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豪
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与程惠萍老师交往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这两样东西在人生成长道路上所产生的力量。程老师一直行走在探索语文教学真谛的路上,因为她心中永远充满着希望;她不断成长着,因为她不断在汲取接纳!
从初次相逢于广州到现在,与程老师的相识算算也有十几年了。十年磨一剑,十年时间,她在蜕变,她在成长。
初识程老师是在2002年,她作为全国第四届青年教师阅读大赛的一等奖获得者应邀在广州做课,上的就是那节获奖课《中彩那天》。那一次,我作为评课嘉宾认真聆听了年轻的程老师上课。教学这样一篇篇幅较长而内容又相对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于一名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程老师没有拘泥于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而是牢牢把握住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拮据”和“梦寐以求”两个词语教学开篇,着重进行词语理解方法的指导,先声夺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巧妙地抓住课文重点段,“层层设疑——步步解疑”,着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较好地处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关系,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交流时,我对她这堂课的优点作了肯定,并就如何更好地“用课文教语文”的问题做了深入探讨。她显得有些拘谨,用她的话来说在专家和同行面前显得有些“畏惧”,但在有限的交谈中,每句话都离不开教学,她不停地追问这节课存在的问题,期待改进意见,想把这节课上得更好。其实,作为参加大赛并获最高奖的这节课,已经经过反复雕琢也比较成熟,但是她依然不满足,依然想改进,这种好学着实令人感动。
把简单的事情做完美,把平凡的事情做精致——这就是勤奋好学的程老师!
再次相逢是十年以后的2012年,我应邀去太原参加一个教学研讨活动并作专题讲座,她也应邀为研讨课作专家点评。十年时间,当年那个还有些“腼腆”的小老师,已经成长为“山西省特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山西省十大杰出知识女性”“太原市首批名师”“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委员会委员”……一个个头衔接踵而至。但累加的是荣誉,不改的是热爱语文教学的情怀!交谈中我了解到在这十年期间,她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执着地带着一个班的语文课,她热爱学生,舍不得离开学生,因为,在她的眼里——课堂就是希望的田野!她热衷思考,善于捕捉教学中典型事件去撰写教育叙事,每年都要写一篇有价值的教育论文;她渴望成长,不放弃每一次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从教学实录到教学点评都要细细琢磨,找到前行目标……她还是那样虚心好学,在会场里,在饭桌上,她依然不停地与我讨论: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怎样去发现,语文课如何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落到实处……我深切感受到她关注和思考的是当下语文教学改革最前沿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聊天中,程老师不时向周边教师介绍我对她的影响——
“十年前,我曾经得到过吴教授的指点,他提出的‘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观点评课一直让我反复琢磨,帮助我在‘教语文的路上执着追求,不断思考语文教学的‘根该怎样落地生长……”
细细想来,这些年来我以大学教授的身份与一线教师一起磨课、评课、研讨的机会多多,但是十多年以后仍铭记在心并念念不忘的教师能有几个!
虚怀若谷,执着追求——懂得感恩的程老师!
2014年,在苏州大学举办的山西省名师班上,我们再次相逢。在一群教师中间,她聆听时的专注与思考,再次引起我的关注。中间休息时间很短,上完课我匆匆赶回上海,几乎没有交流时间,但是她抓住机会让我感受她的成长。于是一篇篇教学实录随后发到了我的邮箱。我细细地研读她的课堂实录,再次感受到她专业能力的精进和成长。
《花的勇气》是她对略读课文的探索。她把课堂真正地还给了学生:学生借助阅读提示自己制订学习目标;学生自己尝试并发现根据情感线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学生品析自己最感兴趣或者最触动心灵的语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空前高涨,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
主人。
《夏洛的网》是她对课外阅读课指导的尝试。怎样把一本经典的童话书推荐给学生并让学生终身受益,是她在课前不断思考的问题。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学会选择——学会提取关键信息——学会感受语言……一节课40分钟时间很短,但学生学到的读书方法可以影响终身,因为她坚持的是“教一节课要想学生一辈子”的理想。
《与象共舞》是她的课堂追求“面向全体”的一次飞跃。一节课,由于目标的准确定位,教学环节的合理安排,全体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发言,对于语言的品析见解独特。直至下课,学生都还在争辩究竟是哪一个词语最合适。带着争辩离开课堂,带着思考再去学习……好的课堂就应该是这样——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
《遨游汉字王国》是一次对“综合性学习”课的勇敢挑战。
2014年,程老师在“第一届语文教学研讨会”上执教了一节综合性学习的导入课。在一次次享受鲜花与掌声之后,程老师更愿意去做开路先锋,去探索,去尝试!因为在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组织的研讨会上还没有人上过综合性学习课,她甘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甘当“靶子”,本着“向我开炮”的心态去尝试,希望用一节有研究价值的课来激发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关注。这是一种教育情怀,是一份教育责任,是一位特级教师的担当……
一节节语文课,源自一次次思考,一次次实践,记录一步步前进的轨迹。思考中实践,实践后再思考——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程老师!
在程老师的笔记本上,我看到她随手写下的几句话:小学阶段,学生的头脑简单而多彩,眼睛清澈而纯净,他们的心灵是一片等待播种、等待迎接和风细雨以及阳光的土地。他们小小的帆张开在蓝色的知识海面上,像一架架蓄势起飞的小飞机。这时,老师们给他们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给他们实在是非常重要。而这些取决于教师用心的观察和贴心的接近。在这个过程中,“心”无疑是一个关键词。一个教师,如果有了爱心,他的教育就可以肯定地说是向上的车轮。
程老师说得多好啊!教育是大爱,教育是大智,教育是爱和智慧的统一。一个教师,如果有爱心,又有十足的智慧来追加这份爱心的重量和质量,还有不成功的教育吗?程老师,正努力地走在“爱”和“智”的教育行列里……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