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唯真 张宝友
近几年高考中,基础知识重点内容的“出镜率”日益增多,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复习过程中必须正确记忆教材的相关内容,但往往有很多同学记不住,或者当堂课记住了,时间长了又忘了,高考时面对变化的教材基础知识不能正确运用,导致思维混乱.如何才能将基础知识长时间记忆,或者在遗忘以后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补偿办法呢?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做了一些尝试,希望和同行一起探讨.
一、巧记光合作用的图解
生物必修1 P103图5-15 “光合作用的图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个图解变换成一台“自行车”的形式,收到了很好的记忆效果.
因为学生非常熟悉自行车,所以我要求学生每人拿出一张纸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画以下“自行车”的简图.然后随堂选出几张相对较好的图展示给大家,不但调动学生展示自我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老师演示:
1.“车把”的左侧填“H2O”,右侧填“O2”.“后座”上填“CO2”,“车梯”下填“(CHO)”.这样就把这个图的大体思路讲清楚了,这个时候要求同学们根据上图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2.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固定”“还原”“水在光下分解”“多种酶参加催化”应该填写的具体位置.
3.老师讲解:车灯代表能量(光能),链条代表能量转化后从前轮(光反应)传递到后轮(暗反应).
通过以上知识迁移,光合作用图解的记忆效果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即使学生在一段时间后,对光合作用图解有些遗忘,但通过“自行车”的简图也会很快恢复知识的记忆.
二、用手指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和染色体组数
1.上课伊始,我就让同学们跟着我一起伸出自己的左手,其中每一个手指代表一条染色体,每只手的五个手指,就可以代表五条形态不同的染色体,这五条形态不同的染色体合起来则可以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再伸出自己的右手,也用五个手指分别代表形态不同的五条染色体,构成另一个染色体组.两只手就代表两个染色体组.再双手合十,即大拇指对大拇指,食指对食指,中指对中指,无名指对无名指,小拇指对小拇指,这样就代表两个染色体组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构成五对同源染色体.最后总结,两只手的所有十个手指就代表某种2N=10的一种生物,它含有两个染色体组(把两只手分开面对学生),五对同源染色体(双手合十侧向学生).
2.伸出左手,蜷起大拇指,给学生展示四个手指,则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再蜷起食指,给学生展示三个手指,则代表一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这时请学生总结出:一个染色体组内的染色体数对于不同的生物是不固定的.比如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有4条染色体,相当于一只手有4个形态不同的手指;玉米的一个染色体组有10条染色体,相当于一只手有10个形态不同的手指;人的一个染色体组就有23条染色体,相当于一只手有23个形态不同的手指.将两手的十个手指合在一起,启发学生回答,这代表10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五对同源染色体;双手同时蜷起大拇指,启发学生回答,这代表8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四对同源染色体;双手同时蜷起大拇指和中指,启发学生回答,这代表6条染色体,两个染色体组,三对同源染色体.
3.在讲解二粒小麦(4N=28)的形成过程时,我先伸出自己的双手,假设每只手有7个手指代表每个染色体组的7条染色体,则两只手代表2N=14的一粒小麦;请甲同学起立,也伸出双手同样假设代表2N=14的山羊草,我伸出左手代表一粒小麦的一个染色体组,甲同学也伸出左手和我合在一起,这代表两种生物的两个染色体组,虽然它们染色体数目巧合相同,但由于来自不同的物种所以不能配对(两人都出左手),又由于这两个染色体组来自不同的两种生物,各自含有一整套遗传信息,所以是两个染色体组.这两个染色体组由于染色体不能两两配对,所以不能产生可育后代,需要加倍,于是两人同时再伸出自己的右手合在一起,这样两个人的四只手就可以代表含四个染色体组的二粒小麦(4N=28).
依此类推,如果要讲解普通小麦(6N=42)可以再请乙同学伸手参加进来讲解,同理,要讲解8N=56的小黑麦,则需要四人同时合作.
4.每个手指上都有关节,可以用每一个关节来代表一个基因,这样说明一个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基因,呈线性排列,同时说明在它的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有它的等位基因.
由于是用自己的双手来表示染色体组和同源染色体以及染色体上的基因,将来如果同学忘记了所学内容,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用自己的手来重复所学内容.
通过以上知识迁移的学习手段,同学们不但在快乐中学习了生物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改进学习方法的手段,达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