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SWOT分析

2015-02-03 12:30崔荩孔繁秀李子张若蓉
现代情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

崔荩 孔繁秀 李子 张若蓉

[摘要]本文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西藏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并运用相关因素进行排列组合,构造了四种发展策略,以期对西藏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SWOT

[中图分类号]G2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4)11-0138-05

上世纪50年代,计算机的诞生标志着人类正在由工业化时代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将成为第一生产要素,同时将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技术物质基础。中国知网、万方、读秀等数据库商,雅虎、百度、google等众多的信息机构也应时而生,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导致图书馆提供信息的垄断地位不复存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西藏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读者开放,在高校外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是图书馆读者服务方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1、SWOT框架简介

SWOT分析法(也称TOWS分析法、道斯矩阵)即态势分析法,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等场合。SWOT是4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它们分别是: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strength)和劣势(weakness),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mmity)和威胁(threat)。SWOT分析技术应用广泛,管理者可以通过它快速地整体把握企业战略。该方法基于这样一种假设:有效战略源自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势、劣势)和企业外部环境(机会、威胁)的匹配。匹配得好就可以增加企业的优势和机会。同时减少企业的劣势和威胁。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中,借鉴SWOT方法,通过分析、匹配内部资源(优势、劣势)和外部环境(机会、威胁),有利于图书馆全面了解内外部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2、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

西藏高校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高素质的馆员队伍、丰富的信息资源、对口支援、CALLS和CANDAL等教育部项目的支持。

2.1.1 对口支援优势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央相继召开了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2011年8月教育部等国家五部委印发了《关于推进西藏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启动了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工作……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27所高校团队对口支援西藏六所高校。对口支援高校开展了大量调研、讲学、教师进修、科研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学术会议、文化交流等活动,援藏效果非常显著。

2.1.2 地域集中,便于合作开展社会化服务

西藏高校图书馆共有6所,5所高校图书馆位于拉萨,地域上的集中为开展社会化服务和相互合作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高校图书馆资源覆盖面广、专业性较强,非常适合为校外专家学者型人才服务,而这类人才多集中在城市,拉萨市是西藏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5所高校图书馆都集中于此,为科研型读者提供了便利的地理条件。另外,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位于陕西咸阳,是西藏在内地办学的窗口,她一方面宣传了西藏的文化教育事业,另外一方面拥有位于陕西教育大省的优势和陕西高校图书馆对西藏高校图书馆的对口支援优势,为开展社会化服务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

2.1.3 高素质的馆员队伍

近年来,西藏高校图书馆加强了馆员的交流和培训、增加了图书情报及其他专业人才的引进、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通过馆员交流和培训,开阔了视野和服务能力;通过学科馆员的调研,加强了各个院系及院直部门的沟通,有效的提高了采购图书、参考咨询、读者培训、文献传递、学术科研等工作的质量,使图书馆工作上了新台阶。以西藏民族学院为例,2013年新进馆员4名、2名工作人员被派到厦门大学图书馆交流学习、2人攻读博士学位、申请校级以上科研项目3项;2014年计划引进4名硕士研究生、2名工作人员被选派到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交流学习、申请国家社科人文项目4项并已经通过形式审核。

2.1.4 信息资源丰富,特色鲜明

西藏高校图书馆经过多年的发展,不仅信息资源覆盖面广,而且保证了重点学科的资源建设,突出了藏学和民族学等特色学科,形成了全学科覆盖、突出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西藏大学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总量逾百万册,其中包括汉文图书85万余册,藏文图书2万册,藏文木刻本3 800函,汉文古籍图书1.6万册,西文图书O.5万余册,报刊合订本1.5万余册,馆藏光盘近万张,还有CNKI、Ar,abi等数据库,各学院资料室收藏各类图书35万余册。其中包括西藏著名学者松敦·也协松的《后宇妥传》手抄孤本和一定数量的民国影印和文革时期的报刊资料,成书于13世纪的《医学概论》手抄本、形成于公元13世纪之前的“菩日文献”。西藏大学农牧学院2011年9月于西藏大学合并,在西藏农、牧、林、水、电领域资源非常丰富。

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总量170万册,其中,纸质图书100余万册,中文电子图书62万余册,学位论文147余万篇,各种数据库20多种,《申报》、《大公报》、《民国日报》、《西藏日报》(臧语版和汉语版)等多种报纸和期刊。形成了以文、理、经、管、法、医、教育、体育等多学科,印刷型与电子型文献并存的综合性藏书体系。其中较珍贵的图书有:《钦定四库全书荟要》、影印本《四库全书》、《四部丛刊》、《中国大百科全书》、《册府元龟》、《古今图书集成》等,还收藏有《乾隆大藏经》、《大正新修大藏经》、木刻版《藏文大藏经》、影印版《中华大藏经》等珍贵佛教典籍及《民国藏事史料汇编》、《中国西藏及甘青滇藏区方志汇编》等大型藏学文献。同时,利用现代化技术搜集整理藏学文献资源,自建“藏学图书全文数据库”、“藏学专题全文数据库”、“西藏视频数据库”、“西藏民族学院学者文库”等多种类型特色数据库。endprint

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藏书5万多卷(册),其中藏医药学古籍资料5千多卷;珍藏有公元7~17世纪的藏医药学和天文历算学手抄本及记载水银提炼法的木刻版本;传统藏医药教学彩色唐卡81幅;收藏有措如·才朗教授编撰的《四部医典》全套录像光盘和声明学全套录像光盘,每年订购120多种期刊报类,共5千多册,还拥有电子图书1万册,并且建立健全了古籍文献目录库,其中的扎唐《四部医典》木刻版距今468年,是一部最早的医典木刻版。

2.1.5 西藏高校图工委和两个分中心的成立、规划与指导

2012年11月7日,西藏教育厅下文回复,同意成立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和教育部CALIS、CADAL项目西藏自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在西藏高校图工委和两个分中心的统筹规划和全面指导下,西藏高校图书馆在资源共享、队伍建设、特色资源建设等方面有了显著地成效,这些都为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在2012—2013学年,搭建了自治区内高校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与区内6所高校图书馆签订《CALIS、CADAL服务协议》;为区内高校图书馆业务骨干开办了专题讲座、专项培训并派文献传递业务技术骨干外出学习和考察;为了推进西藏自治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建设,实现特色立馆,西藏民族学院图书馆承担了CALLS三期专题特色库建设项目1项、西藏大学图书馆承担CADAL《藏文文献数字化》项目。

2.2 劣势

2.2.1 传统观念的制约

传统观念认为: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高校图书馆只为本校师生服务,西藏高校图书馆也是在这一观念下运行的。所以,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首先就受到了传统观念的制约,可能会出现学校领导不支持、师生不理解等方面的障碍。

2.2.2 信息资源专业性强,大众阅读文献较少

一般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是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科研需要而采购的,所以专业文献教多,适合大众阅读的通俗性读物较少,所以在开展社会化服务时,高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类型比较适合科研型、专家型读者,教师及需要继续深造的读者,对需要休闲阅读、泛读的读者吸引力不够。

2.2.3 经费短缺

西藏高校图书馆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自于行政性拨款,如果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增加人员、信息资源、通讯设备等等方面的投入,这会使得本来就紧张的图书馆经费更加捉襟见肘。虽然近年来,上级部门和学校对西藏高校图书馆的投入逐渐加大,但是图书、数据库尤其是外文数据库等信息资源价格也是逐年上升,所以西藏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仍然是制约社会化服务的瓶颈之一。

2.2.4 缺少高精尖的藏学人才

西藏高校图书馆的最大特色是拥有丰富的藏学资源,这是“人无我有”的特色馆藏,也是开展社会化服务的主要特点之一。目前,西藏高校图书馆藏学方面的人才较少,高精尖人才更少,导致对藏学资源尤其是藏学古籍的保护与开发不足。

2.2.5 体制障碍

由于体制原因,我国图书馆分为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多种类型的图书馆,不同类型的图书馆之间横向联系较少,在资源建设方面重复较多,而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需要打破条块分割的局面,建立一个能协调西藏教育厅、文化厅、科技厅,统筹西藏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研图书馆等类型图书馆的部门,建立联合馆藏书目数据库,使读者一站式检索到所需资源;联合采购数据库,降低采购成本,节省图书馆经费;合作保护和开发古籍等珍贵资源和特藏资源并数字化,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2.3 机会

2.3.1 西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与西藏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它将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大力提升西藏各个企事业单位、个人的信息获取能力和满意度,为单位和个人的发展做出贡献,最终将会对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另外,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同时,向社会宣传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提升了图书馆自身形象与地位,为学校和图书馆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2.3.2 教育部和高校图工委等的支持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2009年11月7日至11日,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广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和广州大学图书馆承办的“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再次强调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传播信息、服务社会”的主题。

2.3.3 肩负传承西藏文明的光荣使命

图书馆服务宣言中说道:图书馆是通向知识之门,它通过系统收集、保存与组织文献信息,实现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社会功能。西藏高校图书馆也是如此,通过对出版社、民间、寺庙等文献的收集、组织,尤其是对藏学文献的收集、保存和西藏自治区文明的传承与发扬肩负着光荣的使命。

2.4 挑战

2.4.1 管理难度提高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读者提供服务会加大馆员工作量、增加图书馆的安全隐患(包括校园安全和网络安全),这使得图书馆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成本提高,这也是图书馆难以下决心向社会开放的原因之一。

2.4.2 与其他信息服务机构的竞争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因特网开始走进千家万户象征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中国知网、独秀、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及百度、Coogle、雅虎等多种搜索引擎为大众提供了非常便捷的信息资源,打破了图书馆多年来提供信息资源与服务的垄断地位。而且在商业利润的刺激下,竞争者们不断研究读者信息需求,推陈出新,提供更多种类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西藏高校图书馆必须研究发展对策、创新服务方式、探索西藏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模式。

2.4.3 知识产权障碍

我国知识产权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了著作权(版权)的12种合理使用的方式;个人使用,适当引用,新闻报道使用,媒体使用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媒体对公开演讲的使用,教学使用,公务使用,馆藏使用,免费表演使用,室外陈列品的使用,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作品,盲文使用。一旦西藏高校图书馆向社会读者开放,在开展原文传递、随书光盘的外借、文献的复制,翻译和租借等服务时,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逾越了合理使用的范围,就会产生版权纠纷。

3、信息时代西藏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综合前面分析的结果,初步给出西藏高校图书馆决策的建议。其中SO策略将使决策充分发挥优势因素和机遇因素的作用;ST策略目的是使西藏高校图书馆发挥优势作用,迎接挑战;WO策略目的在于西藏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机会,克服劣势;WT策略则主要考虑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使西藏高校图书馆充分认识到两者的组合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策略的运用避免外部威胁、弥补内部劣势。详见表3。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藏自治区高等学校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2016年西藏自治区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总表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