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萍
一、背景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个小故事,当画师提出在同样大小的一张纸上比赛谁画的骆驼多时,三位徒弟绞尽脑汁,各出奇招,而尤数小徒弟的构思最为巧妙,他妙就妙在仅用一头半骆驼和连绵不断的山峰,就营造出了驼队行走于山间的情境,让观者对骆驼的数量展开了遐想,令人拍案叫绝。课文虽是一个小故事,却让
人读后有所获:唯有出奇才能
制胜。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三篇精读:《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一篇略读:《想别人没想到的》。这四篇选文虽形式不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用一个具体的事例来说明一个道理,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在前三篇的精读课文学习中,学生已学习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通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在本课的学习中,就是要尝试运用这样的方法学习略读课文。本课中,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是全文的核心,也是全文的重点、难点,学生读懂了它,就明白了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最出色。随后,让学生再结合实际谈谈“想别人没想到的”事例,从而切身感受“创新”这一科学的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课文完成表格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并借助关键词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对比三位徒弟的创意,读懂画师的话,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或思考,增强“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
意识。
二、教法、学法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利用“自学报告单”来放手让学生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先学后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思想。交流与汇报中要注意“语言发展”与“思维提升”并重,淡化内容分析,强化语言积累,巧妙渗透提取关键词语的方法,为高年级学会筛选信息做好
铺垫。
三、教学构想
基于以上理解,整个课堂主要分以下三个教学板块:
(一)自主学习。
1.出示人物图片:曹冲、司马光、爱迪生,回顾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感受人物的共同点:聪明。而这份聪明源于他们在危急时刻,在困难面前,敢于创新,想别人没想到的,这样往往能打破事情的僵局,让事态有新的转机。引入本课的学习。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完成自学报告单。
(1)给带点字加拼音。
召集 露出 禁不住 弯弯曲曲 恍然大悟
(2)摘录词语,完成表格,并根据表格用简练的话语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3)思考:看了三位徒弟的画,你有话对他们说吗?如果有机会,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二)交流点拨。
此份报告单从不同的层面了解学情,帮助学生在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同时快速把握课文要点,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1.第一题是字词练习,主要关注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多音字的字音。如:召(zhào)、曲(qū)。这一环节教师既要揭示正确答案,更要引导学生了解“为什么”,在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同时渗透一种严谨科学的求知态度。
2.第二题是帮助学生抓重点词快速提炼课文主干,并最后形成课文主要内容,潜移默化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交流时,关于大徒弟,提醒学生关注:“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关于二徒弟,提醒学生关注:“许许多多、骆驼头”;关于小徒弟,提醒学生关注:“弯弯曲曲、连绵不断、露出脑袋、半截脖子”。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词语的选择与填空,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填空的过程中学会抓关键词,初步学会提取关键信息。
建议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遵循“扶—放”的教学原则,即先以“大徒弟”为讲评对象,明白选择怎样的词语更合适,然后再放手让学生经历“自我修改—小组交流—全班展示”的学习过程,共同完成表格
内容。
交流完表格之后,请学生试着根据表格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强化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并且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相机渗透“抓住关键信息”是讲述主要内容的一种好方法。对于一些语言发展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讲述,帮助他们更好地从全文的角度掌握主要内容。
3.第三题是引导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貌似简单,实则是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并且能把想法进行清晰准确的表达。
“小骆驼”“骆驼头”“群山中若隐若现的骆驼”,三位徒弟都在精心构思,也都在竭尽全力去完成画师布置的任务,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抓住“细笔、密密麻麻、画满、很小很小”等词语,设身处地思考大徒弟和二徒弟也是动了一番脑筋才下笔的,但却输在“大众思维”上。小徒弟真正过人之处在于善于动脑,勤于思考,想到了别人没有想到的。
这一环节,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让他们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然后再请学生结合插图和画师的话思考,感受小徒弟“以少代多”的独
特思维,凸显小徒弟的绝妙
之处。
(三)拓展提升。
1. 请学生自由交流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可以结合开课前提到的几个人物加深体验和认识:遇到难题,他们都能沉着应对,积极思考,他们都有创新的思维,能想到别人所没有想到的……
2.回想自己有过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吗?全班交流。这一环节是充分尊重编者的意图,将课文中的“小泡泡”的内容进行分享与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使学生在说话练习中尝试运用学过的语言,学以致用。
3.拓展“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来马蹄香”的故事,请学生参与其中,打破常规思维,迸发出奇思妙想的火花。建议教师请学生讲述这些故事,将语言发展与思维训练同步进行。
(责任编辑 刘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