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娜+兰帝仕+曾冰英+刘艳琳+高清华
[摘要]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在学龄期儿童哮喘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呼吸病区出院的70例缓解期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按照GINA方案定期门诊随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6个月家庭护理。比较两组的肺功能、C-ACT评分、急诊次数、住院次数。 结果 干预组的肺功能、C-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哮喘急诊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够提高学龄期儿童哮喘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而减少哮喘发作。
[关键词] 儿童哮喘;家庭护理;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69-03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反复发作,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对家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1]。随着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的推广和应用,哮喘的诊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儿童哮喘的规范化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规范性诊断、治疗及教育管理[2-3]。在防治哮喘的过程中,仅依靠医院内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远远不够,还需借助于专业人员的有效指导,经健康宣教促使患儿家长的哮喘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大幅提高,从而达到哮喘根本控制的目的[4]。本研究随机选取呼吸病区出院的70例学龄期缓解期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呼吸病区出院的70例学龄期缓解期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儿童哮喘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5],临床缓解期为未经治疗或经治疗后患儿体征及临床症状彻底消失,且肺功能与急性发作前相当,FEV1或PEF≥80%预计值,并维持3个月以上[6]。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为6~11岁,平均(8.5±2.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14.8±3.9)个月。对照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为7~11岁,平均(9.0±2.0)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14.3±3.6)个月。两组的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按照GINA方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的护理主要由家长承担,定期复诊,复诊时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共3次,30 min/次。教育内容包括哮喘发生机制、发病诱因和疾病预后,为其讲解急性发作期的针对性治疗措施,告知吸入激素安全、可靠,同时详细讲解药物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对其进行干预。干预组除了定期复诊和健康教育外,还由1名专科医师、2名专科护士组成的护理小组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哮喘护理干预,与哮喘儿童建立友好和信任关系,并进行6个月的家庭护理干预,主要内容为:①指导其掌握哮喘知识,告知哮喘发作时的症状及先兆,并讲解处理方法,指导患儿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时的急救措施。②邀请患儿家长协助寻找患儿哮喘的诱因,对患儿危险因素的识别方法与处理措施进行讲述,制订避免诱因的方案。③指导患儿正确用药,现场使用药物模型进行教授,并及时指出吸药错误之处,以确保药物足量有效吸入,要特别强调吸入性激素无成瘾性、毒性,对生长发育无影响,以解除家长对药物安全性的担忧,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④坚持哮喘日记分析自我病情。⑤利用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标准对患儿哮喘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嘱咐家长为患儿进行病情自我检测。⑥为患儿制订合理、科学的运动方案,让家长掌握根据患儿当前病情情况制订运动计划的方法,发作时要避免激烈运动。缓解期每周不少于3 d有氧运动,每次约30 min,包括慢跑、游泳等,共入户护理干预6次,1次/月,并进行记录。
1.3 观察指标
1.3.1 哮喘控制水平评估 C-ACT评分是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调查问卷,适用于4~11岁的哮喘儿童,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急救药物使用方法、活动受限、夜间症状、喘息症状、患儿自我评估哮喘控制情况的能力等5项内容,各项最高5分,合计最高25分。完全控制:得分为25分;部分控制:得分为20~24分;未控制:得分为19分及以下。
1.3.2 肺功能评估 采用耶格公司肺功能仪(型号PEAD+IOS),每个月复查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其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1.3.3 急诊和住院次数 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儿哮喘发作时看急诊和住院的次数。
1.4 收集资料
干预组和治疗组均发放哮喘日记本并定期复诊。两组每月均记录肺功能测定值、C-ACT评分、近1个月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及哮喘相关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的完成情况
70例研究对象中,干预组32例完成研究,3例未能完成(8.6%),其中1例因移居外地退出,2例因依从性差退出。对照组33例完成研究,2例因依从性差未能完成(5.7%)。
2.2 两组哮喘控制情况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C-ACT测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C-ACT测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3 两组FEV1%值的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FEV1%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FEV1%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4 两组哮喘急诊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次数的比较
干预组的哮喘急诊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3.1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提高哮喘患儿的生命质量
哮喘病长期反复发作,不仅影响儿童的健康、学习、生活和心理,还对家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7-8],这些都造成了患儿生命质量的下降。以家庭为中心是指在治疗的过程中家庭成员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患儿的治疗,包括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及护理工作的延伸,在家中就能够为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从而使患儿尽快康复。临床护理研究显示,哮喘患儿能够通过自我护理使自身哮喘发作次数减少,同时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最终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9]。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6个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哮喘C-AC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哮喘急诊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10-11]。
3.2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能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
在哮喘患儿诊治方面,肺功能是临床最常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可以指导哮喘诊断、判断哮喘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及调整药物剂量。FEV1%是反映气流受限的主要指标,也是反映哮喘严重程度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的肺功能指标FEV1%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家庭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且有助于长期健康的维护[12]。
综上所述,在有效的医疗资源条件下,积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哮喘护理,能够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进而提高哮喘儿童的综合预防和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雯,黄克武,刘秋云.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与教育对哮喘控制的效果评析[J].中华哮喘杂志,2011,5(6):415-419.
[2] 马春艳,王鑫,张亚京,等.儿童哮喘控制测试及哮喘患儿生命质量表在支气管哮喘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6):1233-1235.
[3] 侯伟,刘海燕,周戳平,等.西安地区118例哮喘患儿家长行为调查及其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 19(4):328-330.
[4] 于永锋.青岛市区儿童哮喘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8.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753.
[6] 陈育智,赵京.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8.
[7] 张静,杨玉梅.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儿童疾病管理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19(4):328-330.
[8] 宋霞.家庭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控制中的作用[J].中南医药科学杂志,2014,42(5):535-536.
[9] 俞杰,吴惠芳,赵建美,等.学龄期儿童哮喘行为问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8):749-750.
[10] 毛荣斌,田芸芳,张泽佳.学龄期儿童哮喘发作的家庭相关因素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148-149.
[11] 周莉,韩春晖,马鸿雁,等.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 48(1):70-72.
[12] 阐玉英,许锬,张莉,等.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哮喘患儿疗效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4):100-102.
(收稿日期:2014-10-12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