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
——通江县空山乡扶贫攻坚纪实

2015-02-05 07:28贺贵成
四川党的建设 2015年5期
关键词:通江县空山农家乐

·本刊记者 贺贵成

那山·那水·那人
——通江县空山乡扶贫攻坚纪实

·本刊记者 贺贵成

空山乡多个产业发展项目。

早在1997年,记者看了一部电视纪录片《空山》,这部电视纪录片以大巴山脉最偏远的通江县空山乡,一个因缺水而贫穷的村落为背景,真实细腻地记录下他们与大自然抗争的独特经历。

空山乡是一块红色的革命圣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曾率领红四方面军在此取得了彪炳史册的空山坝大捷。然而,这片红色土地也曾是贫穷和落后的象征,缺水、缺电、交通闭塞、就医上学困难,被称为“中国贫困山区最真实的写照”。

记者在调查时了解到,2007年前,空山乡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700元,年人均粮食产量540公斤,贫困人口4571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3532人。

2007年至2009年,空山乡被列入四川省首个扶贫试点项目乡,项目涉及交通建设、土地整理、农村户户通电工程、饮水安全、产业开发、农户环境改善等9个大类40多个小项。

时至今日,让我们再次走进空山乡,记录新时代的“空山之战”——扶贫攻坚战。

天堑变通途 空山见日出

空山乡位于秦巴山区纵深腹地,距通江县城103公里。2006年前,该乡仅有一条通往县城的泥碎公路,由于湾多坡陡,路面狭窄,通行能力极差,致使该乡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群众生活困难。

以前空山乡没有通公路时,一家农户一年辛辛苦苦喂养2头猪,一头抬到20多公里的诺水河街上去卖,早起晚归,两头不见天,山坡陡峭,道路崎岖,有时运气不好,一失足,猪就被摔死到山崖下,而另一头猪就抵作了6-8个人的工钱。那时从诺水河乡镇抬运一根价值1000元的电杆到空山,仅二三十人的人力成本就要花1万多元,可见空山的偏远与交通的阻塞。

2007年,我省首批“以县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扶贫试点项目落户空山,全县各部门整合项目资金帮助空山解决“四难”问题。

空山乡财政所所长刘永忠说:“我们为了利用有限的项目资金为群众修更多、质量更好的路,充分调动群众投入交通建设的积极性,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筹劳集资和组织社会捐助,为农村公路建设的成功启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7年至今,空山乡在交通建设上共投入资金3807万元。打通了1条出省公路,改造了2条通乡路,修通了8条村道路,新建32条社道路,全乡通车里程达到126.6公里,其中硬化水泥路80.6公里,建泥碎路46公里,公路通到60%的农户家门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巴山建新居 旅游成亮点

“以前的土墙房,阴暗潮湿,墙壁被烟火熏得黢黑。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谈起以前的住房,空山乡中坝村74岁的老人张明光感觉有些“不堪回首”。

2012年,中坝村开始建设“巴山新居”聚居点。张明光家的新居120平米,宽敞明亮。搬进新家后,张明光彻底告别了“黑黢黢、湿漉漉”的土坯房。空山乡按照“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川北民居、田园风光、农家情趣”的设计理念,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四靠近、三结合”的原则,以“农民自愿、规划引领、统规统建、产业支撑、项目补助”的建设机制和“群众主体、村委主管、乡镇主责”的管理机制,高标准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中坝、龙池两个巴山新居聚居点。

在龙池新村,空山乡通过招商引资组建成立了“空山天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由群众以房屋入股或出租的形式交给合作社管理,统一经营,带动新村居民发展旅游产业。

2013年,通江县引进中航工业四川航空工业局到空山乡实地考察论证,公司与通江县委、县政府签订了《空山天盆国际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框架协议》,拟利用“空山天盆”27平方公里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高山气候,将空山整体打造包装为“空山天盆国际山地生态旅游度假区”,力争5年内成功创建5A级景区。

今年42岁的中坝村民罗浩,建起了220平方米的两层楼住宅,办起了乡村旅游农家乐。2014年夏季,罗浩家接待游客收入达30多万元,“最多一天接待游客用餐100多人,有时都忙不过来了!”

村民杨秀飞,建起了楼上楼下108平方米的楼房,在家开起了经营野生天麻、竹笋的铺子,“尤其夏天旅游旺盛季节,生意好得很,去年仅此一项就收入了五六万元。”

目前,空山乡群众自办农家乐21家,2014年游客接待量达10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0万元。

产业促脱贫 合作带致富

走进位于空山乡龙池村的通江县三套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村民杨煕康正带领着其他村民在园区除草。他告诉记者,村民在园区打工,每天80元。最忙时节园区每天可容纳工人上百人。这些老人和妇女,靠着在园区打工,每年收入近两万元。

杨煕康自己种植了十多年猕猴桃,但由于缺乏技术,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效益一直不好。2011年,通江县三套车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落户龙池村,杨煕康以每亩地650元的价格流转了6亩土地给合作社,同时,他被合作社聘请到园区负责管理,每个月挣3500元。妻子正在巴中学习农家乐管理,准备自己开农家乐。

为了帮助乡亲们脱贫,2008年起,村里开始发展猕猴桃产业,还引进了现代农业龙头企业三套车公司搞规模化经营。

何强是村里最早种植猕猴桃的8户人家之一。

“去年,开了3亩多荒地。今年,荒地没得开了,只好租地,现在种了十七八亩。去年年景好,收入有六七万元。”何强喜欢种植和养殖,种猕猴桃正好符合他的爱好。

2011年,空山乡引进返乡创业成功人士带领农户成立了“通江县三套车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建设了以猕猴桃为主的1000亩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专业合作社不仅为当地群众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免费发放种苗鼓励群众发展猕猴桃产业,给予每亩300元的奖励补助,并且与农户签订产品回收销售合同,解决农户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目前,该合作社已带动当地农户268户,种植猕猴桃2000余亩。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0余万元。(责编:张微微)

猜你喜欢
通江县空山农家乐
空山
通江县:砥砺奋进 强力构建“温暖人社”
农家乐里去休闲
通江县:创新推行“培训+”模式 助增技促就业
通江县:扎紧制度“笼子” 筑牢居保基金“防线”
通江县:“三集中三联合”打好根治欠薪攻坚战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空山新雨后,自挂东南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