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

2015-02-03 01:31:30张茹清河北诚业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石家庄050031
商业经济研究 2015年33期
关键词:财产税税收政策居民消费

■ 张茹清(河北诚业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石家庄 050031)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是当前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有力武器。长期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持续走低的态势。1978-1999年消费需求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64.17%,2000-2014年,这一数值降到了46.47%。据中国经济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国内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率为50.2%,对GDP增长的拉动为3.7%。在我国构建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如何切实提升居民生活水平、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税收政策不完善、改革滞后已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热情不高的重要因素。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税务部门税收收入(扣减出口退税后)达到103768亿元,首次超过十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其中,国内增值税累计30850亿元,增长7.1%;消费税累计8907亿元,增长8.2%;营业税累计17782亿元,增长3.2%;个人所得税累计7377亿元,增长12.9%。税收政策在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均衡分配、稳定经济等领域都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由此,本文展开实证研究分析了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最后提出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建议,构建出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相适应的税制结构。

我国税收政策整体现状分析

(一)我国税收总量持续上涨且增速逐步放缓

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民经济增速迅猛,我国税收总量持续上升、财政实力显著增强。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税务部门税收收入(扣减出口退税后)达到103768亿元,首次超过十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从图1可见,我国税务部门完成税收总量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自2012年突破十亿元以来,连续三年均超过十亿元。即便2008年、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上行压力较大,但税收总量依旧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2010年、2011年,随着经济强势复苏,税收总量保持高位增速,2010年更是达到了30.02%。自2012年连续三年,我国税收增速趋缓,分别为12.1%、9.8%、8.8%;2013年、2014年税收增速更是保持在个位数。整体而言,我国税收总量持续上涨,而增速逐步放缓。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受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税收增速将依旧趋缓。

(二)推行商品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本研究按课税对象不同,将我国税收体系大致分为四大税种: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商品税、财产税、其他税。由表1可见:第一,我国商品税比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在税收体系中仍旧占据着重要地位。2005-2014年我国商品税所占比重从64.88%下降至60.08%;2009年商品税比重下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为57.45%;商品税占比始终保持在60%左右,我国政府对商品税有着极高的依赖性。第二,我国所得税比重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其间存在升降反复。2005-2014年我国所得税占比从23.79%上升至26.02%;其中2008年、2010年更是超过了27%。从占比来看,所得税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第二大税种。进一步分析所得税升降反复的原因,主要是在2005-2014年间个人所得税有三次重大变革,导致所得税比重略有下降:一是2005年个税费用扣除额从800元/月调至1600元/月;二是2008年由1600元/月提高到2000元/月;三是2011年个税起征点调至3500元/月。最近正在酝酿个税第四次改革,预计将在2017年出台。第三,我国财产税比重总体呈现上升态势。2005-2014年间,年均增长0.41个百分点,2014年达到8.72%,在税收总量中占比仍旧较低。第四,其他税包括的税种较多,如契税、城建税、印花税等,总体占比较低。2014年,其他税比重仅为5.18%。总体而言,从图2可见,我国税制结构呈现出商品税、所得税比重较高,占据税收总量的八成以上。事实上,我国税收政策长期以来都推行商品税和所得税并重的双主体税制结构。

(三)间接税比重较高且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

通常将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税种并称为间接税(或商品税,即存在于商品、服务流转中)。长期以来,间接税都是我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间接税占比为59.5%;仍旧高于发达国家43%左右的平均水平。即使是与部分发展中国家相比,这一比重也较高,如印度为52%左右,巴西为49%左右。间接税依附于商品或服务中,税负通过商品、服务的流动最终转嫁于消费者。间接税的比重过高,导致最终消费者承担过重的税收负担,不利于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同时,间接税具有累退性的特点,即随着消费支出的增多更是税负逐步加重,不利于扩大消费需求、刺激居民消费行为。

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研究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本文选取了以下变量:个人所得税总量(TA1)、商品税总量(TA2)、财产税总量(TA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Y)。为避免数据太大而引起的异方差,导致实证结果不具说服力,对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即Ln(TA1)、Ln(TA2)、Ln(TA3)、Ln(CPI)和Ln(Y)。数据时间跨度为2005-2014年间,基础数据来源于2005-2014年的《中国税收统计年鉴》。

(二)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差分广义矩估计法(Difference-GMM)研究税收政策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构建模型1:

其中,Ln(CPI)为被解释变量;Ln(TA1)、Ln(TA2)、Ln(TA3)为解释变量。由于在实证模型中,若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实证结果的可靠性会降低。由此,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n(Y)作为控制变量。另外, εt为随机误差项,且满足E(εt)=0。

(三)模型检验与估计结果

对比分析我国税收、CPI的增速,呈现基本吻合的趋势(见图3)。如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税收、CPI增速都呈现大幅下降趋势;自2012年起,受国民经济运行趋缓的影响,税收、CPI增速都放缓,呈现平稳运行的趋势。可见,我国税收、CPI增速服务线性分布。

本文在实证估计中,采用了两步GMM-DIFF法对模型1进行检验。工具变量选取Ln(CPI)从滞后2期开始。得到:Sargan test统计量检验工具变量整体是有效的;一阶差分后的残差,AR(2)不存在二阶自相关性。模型1实证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实证估计可见,三个解释变量的估计系数在5%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说明实证估计结果是可信度非常高。

(四)实证估计结果分析

第一,由于因是否征收利息税,会导致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在实证分析中,用Ln(TA1)表示不开征利息税,用DLn(TA1)表示开征利息税。从实证估计结果来看:一是当不开征利息税所得税时,个人所得税与居民消费需求在5%置信水平下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个人所得税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减少0.00263%。二是当开征利息所得税时,个人所得税与居民消费需求在1%置信水平下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即个人所得税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增加0.0023%。可见,当政府推行居民储蓄征收利息税的政策时,会刺激居民消费行为,导致消费支出的增加。利息税的征收,将促使居民在消费与储蓄之间进行慎重选择,并在当期消费与预期消费(即储蓄)之间产生正向替代效应。进一步分析,由于Ln(TA1)与DLn(TA1)两变量的系数估计值之和为-0.024,显著小于零。说明从整体上而言,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消费行为的负效应远大于正向替代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将挤出居民消费行为。由此,单从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中来看,政府应尽快恢复征收储蓄利息所得税,从而刺激国内居民消费行为、扩大消费需求,同时也将有效地减小因税收政策而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抑制作用。

第二,商品税与居民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在1%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说明商品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行为,不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从理论上分析,商品税通过对部分商品中增加税负,在居民消费结构中发挥调节的功效。商品税的征收,通过市场经济运行体制最终转嫁于消费者,抑制当期消费行为的扩张。当消费者因购买商品不得不承担税负时,势必在当期消费与预期消费(即储蓄)之间产生负向替代效应。从实证估计结果来看,商品税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行为将减少0.1352%。进一步对比个人所得税Ln(TA1)、DLn(TA1)与商品税Ln(TA2)的系数估计值,后者明显大于前者。由此,可说明相比商品税、个人所得税对居民消费行为的抑制效应,商品税相对较强。

第三,财产税与居民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1%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说明财产税的征收在一定程度上对居民消费行为产生了挤入效应,促进扩大国内需求。从实证估计结果来看,财产税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行为将增加0.1328%。换句话说,财产税的增加在当期消费与预期消费(即储蓄)之间产生了较强的正向替代效应,且远大于抑制居民消费行为的负向效应。进一步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在于当前我国财产税的税基较窄、税率较低,导致财产税在居民消费需求、行为间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由此,单从财产税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中来看,鉴于目前我国财产税所发挥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政府应加快财产税改革步伐。

第四,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行为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且在1%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从表2实证估计数据来看,居民可支配收入Ln(Y)的回归系数绝对值最大,可见收入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效用最大。居民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行为将增加0.2837%。换句话说,居民消费行为的长期收入弹性为0.2837。另外,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Ln(CPI)(-1)在1%置信水平下通过了t检验,其值为0.2134。可见,居民上一期消费支出每增加1个百分点,当期消费支出将增加0.2134%。说明居民的消费行为具有一定的惯性作用,即刚性增长的习惯。

扩大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个人所得税制,促进对全社会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2015年6月,财政部提出要尽快落实个人所得税改革,逐步提升其在税收总量中的比重。事实上,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对促进全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有着积极的意义。具体可从以下几条路径着手:其一,个税征收仍旧沿用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模式。采用多渠道对收入分配进行调节,促进调节功效的加强。其二,引入差别化的费用扣除项目。着力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其三,构建体系监控重点纳税人。若个税征收政策过于复杂,会加大征纳双方的成本。由此,可借鉴德国的经验,重点追踪管理高收入群体;通过构建监控体系,有针对性地专项追踪高收入阶层、高收入行业;落实个人所得税双向申报制度,即企业与个人都要申报,起到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对偷税逃税行为严惩不贷,加强监督与约束。

(二)缓解商品税税负的累退性,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内需

商品税在我国税收总量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约为60%左右,且具有税负累退性的特点,最终转嫁于消费者,不利于促进消费。由此,必须进一步调整商品税税负结构,选择性地降低增值税税负。具体可从以下几条路径着手:其一,选择性地降低增值税税负。对于居民生活必需品,应设定较低的增值税税率或免征。目前我国针对粮油、蔬果等初级加工的农产品,征收13%的低税率增值税。随着对税制结构的改革,可以逐步免征增值税,降低销售价格,促进居民消费,或者考虑对居民生活必需品在最终环节免征增值税或零税率。另外,奢侈品的课税也应逐步降低。随着我国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升、消费意识转变,对奢侈品、耐用品的需求上升。通过减少奢侈品的税负,降低价格,将刺激居民消费行为、扩大内需。因此,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视角来看,应出台相应的税收政策鼓励居民消费奢侈品的行为。其二,适当降低增值税起征点,减少企业经营成本,间接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如增值税纳税人可从当月销售额中扣减一定数额,仅对超出免征额的部分征收增值税。对于企业而言,能够减少经营成本,扩大规模、增加收入;间接提升雇员薪酬水平,提升雇员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雇员而言,可支配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增强。

(三)逐步完善财产税的税制改革,增加居民消费总量

财产税具有调节全社会贫富差距的作用,同时对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也有着重要意义。由此,可从以下几条路径着手:其一,加快房产税试点,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我国上海、重庆已着手房产税的试点工作,现在应该积极总结经验,逐步完善税收政策,发挥对财富存量的调节作用。其二,开征遗产税、赠与税,实现对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的调节。改变居民过渡节俭的习惯,提高即期消费意愿;改变遗留遗产的习惯,将潜在购买力转化为当期消费需求;提升居民消费行为,改善消费投资结构。此外,在开征财产税时,必须健全相关配套制度,促进公平与效率相结合。如遗产税开征前,必须完善公民死亡报告制度;遗产继承法律制;规范个人收入申报制度;完善个人财产登记、公证制度等。

(四)健全、完善支农惠农税收政策,提升农村居民消费能力

农村居民约有6.74亿人,占总人口的50.31%,由此中央明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收入。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298元,但相较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而言,差距仍旧很大,农村居民增收缓慢,且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由此,只有将提升农村居民收入落到实处,方能促进农民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具体可从以下几条路径实施:其一,推行税收优惠政策,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出口竞争力。在销售农产品时,实行生产资料(用于生产、加工农产品的农具、农机、设备等)进项税抵扣,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积极性;适当提升农产品出口退税率,促进农民出口农产品的积极性,并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减免商业银行提供农业专项贷款所获得利息的营业税,着力于拓宽农民扩大生产、加工的融资渠道。其二,积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如通过职业培训,使农民获得一技之长,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鼓励农村居民自主创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引导农村居民从事副业,如农产品初级加工、养殖等,拓宽农户收入来源。

猜你喜欢
财产税税收政策居民消费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消费导刊(2018年20期)2018-10-19 08:22:28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关于中国财产税制改革的思考
商情(2017年14期)2017-06-09 16:27:35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税收政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个人住房财产税征收要件与中国房地产税改革
我国房产税改革研究
居民消费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5
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税收政策选择
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