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报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形势与对策

2015-02-04 09:08李锦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2期
关键词:网络化报刊科普

李锦

(国家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北京 100029)

科普报刊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形势与对策

李锦

(国家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信息研究院,北京 100029)

数字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对科普类数字报刊的发展影响深远。从总体上看,科普类报刊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萌芽启蒙阶段、大众普学阶段、特色发展阶段,在伴随着近代中国崛起的艰难历程后,带着振兴民族的希望与荣光,正阔步向前迈进。本文通过分析科普类报刊数字化、网络化特点、传播途径和保障机制的方法,论证了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科普类报刊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必将成为传统读物顺应时代需求的一个有机的节点,在互联网媒体催生社会产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给科普类报刊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必将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步伐更快,影响的范围更广,受教育的层次更深。

大众化 网络化 数字化 立体化 人性化

数字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对科普类数字报刊的发展影响深远。以知识和信息产业为基础、全球一体化为背景的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各个行业面临空前激烈的革新与竞争。从总体上看,科普类报刊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萌芽启蒙阶段、大众普学阶段、特色发展阶段,在伴随着近代中国崛起的艰难历程后,带着振兴民族的希望与荣光,正阔步向前迈进。

1 科普类报刊数字化、网络化的特点

当前,科普类报刊的发展将体现网络、便捷和虚拟等态势;相应的伴生有网络科普报刊、数字科普报刊、收集科普报刊等;在办刊理念上,更多的体现出了大众化、网络化、数字化、立体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1.1 大众化

在新时期的工作生活节奏中,科普类期刊将随之催生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吸引力,更加体现出专业化的特色。面对着向更广人群、更广空间、更完善的内容和更先进的手段。更广人群,就是将会逐步模糊对受众的身份、年龄、学历、行业、经济状况等的要求及数量的限制。更广空间,就是指科普类报刊的影响范围将会逐步扩大到现实与虚拟、工作与生活、国内与国外,跨学科、跨人群、跨行业等不同类别的服务体系,将读者信息服务范围从某一地区、国内扩大到整个世界。更完善的内容,意味着逐步减少对信息内容的范围和数量的限制,尽量以读者的需求为依托,以市场的导向为准则,建立完备的信息传送体系;更先进的手段,就是应用各种信息媒体,不断研究和开发新的模式,使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加以选择,使科普类报刊更具理性的活力和对公众的吸引力。

1.2 网络化

伴随着数字化、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不可避免对科普类报刊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使科普信息得以在不同的时空条件下进行。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时空距离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空间距离在不断扩大,而时间距离在逐步缩小。广大读者可以通过网络及信息载体进行各种交流学习活动;而且,由于虚拟网络可以实施多媒体信息交互,读者与作者、读者与读者等原本难以产生交互影响的群体,能够在虚拟媒体上进行交流。

1.3 数字化

科普类报刊将在传统的传播途径下,同时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形式的传播途径将有淡化的趋势。“有形报刊”正在被“无形报刊”的进行弱化和取代。从目前来看,科普类报刊的数字化特征体现在:信息收藏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存取自由化,科普资源共享化。科普类报刊数字化的信息存贮量大、体积小、多媒体特色以及利用方便自由等优越性,将促使科普类报刊在数字化、网络化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1.4 立体化

相对于传统的科普类报刊,数字化、网络化影响下的信息传递,将会更多的体现出多元化的传播特色,诸如多媒体的传播、特色性的传播和动态式的传播,将使得科普信息更加生动、更加贴切地反映所不同的表述对象,满足不同的读者需求。同时,还可以实现瞬时传播、跟踪传播、定向传播等;读者面对科普类的信息选择更加自主、更加便捷,感觉更加直观,接收信息更有成效。就空间而言,它能使的报刊传输达不到的地方,使读者享受到科普信息的愉悦;就时间而言,实现了科普类信息服务的随机性和延续性,从而构建起了立体式的科普信息传输平台。

1.5 人性化

数字化、网络化的科普类报刊将更加突出以读者为中心,以人性化为根本的发展理念。在科普类报刊发展史上,受传播载体的影响,较长一段时期,我们一直沿用“以书为本”的原则,读者成了科普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已经为我们带来了人性化、特色化的服务理念,使得科普类报刊,能够更加突出读者的参与优势和互动氛围,形成全民参与科普,人人传播科普的氛围,实现了从以书为主到以人为主的转变,形成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从而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的信息需求。

2 科普类报刊数字化、网络化的途径

面对数字化、网络化的崭新形势,科普类报刊在顺应时代要求的同时,也要紧紧立足自身特色、传播优势和读者群体,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途径。

2.1 打造主阵地,不断建立科普类网站的联动平台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普类网站应运而生,在科普信息网络化、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先行一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影响力。科普类报刊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媒体的先发优势、传播优势,与其形成联动平台,进一步弥补传统报刊媒体的时限性、单向性、线性等传播劣势,极大地延伸了科普类报刊的发展空间,扩大在新领域的影响力。科普类网站独有的品牌优势、人才优势、原创优势等,能够为传统报刊提供鲜活的传播土壤。而传统的科普类报刊有着固定的读者群体,有着更为专业的人才队伍,有着更为规范的信息平台,能够为网络科普媒体提供有力的专业保障。因此,二者的双向融合,必将形成极富活力的新优势。

2.2 激发创造力,充分发挥科普类报刊的原创优势

实现科普类类报刊的网络化、数字化建设,不仅仅是网络信息的海量传递,还为广大读者群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学习方式。面对迅速蔓延的互联网,科普类报刊如果仅仅满足于建立网站、主页而不着手研究、开发网络传播、资源共享、信息互动、作品原创,那么必然走向落伍、淘汰。因此,科普类报刊要想在网络平台占领信息制高点,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以内容为根本,坚持原创性,更加贴近读者,不断加强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创新步伐,增强公信度和吸引力,使得科普类报刊在数字化、网络化进程中发挥更强的影响力。

2.3 培育读者群,积极拓展科普类人群的行业定位

科普类报刊如何更好的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平台,进一步因势利导,借助这一平台实现新的飞跃?固定的读者群体,专业化的人员队伍,历史的品牌积累,都为进一步拓展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途径提供了有力支持。从近年来科普类报刊的发展方向来看,读者分众化趋向越来越显著,群体划分越来越细。因此,在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过程中,要立足科普属性定位,进一步分析读者受众的层次、结构和需求,细分读者需求,明确合理定位,建设一个真正交互影响的,能实现网上读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多向交流的个性鲜明的传播平台,进一步在网络化、数字化的进程中扩大影响,出奇制胜。

3 科普类报刊数字化、网络化的保障

3.1 建立人才保障机制

科普类报刊网络化、数字化的推进发展,关键在人才。在信息社会中,人才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因此要进一步建立相应人才制度保障,在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方面加大力度,形成在流动中用活人才的良好机制。要不断培育具备高科技意识,有较高的业务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传播技术从事科普类信息传播的人才。

3.2 树立大众传播观念

科普类知识的传播是没有界限的。因此在推进科普类报刊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要不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限制,直接面向全球,要积极调整思维方式,树立新的传播观,打造一个高素质、智能型、数字化、复合型的科普传播平台。

3.3 搭建高效服务平台

要立足科普类信息特色,在服务读者、创新内容上下功夫。科普类报刊的网络化、数字化并不是目的,读者也并非单纯的享受数字技术本身,而是享受数字技术所带来的服务。因此网络化、数字化科普类报刊的转型,需要进一步从如何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读者,以创作、传播、引导更多更好的各类科普信息。这就需要科普类报刊的转型工作要从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做起,为读者提供各类科普信息本地化、专业化、实效性的特色服务,充分满足读者的特色需求。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科普类报刊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必将成为传统读物顺应时代需求的一个有机的节点,知识经济已成趋势,世界变化正在加速了。在互联网媒体催生社会产生重大变革的情况下,给科普类报刊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必将推动这个行业发展的步伐更快,影响的范围更广,受教育的层次更深。

李锦(1984—),女,毕业于日本城西国际大学,现于《当代矿工》杂志编辑部任副编辑兼编辑部主任一职。

猜你喜欢
网络化报刊科普
百强报刊
科普达人养成记
《小学生必读》再次入选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百种优秀报刊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基于OPC的网络化群梯管理系统开发
网络化时代社会认同的深刻变迁
我国食品安全网络化治理的思考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