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标准化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2015-02-03 20:02侯俊军袁强白杨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标准化

侯俊军+袁强+白杨

摘 要:利用拓展的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选取2000~2011年十大行业的面板数据,考量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及作用。结果发现,行业标准化水平、标准对外开放水平以及外资参与标准化水平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标准对外开放水平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

关键词: 标准化; 产业国际竞争力; 拓展的钻石模型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5)01-0117-06

一、问题提出

信息技术革命的开展,尤其是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市场竞争进入到标准竞争阶段,技术标准在强化竞争、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上作用日益凸显。加强标准化建设,被认为是应对贸易摩擦、提升国际价值链地位、强化利益分配能力的重要途径[1,2],也是获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工具[3,4]。因为标准产生反竞争效应,导致垄断优势<sup>[5]</sup>;减少交易成本,提供有利的市场运行环境<sup>[1]</sup>;规范产品流程,增强产业竞争优势[7,8];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和竞争力<sup>[9]</sup>。在网络外部性强的产业中,这种效应就更加突出,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制定并推进技术标准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可以明显提升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sup>[10]</sup>。

从现有文献看,技术标准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在理论上已形成共识,也从标准的经济效应以及对市场竞争某些方面的影响出发,分析了技术标准作用于国际竞争力的机制,但没有专门从国际竞争力的形成角度来展开分析,不能提供一个专门的技术标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框架。在实证上,因为标准分类与产业分类数据的不对应,多在单一行业分析的基础之上展开,忽视了行业的特殊情况,相关指标选取也比较单一,多用行业标准的数量来衡量行业标准化水平,忽略了国家标准对行业标准化水平的提升作用。本文在分析国际竞争力经典的波特钻石模型基础上,引入“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和“对外开放”,提出一个拓展的钻石模型来分析技术标准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同时,通过对标准的国际分类(ICS)、国际工业部门分类(ISIC Rev.2)、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 Rev.2)和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数据归并分析整理,选取2000~2011年十大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二、技术标准化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机理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以及“对外开放”作为两个基本要素引入到“钻石模型”中,提出拓展的钻石模型,该模型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见图1。

1.技术标准化对生产要素的影响。

随着标准的不断改进,企业产品为了满足更高的技术要求必然需要更多高级生产要素的支持。为了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就会不断创造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的新型生产要素。技术标准内生于技术,本身就是技术的组成部分,技术标准天然就具有技术类生产要素的特点,高技术含量的标准就是一种重要的高级生产要素。技术标准通过减少多样性使使产品和技术集中于一些被其限制与优化了的特定方向上,从而使生产要素趋于专业化。高技术含量的技术标准,可以增强一个国家在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上的竞争优势。

图1 拓展的产业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

资料来源:根据芮明杰(2006)的启发修改绘制。

2.技术标准化对需求条件的影响。

技术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市场结构和竞争秩序,使同行之间的竞争趋于有序。只有健康有序的市场,才能创造有效的市场需求。技术标准规定了市场准入门槛,将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拒之门外,有效地净化市场环境。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标准的改进,促进竞争格局朝着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结果就表现为整个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15年第1期2015年第1期(总第193期)侯俊军,袁 强等:技术标准化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

3.技术标准化对相关和支持性产业的影响。

技术标准化推动了关联产业之间的协调并使规模经济得以实现。社会化大分工的深化使同一产品的生产制造不局限于在同一个企业内部完成,而是按照产品的特性细分成各种零部件模块和生产工序在不同企业之间共同完成。技术标准使得上下游不同企业之间在同一产品的不同零部件、不同阶段、不同环节实现兼容,或多种产品之间的兼容。这种兼容性使社会化分工得以有效进行的同时,各企业由于专业化分工可以实现内部规模经济。

4.技术标准化对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的影响。

网络外部性助推技术标准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使企业有可能因为技术标准的用户基础快于竞争对手而优先扩大造成“赢者通吃”的局面,使企业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技术标准是企业设置行业进入壁垒、增强市场垄断的重要工具。标准能够从技术和制度上助推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本身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进入壁垒,能够有效地阻止和减少其他竞争者的进入而分割市场。当标准和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时候,标准导致垄断的能力则会大大提高了。拥有先进技术的厂商将其技术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然后将其纳入产业标准,以专利“俘获”标准,形成以专利和标准为基础的市场垄断。

5.技术标准化对知识吸收和创新能力的影响。

技术标准内生于技术,是人们用来对各种技术信息和知识进行编码化处理的一种有效方法和工具。编码化的信息和知识使生产程序变得更加精炼和明确,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重复与浪费,促使相同信息不断地重复利用,获得经验的积累和熟练程度的提高。将各种信息和知识进行编码化形成标准,使得各种知识显性化,在企业内外完整、及时、准确地进行传递、变换、吸收和运用,实现知识学习和知识共享,提升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

6.技术标准化对对外开放的影响。

技术标准通过影响进出口贸易和外商投资而影响到该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从而影响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技术标准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国际贸易和投资效率;提高竞争优势,增强出口竞争能力;作为国际经济仲裁的依据,解决国际贸易和投资争端与摩擦。

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本身也受到对外开放的影响。在行业相关标准制定过程中,制定者会积极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决定是等同采用还是修改采用。

三、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技术标准化的现状分析

1. 行业面板数据的选取及归类。

由于标准的国际分类(ICS)、国际工业部门分类(ISIC Rev.2)、标准国际贸易分类(SITC Rev.2)与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存在差异,所以必须将四者合并以使统计口径趋于一致。在此过程中,笔者发现食品制造行业、服装纺织行业、木材行业、造纸行业、化工行业、橡胶和塑料行业、金属制品行业、电气工程行业、电子电信行业、办公机械行业十个行业的统计口径相对趋同且容易合并,数据可靠性很好,因此本文选取了我国这十大行业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2.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用来评价一国或地区的某一产业产品是否具有比较优势时使用的一个测度指标。该指数值越大,表明该国本产业的产品比较优势越大,产业国际竞争力越强。从表1可知,在这十大产业中,一直都处于竞争劣势的产业有食品制造行业、造纸行业、化工行业、橡胶和塑料行业,这些行业历年的RCA指数不足0.8,其中食品制造行业的RCA指数还在不断下降,表明竞争劣势一直在不断加剧,其他行业的RCA指数则有所上升,表明虽处于竞争劣势却在逐年改善当中;从不具有到具有中等竞争优势的产业是木材行业,RCA指数从0.765逐渐上升至0.948;一直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是服装纺织行业、金属制品行业、电气工程行业、电子电信行业、办公机械行业,其中服装纺织行业虽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弱化,而金属制品行业、电气工程行业、电子电信行业、办公机械行业的竞争优势却在不断加强,又以办公机械行业的竞争优势增加最为突出,RCA指数从1.251上升到3.554,成为具有极强竞争力的产业。

3. 各产业技术标准化现状分析。

随着技术标准在社会经济发展、国际竞争中发挥的作用凸显,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继制定了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自身标准化体系,我国也不例外。

从表2可知,标准存量年年都会维持一定的增长。到2011年为止,标准存量较多的行业有食品制造行业、服装纺织行业、化工行业、电气工程行业、电子电信行业、办公机械行业;而标准存量相对较少的行业只有木材行业和造纸行业。增长速度方面,食品制造行业、化工行业、电气工程行业增长的速度最快,相比2000年增长了8倍多;而服装纺织行业、电子电信行业、金属制品行业增长速度较慢,只增长了不到3倍,增长速度最慢的电子电信行业也增加了近1.6倍之多。这些都说明我国各行业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进展。

四、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1. 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及模型的建立。

模型拟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作为测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指标并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标准化水平(STAN)、标准对外开放水平(INTER)、外资参与标准化水平(WZ)、资本密集度(K/L)、企业规模(AS)、研发投入强度(RD)、研发人力强度(TP)七个测算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1)产业国际竞争力(RCA)。中国和世界的行业出口数据根据SITC Rve.2分类下相关行业代码的出口数据加总而得,数据来源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国和世界总出口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2)标准化水平(STAN)。鉴于行业标准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标准质量和实施效果、标准化活动投入经费等指标难以统计,或者数据不全面、难以量化等原因,学者的普遍做法是用国家标准的存量来衡量行业标准化水平。标准存量数据根据ICS分类下相关行业现行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按实施日期统计加总而得,数据来源于工标网。

(3)标准对外开放水平(INTEL)。标准对外开放水平可以用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标准的存量(简称采标存量)之和来表示,它能够很好地反映一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和标准本身制定过程的对外开放程度。但是,基于行业标准的采标情况难以统计,模型仅用该行业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存量之和来表示标准对外开放水平。数据来源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http://www.sac.gov.cn)国家标准目录查询数据库。

(4)外资参与标准化水平(WZ)。采用该行业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有外资企业参与制定的标准存量之和来表示外资参与标准化水平,该指标用以衡量外资参与中国标准化工作对中国各行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外资参与的标准存量数据是根据ICS分类下相关行业现行的所有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中起草单位下存在外资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参与的按实施日期统计加总得到,数据来源于工标网。

(5)资本密集度(K/L)。用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人均占有总资产额来表示资本密集度,即K/L=行业总资产/行业从业人数,该指标能反映行业内资本充裕程度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6)企业规模(AS)。用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平均销售收入表示企业规模,即AS=行业销售收入/行业企业个数,用该指标来反映规模经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7)研发投入强度(RD)。用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内部支出占其销售收入的比重来表示研发投入强度,即RD=该行业的研发支出/该行业销售收入。

(8)研发人力强度(TP)。模型用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发人数占行业总人数的比重来表示研发人力强度,即TP=行业中研发人数/行业从业人数。用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力强度两项指标来反映技术创新投入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力强度的行业数据是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下采集的,采用的是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历年数据。由于自然对数变换不改变数据原来的协整关系并能使趋势线性化以及消除时间序列中存在的异方差,所以本文对标准存量、采标存量、外资参与的标准存量、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取对数形式。因此,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模型可设立为:

RCAit=Ci+α1ln(K/L)it+α2lnASit+α3RDit+α4TPit+α5lnSTDit+α6lnINTELit+α7lnWZit+εit

其中,模型中Ci为截距项,εit为误差项,αi为各变量系数,解释变量为ln(K/L)、lnAS、RD、TP、lnSTD、lnINTEL、lnWZ,被解释变量为RCA,例如lnSTDit代表行业t时期的标准存量,同理,其他变量亦是如此。

2.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为了避免伪回归的出现,确保估计结果有效,必须对面板数据各个变量实施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LLC检验、IPS检验、FisherADF检验以及FisherPP检验四种方法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具体检验结果见表3。从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都是非平稳的,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表现平稳,均为一阶单位根过程。

3. 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根据以上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各变量都是一阶单整,因此,满足协整检验的条件。本文由于面板数据样本限制只能采取Kao检验和Pedroni检验方法,并且Pedroni检验是适用于组中只包含7个和7个以下的序列情形,经检验,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从面板数据协整检验结果可知,除Panel ADFStatistic和Panel vStatistic统计之外,其它统计量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了无协整关系的原假设,表明产业国际竞争力与标准化水平、标准对外开放水平、外资参与标准化水平、资本密集度、企业规模、研发投入强度、研发人力强度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

4. 面板数据回归分析。

检验结果见表4。从模型检验结果可知,Hausman检验拒绝了原假设,认为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是不合适的,而LR检验也拒绝了原假设,认为引入固定效应是合适的。因此,两种检验方法都认为应该采用固定效应模型。

从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模型R2值和调整后的R2值都很高, F统计量的值也很大,而且远远超过了临界值,这些都充分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很高。其次,除了lnAS、lnSTD(-1)、lnINTEL(-2)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变量都在10%的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再者,各变量系数除了截距项C、TP、lnINTEL、lnINTEL(-1)是负数以外,其余各变量的系数都是正数。最后,各行业因性质不同截距项值存在较大差异。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从上述计量结果可得出如下结论:(1)行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行业标准化水平越高,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越有利。(2)标准对外开放水平的高低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存在正向影响但有一定的时滞效应。提高标准对外开放水平或者增加采标存量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虽然对当期或者短期内存在不利影响,但是从长远看,这对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却是有利的。其中的原因可能是采纳新的国际标准或者国外先进技术标准存在一定的转换成本,但是长远看来,与国际标准接轨有利于提升产品质量,使产品可以进入国际市场。(3)外资参与标准化水平的高低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外资参与中国标准化水平越高,对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越有利。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本文从技术标准的角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加大标准制定力度,提升标准质量水平。加快国内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修订步伐,增加标准存量的绝对数量,同时注重提升技术标准质量水平。(2)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升标准国际化程度。一方面,要合理引进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另一方面,积极向世界推广国内技术标准。通过出口按照国内技术标准生产的商品、符合国内技术标准要求的技术贸易和技术援助、扩大对外投资等方式让国内技术标准走出国门,争取为他国所认可甚至上升为国际标准。(3)以产业安全为前提,明确外资参与中国标准化的界限。中国标准化过程的国际化,包括国内主体和国外主体参与中国标准化过程,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应该鼓励外资参与到中国的标准化进程中来。比如,适当增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研究机构、技术联盟、产业联盟等市场力量尤其是国际市场力量在技术标准制定与实施中所占的比重,成立中国标准化国际专家委员会等机构,同时欢迎国际标准化权威机构、外资企业、跨国公司、国际标准化研究专家等作为正常的相关利益者加入到我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标准联盟等相关标准化组织中去,允许并鼓励他们发表意见与建议。(4)根据行业具体特点,制定合适的标准化战略。对于那些标准化水平发展较好的行业,应更加注重标准的修订和新标准的研发,以保持长久的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对于那些标准化水平发展较差的行业,则应注重鼓励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的技术标准,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之上积累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高技术行业应该加大标准自主研发资金投入,以研制和推广新标准为主,抢占行业发展先机;对于传统行业则应该以建立和健全行业和企业标准化体系为重,将技术工艺和经验知识标准化,以便于知识的吸收运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参考文献:

[1]Schmitz, H. Local upgrading in global chains:recent findings [R]. Paper to Be Presented at the DRUID Summer Conference, 2004:71-75.

[2]刘志彪,张杰.全球代工体系下发展中国家俘获型网络的形成、突破与对策——基于GVC与NVC的比较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7,(5):39-47.

[3]Gregory Tassey.Standardization in technologybased markets[J].Research Policy,2000,29(4): 587-602.

[4]李哲,刘彦.技术标准的产业技术政策工具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81-84.

[5]Knut Blind. 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s:theory, evidence,policy[M].MA:Edward Elgar, 2004:35-96.

[6]Swann G.M.P.The economics of standardization,report for 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standards and technical regulations directorate[R].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2000:57-96.

[7]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002,123-165.

[8]Swann G M, P Temple, M Shurmer.Standards and trade performance:the british experience[J].Economic Journal, 1996,(106):1297-1313.

[9]WTO. World trade report:exploring the links between trade, standards and the WTO[R]. Geneva, Switzerland,2005,4.

[10]Katz.M.L,C.Shapiro.Technology ado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822-841.

(责任编辑:钟 瑶)

An Empirical Study on Technological Standardiza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HOU Junjun, YUAN Qiang,BAI Ya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Trade, Changsha,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Hunan 410079, 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develops an expanded diamond model and uses it fo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bout the mechanism betwee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in this paper. Secondly, the paper analyzes ten industri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and conditions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fter classifying relevant industries. Thirdly, through using 2000-2011 panel data of these industries, the empirical test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has been carried on by 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The empiric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level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foreign participation level in standardization has positive effects to the promotion of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ut the role of standardization level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has a lag effect. Finally,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echnical standards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Key words:Standardization; Industrial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Diamond model

猜你喜欢
标准化
标准化综合
标准化简述
标准化综合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对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解读:国家标准委副主任谈标准化法
如何创建标准化团队?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