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设问的生成

2015-02-04 21:40桑芝晶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4年8期
关键词:情境目标思维

桑芝晶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向活动。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及时的反馈,课堂教学中的反馈很多情况下是通过课堂设问获得的。教师的设问需要学生的回答做出反馈,学生回答后又需要教师的评价做出反馈;同样的,学生的提问也需要教师的讲解做出反馈,教师讲解后又需要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好的课堂设问不应该仅仅是讲解答案或判断学生的理解正确与否的一种手段,还要成为获得教学反馈、推进教学进程的手段、师生之间沟通一座桥梁。

那么思想政治教学中有效设问是如何生成的,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这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选择合适的情境材料

新课程探究教学往往以教师创设的情境为起点,选择合适的情境材料,能串连起整个课堂,为有效设问提供了载体,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中,从而便于达成教学目标。

选择什么样的情境材料才叫合适呢?要使得设问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重要的一点是把设问置于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材料之中,以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材料为载体来设置问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笔者发现,学生不是不喜欢上政治课,而是不喜欢听空洞的说教,所以,教师要多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材料,能引起他们兴趣的材料,教师要具备时事情怀,情境材料要注入时尚的元素。

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这些情境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从情境材料内容中找到关键信息对学生进行提问,尤其是在一些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认知过程中,注意挖掘材料中学生已经懂得的或相对比较熟悉的知识,帮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提升到新的高度的作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建构新的知识。

二、把握情境材料与教学目标的关系,精心设计问题

设问是连结情境材料与知识要点之间的桥梁。设问的一头要指向情境材料,另一头要指向教学目标。情境材料是引发学生的思考的提示,教师设问的归宿是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感悟。有效的设问是在这两点中找到平衡点,来激发学生的思维。

三、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度

课堂教学设问的价值在于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提出的问题没有学生的参与,这一目标就会落空,实际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提高学生对设问的参与度,除了前面讲的要选取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感兴趣的情境材料作为设问的载体外,还要特别重视设问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的实际和认知的水平相符合。这样学生在设问面前才不会不知所措,才会积极参与到对设问的讨论中来,才能擦出火花,形成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生成和感悟,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注意设问的方式

找到学生感兴趣的材料,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另外,设置问题本身,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首先,设问要有针对性。教学情境背景下的设问不同于一般的课堂设问,它要结合情境材料的内容来考虑设问指向的教学目标,找到两者的交集。如何才能找到最佳的设问?这就是要求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针对性,要使学生的思维指向教学目标。提问应从形式上开放,在内容和目的性上集中、收拢,围绕学生的思维中心点而展开,有的放矢。

其次,设问要有启发性。教师要巧于发问,发问角度能引起学生深思,激发联想和想象;在学生回答时,要进行启发诱导,点拔要害,引导学生思维深化。

再次,设问要有递进性。问题的设计应有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从设问数量上看,没有具体的标准,不宜多而滥。总的原则是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有助于深刻理解情境,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最终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最后,设问要有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教师都给予肯定,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这既能反映学生对这一问题不同深度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课堂设问看似一个普通的细节,但其作用不可小觑,教师无论在教学设计还是课堂实践中都不能忽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课堂设问并不是教师的特权,我们应提倡学生适时地由被动应答变为主动发问,让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教学无止境,课堂设问只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的设问艺术,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思考,只有不断摸索,才能在新课改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小海中学高中政治组)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目标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