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方言词语考释

2015-02-04 12:46申园园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5年1期

摘 要:我们知道“方言俗语比较忠实地保存着古词语的意义,因此词汇史研究需要它为材料,训诂释义也要用它为佐证”。我们可以透过亳州方言词语窥见它的历史发展进程,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对方言词语的考释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本字,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它的语音演变规律及其词义演变规律。

关键词:亳州方言 方言词语 考释

亳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属于平原地区,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所辖为三县一区(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谯城区)。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黄淮平原南端,西北与河南省接壤,西南与阜阳市毗连,东与淮北市、蚌埠市相依,东南与淮南市为邻。亳州是皖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也是全国重要的药材、商品粮、优质棉等的生产基地。

亳州方言属中原官话里的江淮官话区。确切来说是属于中原官话的商阜片。根据贺巍先生的《中原官话分区(稿)》(《方言》2005年第2期),把中原官话分为八片,安徽26个县市分属其中3个片:淮北市、砀山、萧县3点属于郑开片;阜阳市、亳州市、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临泉县、界首市、太和县、阜南县12点属于商阜片;蚌埠市、金寨县、霍邱县颍上县、寿县、凤台县、凤阳县、怀远县、五河县、泗县、固镇县11点属于信蚌片。亳州方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从历时语言的角度看,大量的语言材料和研究成果表明,它与官话方言有着较多的相同规律;而从共时语言学的角度看,它与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相比,又有自己某些独特的语言特点。

亳州方言与普通话一样都有四个声调,没有入声调。亳州方言四个声调,分别为:阴平213,阳平55,上声24,去声53。与普通话的调值存在着很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在考释亳州方言的本字时,一定要注意其声调。

我们知道“方言俗语比较忠实地保存着古词语的意义,因此词汇史研究需要它为材料,训诂释义也要用它为证据”。在亳州方言中很多词语是人们经常说但却无法写出本字或者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书面词语的。鉴于此,笔者决定对几个感兴趣的词语略做尝试性的考释。本文采用方言词语与古籍中的语言对比的方法,以达到古今、俗雅互证的目的。

1.谝[phian24]:夸耀,显示。在亳州方言中的意思是“谝能、逞能,得瑟”。例:他又在这谝上啥了呢!“谝”为古语词。《说文·言部》:“便,巧言也;从言扁声;部田切。”《周书》曰:“截截善谝言。”《论语》曰:“友谝佞。”“谝佞”指巧言善辩,阿谀奉承。段注:“‘谝、‘便叠韵……《季氏》篇文,今作‘便。‘便巧言是指言辞敏捷巧妙。”在《广韵·仙韵》中:“巧言,符蹇切。”“谝”在古代应用广泛。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二折:“我劝这世上人,休把这口忒谝过了。”蒲松龄《增补幸云曲》第十六回:“这奴才不弹琵琶,光谝他的汗巾子,望我夸他。”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二章:“就一面嘟嘟地吹着,跑到那边孩子群里谝她的柳笛去了。”清海《鸡鸣店》第一章:“你可好,不但不哭穷,还显谝。”所以亳州话中的“谝”是古语词的遗留。

2.[y?n213]:形容衣服款式、颜色等俗气。后引申一个人的穿着、打扮没有品位。[y?n213]表俗气、没品位的意思,我们翻阅《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并未找到相对应的字,只发现“冤”这个字。但能不能用“冤”字来表示呢?[y?n213]和冤字二者声、韵、调接近,可是意义却有很大不同。亳州方言中用“冤”,表示的意思和普通话近乎一致,即表“枉曲、冤屈、冤仇”的意思。例:“这真不是我弄坏的,你可别冤枉我!”“你可不能随便冤枉人!”而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也没有发现“冤”表“俗气、没品味”的意思。所以我们很怀疑[y?n213]的本字不是“冤”。为了考证,我们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在《说文》中:“冤,於袁切;屈也。从兔从冖。兔在冖下不得走,益屈折也。”《广韵》:“冤,屈也,枉也,曲也。又冤句縣,在曹州。”“《史记·于定国传》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又冤句县。《韵会》在曹州。句音劬。《正韵》亦作寃。”从以上的例举来看,我们几乎没有发现“冤”表示“俗气、没品位”的痕迹,也没有相关意思的例证。因此笔者认为[y?n213]的本字另有他字。

在《广韵》《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注》《康熙字典》中笔者发现了“、妴、婉”这几个字。首先,“”在《广韵》中的意思是“美也”。在《说文解字》中:“宴,从女冤声;於願切。”《说文解字注》:“‘宴也,从女冤声。邶风:‘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毛 传:‘燕,安;婉,顺也。西京赋曰:‘嬿婉,美好之兒。按古‘宛、冤通用。‘婉、音義皆同。”通过以上的阐述我们可以推出:第一,“”有“美好”的意思;第二,婉、音义皆同。

接下来,我们再看“婉、妴”。婉,《广韵》解释:“顺也美也,於阮切。”《说文解字》:“顺也,从女宛聲,於阮切;春秋传曰:‘太子痤婉。”《说文解字注》:“‘婉与妴是相通的。妴,婉也;从女夗聲,顺也;於阮切。鄭風傳曰:‘婉然美也。齐風傳曰:‘婉,好眉目也。婉,从女宛聲,於阮切。春秋傳曰:‘太子痤婉。《康熙字典》的解释与《广韵》《说文解字》大同小异,都认为“妴、婉”相通。我们知道“婉”今意是“婉转、柔顺、美好”。“婉”的古今音义相近,变化不大。“妴”在现代汉语字典中没有查到相应的字。

“、婉、妴”三个字在古代是声音相同、意义相通的字。三字可能是同源字。它们都含有“美”的意思。因此我们认为亳州方言中的[y?n213]应该是用这三个字来表示的。但是有一个问题是亳州话中的[y?n213]好像是贬义词、中性词,而此处的“、婉、妴”是褒义词?我们可以从词义的演变中找到答案。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观念的改变,词汇的意义也在发生演变。[y?n213]的词义也不例外。它从褒义词表示的“美”演变成亳州方言中中性甚至是贬义的表“俗气、没有品位”的词语。例如:“别买了,这颜色太了!”“你咋这么老,都什么年代了你连手机都不会用!”

所以[y?n213]的本字应是“、婉、妴”。

3.搉ye53“搉”是敲击、欺骗、蒙骗的意思。在亳州方言中口语频繁出现。如:“你再不听话,我就搉你了!”“你可别搉我!要是不够秤,我一会儿来找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搉”这个字。它有两个意思:a、敲击的意思。b、同“榷”,商讨的意思。但是没有亳州话中的“欺骗、蒙骗”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搉,敲击也;从手隺聲;苦角切。”《汉书·五行志》:“搉其眼,以为人彘。”注:搉,谓敲击去其精也。《文选·左思·吴都赋》:“商搉万俗。”《汉书.陈成传》:“没入辜榷财物。”这两例“搉”是研讨的意思。《庄子.徐無鬼》:“可不謂有大揚搉乎。”“搉”是商量的意思。《后汉书·灵帝纪》注:“搉,专也。”《汉书·武帝纪》:“榷酒酤。”这里的“搉”是专、专卖的意思。后来又出现较量的意思。亳州方言中的含有“欺骗、蒙骗”之义的“搉”应该是从古语“敲击、专卖”中引申沿用过来的。“敲击、专卖”经词义的演变有“狡诈勒索、强买强卖”的意思。因此亳州方言中的“搉”也是古语的保留。而且“搉”的古音是入声字,在亳州中方言也已经消失了。从以上足以见得语音在社会的变革中变化最大,而词汇则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4.埲[pa?53]:尘土飞扬貌。在亳州方言中,如:“你不能慢点扫,埲死人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该字。在《汉语大字典》中有两个解释。a、[pe?213]:尘土。亦作“埄1”。b、[pa?53]:地名用字。贵州荔波县有蒙古埲、穷来埲等。旧时土司头目叫“埲目”。《广韵》:“埲,塕埲,尘起。蒲蠓切。”《集韵》:“埲,尘也。”宋王禹偁《寄题陕府南溪兼简孙何兄弟》诗:“常风有盐南,日夕尘塕埲。”“埲”在这些古韵书中都读[pa?53],但是亳州方言中“埲”虽然也表尘土飞扬的意思,但是读音却不同韵书读音。可能亳州方言沿袭“埲”表地名的读音。可见亳州方言中保留一部分古音。

方言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各具特色。我们可以透过方言词语窥见它的历史发展进程,把握它的来龙去脉。对方言词语的考释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本字,更有助于我们了解它语音演变规律以及它的词义演变规律。本文的探讨仅仅属于浅层次的论述,文中难免有不周之处,还希望得到谅解和指证。

参考文献:

[l]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3]陈彭年等.宋本广韵[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4]丁度.集韵[M].北京:中国书店,1983.

[5]王力.王力古汉语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1989年版)[M].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

[7]亳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亳州市志[M].黄山书社,1996.

[8]张美玲.新乡方言词汇考释[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

(申园园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7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