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鉴湖诗”品鉴湖四时之美

2015-02-05 05:53王芳芳
文教资料 2014年30期
关键词:春夏秋冬

王芳芳

摘   要: 鉴湖,越州水。这东南一隅的静默水系,春夏秋冬,各有情致,四时物候,莫不静好。透过鉴湖诗歌,我们可清晰的感受到那些四季辰光的流转变幻,品读鉴湖诗,观澜这清丽秀洁的四时鉴湖,可以说是一件很曼妙的事情。

关键词: 鉴湖诗    春夏秋冬    四时

“越州水,鉴湖之广,周回三百五十八里,环山三十六源。”[1]鉴湖,地处绍兴城西南,又名镜湖、南湖。《通典》载:“顺帝永和五年,马臻为会稽太守,始立镜湖筑塘。周回三百十里,灌田九千余顷,至今人获其利。”[2]“越之有鉴湖,如人之有肠胃”[3],鉴湖,这一脉位于东南的静默水系,数千年来文人骚客驻足流连、魂牵梦萦,一首首或清幽或雅洁或妍丽的诗篇在鉴水之畔写就。细数这些如断裂的珍珠项链般的鉴湖诗,重新观澜这清丽秀洁的四时鉴湖,鉴湖四时,可以说是一件很曼妙的事情。

古时鉴湖,湖面开阔,水质清凉,且沿途多山,湖山辉映,莫不静好。无论是春水还是夏荷,秋泛抑或冬寂,皆情致各异。

一、鉴湖之春

春之鉴湖,万物萌蘖,春潮带雨,草长莺飞,充满勃郁生机。

元稹《春游》:“镜水波犹冷,稽峰雪尚残。不能辜物色,乍可怯春寒。”是鉴湖早春,春寒虽料峭,但稽山的残雪已凘融,那带着消融寒意的冰水顺着山峦流入鉴湖,使得湖水尚带几分寒冽。然而到底已初春,万物已有萌蘖情态,这是一种即将烂漫到极致前的酝酿和内敛。唐李德裕《怀京国》:“海上东风犯雪来,腊前先折镜湖梅。”东风尤带雪,催折鉴湖梅,亦是一幅早春图景。

唐代孙逖《晦日湖塘》:“吉日初成晦,方塘遍是春。落花迎二月,芳树历三旬。”则进入仲春时节,芳树花事荼蘼,鉴湖湖塘一段遍地生春。宋王十朋《鉴湖行》:“苍苍凉凉红日生,葱葱郁郁佳气横。鉴湖春色三百里,桃花水涨扁舟行。”更大肆渲染鉴湖春色的郁郁葱葱。“西岭山光青浸水”(明怀渭《次孟天炜南山杂咏二首》),青碧山色将水色都浸染的碧透澄明。“春风吹皱桃花水,无数水禽啼上滩”(清沈宗信《镜湖竹枝词》)则是吹皱春水、禽鸣池上的野趣图。“一晌东风散午晴,蒙蒙岚翠接烟生。满衣摇落松衫雨,独听溪桥田水声。”(清沈宝森《连日墓祭来鉴湖道上即景地绝句》)东风散热,山峦生烟气,抖落满衣松针,静听桥头田埂中汩汩春水声,这春日晌午,让人如痴如醉。

春日鉴湖,最惹人注意的大概就是那汩汩上涨的春水了吧。“书穴雨馀云扑地,鉴湖春昼水连天。”(宋喻良能《次韵王龟龄谒大禹祠酌菲饮泉》)“春水溶溶满鉴湖,兰舟长护锦屠苏。”(元泰不华《送王奏差调福州》)“春水新添尺许高,绿波倒浸跨湖桥。”(清代周洪《春湖曲》)春潮带雨,那来自三十六源的鉴湖之水,裹挟着上游冰雪消融、地润惊蛰的春意,开始溶溶汩汩,水面高涨,碧水连天。

二、鉴湖之夏

“画舫朱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宋秦观《游鉴湖》)鉴湖水域藕荷、菱芡丛生,每逢夏日,鉴湖三百里,偌大一半被披离的圆叶风荷所覆盖,蔚然成景。宋《(宝庆)会稽续志》中亦载:“大率越多陂湖,莲最富。杜荀鹤送人游越诗:‘有园皆种橘,无渚不生莲。可谓越之实录也。”[4]因此,鉴湖诗中的夏日鉴湖最胜的景致就是湖中郁郁葱葱、遮天蔽日的荷花了。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稽山万塍稻,镜湖千顷莲。”(宋高文虎《送台倅赵叔明趋朝》)便讲述了夏日鉴湖湖上芙蕖水芝密密遍植的情形。

宋黄裳《泛南湖二首》其一:

菡萏香中画舫轻,新红相照亦多情。

似迎学士来归院,花烛前头朵朵明。

写夏夜泛鉴湖,画舫轻盈分荷而过,那些攒聚的大朵红荷在船上红烛的映射下,显得娇怯多情,颤颤巍巍,似那穿红戴翠的丽人们在迎接晚归的学士,虽有夸张成分,但不失娇妍。

“红蕖耀晨妆,绿蒲媚新丛。”(宋释文珦《镜中放歌》)写晨光熹微时分,菡萏凝露似女子初妆,绿蒲圆荷妖妖娆娆,媚冠众生。“鉴湖一曲云水涯,风吹万柄红荷花。放翁醉后出奇语,花为四壁船为家。”(清杨芳灿《莲花博士歌为吴兰雪作》)清丽秀洁,一曲鉴水,万柄红荷,极言湖上荷花之盛。而放翁醉后以船为家,以花为墙,则充满奇思妙想,雅趣盎然。

因为夏日鉴湖芙蓉百顷,而这遍植的芙蕖,密密匝匝,也给夏日的鉴湖带来了无限的凉意。因此,鉴湖素有“五月凉”的特质。杜甫《壮游》“越女天下白,镜湖五月凉”首提鉴湖五月凉。

秦观《游鉴湖》:

画舫珠帘出缭墙,天风吹到芰荷乡。

水光入座杯盘莹,花气侵人笑语香。

翡翠侧身窥緑酒,蜻蜓偷眼避红妆。

蒲萄力缓单衣怯,始信湖中五月凉。

诗人泛舟鉴湖,莲花荼蘼,赏花饮酒,醉梦沉酣,等到酒醒时,只觉衣薄生寒,不由感慨古人所言鉴湖五月凉,诚不欺我也。

“鉴水微涵五月凉,荷菱接叶净生香。”(元贡性之《题鉴湖夏景》)“两堤杨柳三更影,千树芙蕖五月凉。”(元方子京《鉴湖风月》)“鉴水争传五月凉,鸳鸯曲唱采莲娘。”(清杨德荣《鉴湖竹枝词》)皆阐释的是鉴湖五月的荷风清凉,暑气顿消,如入仙境。

除了荷花,鉴湖的夏还有别的风景。“槐荫遮楼未噪蝉,板桥萍积不通船。”(清孙汝怿《初夏泛镜湖杂记》四首其二)写绿树浓郁夏日长;“蛙声阁阁夕阳微,蚱蜢蜻蜓历乱飞。”(清孙汝怿《初夏泛镜湖杂记》四首其三)写蛙鸣聒噪,草虫乱飞的夏日细节。皆细腻动人,无一不夏。

三、鉴湖之秋

今人游鉴湖,主要观光的是鉴湖景区,它属于古鉴湖中的核心区块,颇具江南田园风光特色。在保存下来的几大景点中,尚有南洋秋泛一景。因鉴湖位于柯山之南,故有南洋之称。秋日湖边枫林乌桕正红,秋空晴好,泛舟湖上,真真如诗如画,美轮美奂。从古至今,鉴湖诗中,秋夜泛湖无疑是诗人文士们热衷并爱好的。有诗歌为证:

清代沈炜《秋日造舟初成同客偕弟泛湖》:

浮家泛宅鉴湖濆,清桨轻帆蹙浪纹。

十里烟波非郭里,一篷觞咏亦机云。

鹜霞交映天无际,水月同参客不群。

最胜鱼龙潭畔路,画图浓淡雨晴分。

诗人造船以船为家,泛宅于鉴湖之上。木兰桨划破鉴水的柔波,秋日的鉴湖,波光粼粼不同于那水村山郭的景致。诗人和好友饮酒作诗,才盖陆机陆云。站在船头望远,只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中肥硕的鱼儿偶尔曳动尾鳍露出水面,这一幅秋日泛湖图浓淡相宜,雨晴皆佳,真真醉人。

清代王霖《南湖夜泛》:

孤棹泠然御好风,澄湖万顷若浮空。

一天霁景三秋月,千载高人两放翁。

隐隐渔榔缘浦响,微微绩火出林红。

夜深何处清歌发?缥缈云中续断鸿。

如果说沈炜是日间泛湖的话,那么王霖无疑是夜泛了。“孤棹”与“万顷”形成强烈对比,显出秋日水面的开阔澄空,愈显孤舟一艇的泠然寂寥。“秋月”写鉴湖月色的澄明,“放翁”写陆游终老鉴湖的闲逸。万籁阒寂,可以隐约听到夜间渔人捕鱼时用榔敲击船舷、惊鱼入网的声音,从水的另一端远远传来。湖两岸暗影憧憧,似燃了火,原来是两岸的红枫正盛。更有那飘渺云间的断鸿声,愈显凄清幽冷。

另外,“微阳下江树,秋叶泛残红。雁背寒塘雨,帆争晚渡风。”(宋夏竦《舟行即事》)写雨后初霁,黄昏将近时的泛湖体验,岸边秋叶已染霜与泛红,那渡寒塘的雁似乎还带着那之前的一场秋雨,满含湿气。湖上晚归的船只扬帆争风,顺流而下。“湖光如鉴月如珪,月下湖中两桨飞。鹤氅四垂冰骨爽,夜深疑自广寒归。”(宋林概《鉴湖月夜行舟》)则写出了秋夜鉴湖行舟的寒凉凄清,湖水如明镜,秋月若美玉,夜深露重,让人不由恍惚,莫非这澄明天地是那月中广寒宫。

可以说,上述的诸多诗句,虽讲的都是秋泛或秋过鉴湖之事,然而其变现出来的个体感受却不尽相同。或喧熙,或寂寥,但不变的就是鉴湖秋的审美体验。南洋泛舟,一叶乌蓬,三五知己,绍兴老酒,鲜鱼螃蟹,再加新鲜莲蓬和菱角,一边畅饮阔谈,一边赏两岸红叶,吹鉴水凉风,听晚归棹歌,实在不亦乐乎啊。

四、鉴湖之冬

鉴湖地处绍兴城西南,水乡泽国,气候适宜。因此,江南的冬天虽清寒,但也不至于太过冷冽,江南的雪也是细瘦的诗意的。鉴湖的冬天,虽看不到如北国的浩荡雪景,但那秦望山巅、禹穴窆石之处也能看到一抹积雪的白。鉴湖的冬天虽无春之暄暄,夏之阴阴,秋之清清,但却有一番湖谧山净的另类景致。

元稹《酬乐天雪中见寄》有一句:“镜水绕山山尽白,琉璃云母世间无。”写的就是冬日鉴湖,“琉璃”盈澈剔透,形容鉴水,“云母”洁白如雪,形容山峦,描绘了一幅冬日湖山盖雪的雪景图,传神至极。

崔道融《镜湖雪霁贻方干》:

天外晓岚和雪望,月中归棹带冰行。

相逢半醉吟诗苦,应抵寒猿袅树声。

诗人赠诗遥寄镜湖处士方干,在诗中刻画了一幅雪夜初霁的鉴湖夜船图。天光映射在积雪上,呈现出反光。诗人坐在夜归的船只上,天气寒冷凛冽,连湖面都微微冰冻,船破冰而行,深夜寂冷,诗人孤枕难眠。他开始想象等到达目的地后和老友相逢,彼此饮酒对诗的温馨画面,不由又熨帖了孤寒的心灵,这等在前面的相逢冲淡了旅途中凄清哀怨的猿鸣了。此诗不过寥寥数语,但内蕴丰富,细节生动,让我们不由深深感叹这鉴湖冬夜的凄冷。

“万山失色影模糊,远树迷离淡欲无。放眼空汀何处好?一行白鹭下菰蒲。”(清李麟吉《跨湖桥观鉴湖雪景》)观的是鉴湖白日雪景,千山万水白雪轻覆,树木山峦都失了颜色呈现一种迷离,远处的树木也因积了雪和远处的天地融在一块儿,几乎无法辨别。诗人转将目光投向湖面,那风光最好的一处则是那白鹭飞过的菰蒲,清新淡雅的雪景跃然纸上。

如果之前所选的诗句写的多是雪后之景的话,那么这两句“动地飞花变鹤林,天低直欲近墙阴。”(宋释宝昙《十一月二十八日大雪有感》)则描绘的是一幅大雪将至的欲雪图。“飞花”指的是那大片大片洁白的雪花,雪落华林,瞬间成一片清静洁白之地。天空阴霾云厚,低低的都好像到了墙角根儿,极言雪意深浓。

鉴湖的四季,春夏秋冬,各有情致。阅读鉴湖诗,我们可清晰感受到那四季辰光的流转变幻,不由感叹四时鉴湖的风光旖旎。

参考文献:

[1][元]脱脱.《宋史》卷九十七河渠志第五十.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2][唐]杜佑.《通典》卷二食貸二.清武英殿刻本.

[3][宋]王十朋.《梅溪集》梅溪先生后集卷第二十七.四部丛刊景明正统刻本.

[4][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四.清嘉庆十三年刻本.

猜你喜欢
春夏秋冬
黄楚珊油画《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美不胜收
世界景观的四季之美
“春夏秋冬”的内存
春夏秋冬
我和春夏秋冬捉迷藏
钓鱼人的春夏秋冬
春夏秋冬
“四送”活动有特色 春夏秋冬各不同
啊,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