来,学生和家长认可企业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过程按照“学校职业化、管理企业化、教学生产化、课堂车间化”的实施方案进行。在2014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该班选出的3名选手在江苏徐州参赛,一个获得二等奖,一个获得三等奖,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评为2014年全国技能竞赛先进单位。中德合作班的开办,成为学校机电专业招生的一张名片,这两年该专业每年报名300多人,有的学生就是冲着中德班来的。中德合作班的培养模式,已成为我校所有工科专业教学改革的“试验田”,目前在各专业中正在推广“做中学、做中教”的成功经验。我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由于就业渠道窄,导致近年招生困难,每年只招30多人。今年得知焦作市在产业集聚区要建动漫城,投资10多个亿,要接收大量动漫专业的技术人才,我们就与郑州丰泽教育集团协议联合办班。该企业在动漫设计方面既有IT专业方面实力很强的工程师,又有职教特色的教学模式,学生将来有广阔的就业门路,可确保学生在当地企业对口就业。经过协商,很快就签订了合作协议,今年联合开办动漫专业,双方从招生、教学过程、学生管理、学生就业安排等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当年合作,当年招生,计划招40人(两个小班),报名150多人,最后录取47人。合作中,校企双方紧密配合,企业人员入驻学校,安排专门的办公场地,学校教师也直接参与到 “订单教学班”的教学管理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共招、专业共建、课程共商、教材共编、师资共享、班级共管”。学生入校就已签订了就业协议书,目前教学班级单独编为“校企合作特色就业班”,平时就灌输企业文化,引进企业管理理念和员工标准,强化“学生思想员工化、班级文化企业化” 的教育理念。这种“招生即招工,读书即上班,上课即上岗”的订单就业模式,已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
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通过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有如下体会:
1.让学生成为校企融合的最大的受益者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合作的目的是培养素质较高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适用人才的,学生要从一个自然人变成有技术、有技能的职业人,要掌握一技之长,毕业时谋取理想的就业岗位。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希望自己学有所用,提高收入,还希望能获得学习能力以适应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希望职业生涯能够可持续发展。那么,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就必须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把提高育人质量、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核心任务。既要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更要强调有职教特色的全面发展,强化情商与智商二者融为一体的职业素养教育,还要注重学习能力的提升。总之,在校企合作中,要努力把学生的期盼和需求,有目标、有步骤地予以满足。
我校中德合作班的第一届学生中,目前职业能力基本具备,其中有两名学生还未毕业,民营企业就点名让其到企业顶岗实习,并承诺将来将其二人留下就业,月薪5000元。我们培养的学生得到了用人企业的认可。
2.实施校企融合,要让学校受益
目前多数职业学校遭遇招生就业难的瓶颈,毕业的学生与企业用人不匹配,出现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用工荒”的现象。再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调整而出现的校内教学资源短缺、资金紧张等问题,只有通过建立校企合作的平台,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我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融合,首先解决了招生就业的难题,经过校企双方论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开办什么样的专业,以订单培养为抓手,不断开发新专业,通过专业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订、实训室共同投资建设、课程共担、教材共编等活动,上述一系列问题迎刃而解。不仅提高了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还解决了校内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培养出的学生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形成了“就业畅、招生旺”的良好局面,学校达到了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目的,同时也进入了可持续、快速发展的轨道。
3.实施校企融合,要让企业受益
企业是要追求经济效益的,在校企合作中,无论是建“校中厂”还是建“厂中校”,学校要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效益。我校在引企入校过程中,首先无偿提供生产场地、生产车间和办公条件,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吸引企业与学校合作。我们还采取了如下让利措施:首先,通过培养学生为企业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其次,利用学校技术资源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研发,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提供技术支撑。我们通过“专家工作室”,发明了多项专利技术,用于企业产品的升级、更新。再次,不断对企业在职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养,为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供人力资源保证,稳定企业员工队伍,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校企合作才能持续深入,才能进行深度融合。
总之,在校企合作中要正确处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解决好三者之间的矛盾,才能真正做到校企一体化育人,达到产教深度融合,形成深层次校企合作的长效共赢机制,在紧密合作中各取所需,共同发展。
三、校企深度融合,应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1.学校必须具有“主动出击”的意识
在进行校企融合时,学校和企业是两个合作主体,在目前经济社会中,双方对合作的认识有偏差,普遍存在合作中“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那么,职业学校要从服务地方经济上、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上、学校发展生存上进行战略性思维,要解放思想,开放办职教,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主动与企业接轨,主动策划,主动出击,不能坐等企业找上门来。
2.必须坚持学校、企业共赢的原则
目前与职业学校合作的企业,民营的占多数,这些企业看中的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怎样才能调动他们合作的积极性?最现实的办法就是让企业在合作中得到真正的实惠。在合作中,如果职业学校只求索取,一味要求企业投资教育,或者学校付出的只是廉价劳动力,合作就不可能持续,更不可能达到深度融合。
3.必须坚持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原则
校企深度融合的目的是为了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也是开展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合作的重要目标。企业资助经费与设备,只是学校办学经费不足时的一种权宜之计。职业学校一定要把着眼点放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坚持专业设置与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出符合生产需要的合格人才。
4.坚持走“引企入校”的融合之路
校企要实现深度融合,“引企入校”是最有效的途径。特别是新建学校,新校区校园面积大、硬件条件好,为企业进驻校园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通过“筑巢引凤”来推进校企合作。我校通过“引企入校”,使教育教学面貌焕然一新,形成了“教学过程一体化、技能训练职业化、校园文化企业化、班级文化班组化、学生思想员工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使校园外看像学校,内看像工厂,昔日教室里是学生在聆听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现在变成了学生在车间里分组协作动手做项目训练;昔日听到的是朗朗读书声,现在听到的是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和隆隆机器轰鸣。引企入校,通过工厂技术人员和学校专任教师互聘互任,提高了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企业依托学校的科研优势,不断创新发展,彻底改变了过去校企合作的“两张皮”现象。校企进行着实质性的合作,谁也离不开谁,正如某职教专家所说的:“职校是鱼,企业似水。”学校只有与企业实现全方位接轨,才能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自身才能又好又快地发展。
(责编 周继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