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静云+赵月飞+温鸿源+蔡典+伍碧贞
[摘要] 目的 探讨优质延续护理在出院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的3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2013年9月~2014年2月的3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MBI评分、患者依存性和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出院1个月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6个月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依存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优质延续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依从性及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服务;延续护理;脑卒中;出院后
[中图分类号] R4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2(c)-0147-04
延续护理是为有医疗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健康指导等服务,是住院护理服务的延伸[1]。延续护理将住院护理服务延续到家庭和社区,是对患者转移期间健康问题和健康需求的关注和应对[2]。延续护理强调住院护理计划与出院护理指导的连惯性和协调性,并充分突出出院护理计划对居家康复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性。目前,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期治疗出院后,一般通过定时复诊来获取相关康复信息,有时难以满足和保障其健康需求。本科室对脑卒中患者开展优质延续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8月的3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 18例,女14例;年龄35~78岁,平均(58.65±11.63)岁;脑梗塞30例,脑出血2例。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的35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3~80岁,平均(58.65±11.63)岁;脑梗塞31例,脑出血4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由责任护士在出院前1 d针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宣教方法,从心理、饮食、生活护理、功能锻炼及复诊等方面给予出院指导,无后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质延续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 成立延续护理服务小组 该小组由6名护士、3名医师、3名康复治疗师、1名药师、1名心理师、一名社区护理教师及10名护理专科学生志愿者组成,其中博士1名,硕士3名,本科6名,大专5名;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6名;均具有2年以上专科实践工作经验,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沟通能力。延续服务小组设组长1名,由科护士长担任;秘书1名,由小组成员兼任;小组中的护士、医生分别担任患者住院期间的责任组长和经管医生,以便更好地开展延续护理工作。
1.2.2 延续护理人员的培训 相关研究指出,进行随访的护士应当是有临床经验的专科护士,并且要经过严格的培训,上岗前需要接受类似于社区护士标准和要求的岗位培训[3],因此本研究所有成员均进行延续护理知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系统教育、评估技巧、康复锻炼和技能及倾听和谈话技巧培训等。
1.2.3 制订延续护理服务手册 病区建立延续护理出院患者的信息登记本,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出院诊断、出院日期、联系信息、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满意度以及患者出院后情况反馈备注栏等。情况反馈备注栏包括出院患者神志状况、精神、睡眠、饮食、大小便、活动情况、是否遵医嘱按时服药、对随访质量的满意度及患者意见或建议、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内容等。
1.2.4 优质延续护理服务内容 本研究在实证基础上开展延续护理。①建立健全住院信息:如住院号、姓名、性别、年龄、电话、住址等。②制订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出院前2 d由经管医师、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环境、心理、生理、社会、生活方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评估,制订个性化延续护理方案。③健康教育:出院前应用多媒体及录像进行专题健康教育讲座、操作示范及测试,内容包括病因、诱因、用药、功能锻炼方法等,同时建立联系卡并发放健康小册,联系卡有科主任及护士的联系方式、互动的时间及方式,健康小册上面是醒目的提示语及注意事项,随时提醒患者及家属。④电话随访:首次于出院后1周内,以后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至出院后6个月为止。电话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饮食、用药、功能锻炼等。⑤家庭随访:在出院1、3、6个月各随访1次,必要时增加随访次数。⑥小组成员对患者的连续关怀:定期召开医护患联宜会,责任护士利用图文宣传、书面材料、视听材料、示范训练方式等对患者进行ADL延续训练,对伴有糖尿病的患者要加强运动、饮食的指导及血糖监测,高血压的患者倡义健康的生活方式等,以激发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5 延续护理内容 ①对患者的生命体征、饮食、大小便、睡眠及皮肤状况、病情变化及日常生活能力等一般状况进行评估。②调查患者或照顾者掌握疾病知识的情况,给予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护理、大小便护理、皮肤护理、用药护理等。③康复训练主要为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炼,包括进食、大小便、如厕、穿衣、沐浴、床椅转移、行走、上下楼梯、整洁、修饰等l0项内容。④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要面临躯体功能障碍及漫长康复治疗,患者常因急于求成而逐渐失望、悲观、抑郁。因此应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并提供基本的安全感,同时争取家庭成员配合,从生活上、精神上安慰和帮助卒中患者。在与患者交谈时多使用安慰性语言,鼓励患者说出内心感受,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以减轻思想负担。⑤随访后,让患者或家属在延续护理服务登记本上签名及评价,并确定下次随访时间。
1.3 评价方法
对照组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复诊时进行评定,观察组由延续护理组人员在随访时进行评定[4]。评价指标包括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依从性评价、患者及家属满意度。①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改良版Barthe指数量表(MBI)进行评价[5]。MBI总分100分,0~20分为极严重功能缺陷,生活完全需要依赖;25~45分为严重功能缺陷,生活需要较大帮助;50~70分为中度功能缺陷,生活需要中等帮助;75~95分为轻度功能缺陷,生活基本自理;100分为日常生活自理。评分结果分为5个等级,5个等级包括l0个评定项目[6],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独立能力与得分呈正相关。在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随访时进行评定。②患者依从性采用自我设计的依从性问卷进行评价,通过封闭性提问、患者自我报告的方法进行调查,主要从康复训练、生活作息、均衡饮食、正规服药、出院复诊等5个方面调查患者的依从性[7]。③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采用自我设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包括服务态度(3条)、服务内容(4条)、成员素质(3条)3个维度,共1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级评价。患者依从性、满意度在出院后6个月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MBI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出院1个月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6个月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 两组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按时按量康复训练、生活作息、均衡饮食、正规服药、按时复诊的依存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3 讨论
3.1 延续护理延伸对患者的关爱
延续护理是一种由医院走向社会的延伸。延伸服务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延续,对患者的支持具有针对性,使个体化健康问题得到针对性解决[8]。对患者而言,延续护理是顺利康复、降低再入院的重要保障;对医院而言,延续护理有助于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床位周转率;对政府而言,延续护理能够节省卫生费用,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延续护理是一种可以让患者、医院和政府三赢的优质医疗护理模式。在本研究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依从性及满意度均能体现延续护理对患者的关爱。
3.2 多学科合作为延续护理提供保障
延续护理在我国仍是一种新的护理模式,理想的延续护理模式应以医院、社区联合为基础,多学科、多团队合作,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到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无缝隙护理,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贴近临床、贴近社会。经济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开展出院患者的延续护理,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属喜爱。本研究团队的构建,充分发挥了优势,将出院患者分组,责任落实到人,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规范服务流程,将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融入到出院后的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3.3 延续护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在我国,脑卒中有着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的特点[9],已严重危害到人民的健康。脑卒中患者长期受疾病的折磨,再加上症状改善缓慢,患者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明显康复效果,故容易产生畏惧情绪,不能进行严格的自我康复训练。刘红香等[10]的研究显示,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在基础、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有较大需求[11],ADL训练的目的是帮助患者维持、促进和恢复自理能力,改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并使其由依赖他人帮助到最终承担自我护理的责任[12]。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实施延续护理,定期跟踪、指导、督促患者,使患者得到了完整、系统、连续的护理,从而提高了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士在随访过程中及时了解并指导患者出院后的治疗、训练方案执行,在时间上具备连续性,避免了因出院后缺乏指导和督促,而使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定期电话随访、家庭访视、联谊会,观察组的M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出院后延续护理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3]。
3.4 延续护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护理的同时,要求进一步将护理延续至出院后。临床护理服务是评价医院综合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医院无形资产及效益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延续护理可提高脑卒中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与国内同类研究结果一致[14]。医护人员为患者提供延续护理,避免了患者从医院过渡到家庭而出现的护理脱节,解决了患者出院后护理不足的问题,同时,延续护理使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增多,拉近了相互的距离,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家庭护理尚不完善,而延续护理模式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15],但延续护理服务模式是一个很好的了解患者和家属存在问题的途径,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并为脑卒中患者重返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珲.延续护理方案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0):135-136.
[2] 徐建秀.我国延续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18-19.
[3] 谢凤兰,成守珍,蔡卫,等.延续护理服务部专职工作岗位的设立及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47-49.
[4] 李善玲,刘清华,黄萍.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亲情化延续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3):74-76.
[5] 闵瑜,吴媛媛,燕铁斌.改良Barthel指数(简体中文版)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度和信度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8,30(3):185-188.
[6] 诸毅晖.康复评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22.
[7] 邢欢,刘丽.延续护理方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临床护理,2013,51(l5):103-105.
[8] 田丽.优质护理延伸服务的实施与体会(特约)[J].天津护理,2013, 21(6):509-510.
[9] 龙洁,王文治.脑血管病防治与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0:198-199.
[10] 刘红香,崔静.脑卒中患者家庭护理服务项目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3):29-31.
[11] 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1.
[12] 李梅珠,姚冬梅.脑梗死的综合个性化康复护理[J].现代医院,2013,13(8):104-106.
[13] 焦晓华.老年脑卒中病人出院后护理干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14):1745-1746.
[14] 龚艳,金春莲,章小庆,等.延续护理小组管理的实践与成效[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50-51.
[15] 付伟,李萍,钟银燕.延续性护理研究综述[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6):27-30.
(收稿日期:2014-09-27 本文编辑:祁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