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景观的教育功能浅析

2015-02-02 11:18张岐祁素萍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4年6期
关键词:环境教育景观设计文化

张岐+祁素萍

摘 要: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景观单一的休闲观赏功能已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很难使人类对生态环境及其保护有更深入的了解。文章从以上两方面为切入点,依靠当代国内外对景观教育功能的研究,提出应该从认知维度上来设计景观,依靠景观访问者的自发性活动和认知能力来向其传递更多信息,以增强景观的教育功能,并依此对景观设计的方法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景观设计;环境教育;文化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4)06-0162-03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Landscape

ZHANG Qi,QI Su-ping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ianjin 300457,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ulture, landscape with only leisure and view function can not meet peoples growing demands, and it can hardly give huma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ts protection. Based on the above aspects, we rely on the review of current literature, home or abroad, about landscapes educational function. Then we suggest that landscape designing should be based on its viewers cognitive dimension and deliver more information to them through their spontaneous activities and cognitive ability, thus enhance the educational function of the landscape. With the above foundation, we then take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s of landscape designing.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ulture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概述

我国国土辽阔,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孕育着无数条山川河流,自然景观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接受教育的方式和获得信息的渠道日渐丰富,使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风景欣赏”,而是开始向多方面的感官体验转变。长假期间各地博物馆以及具有教育功能的公共环境吸引大量的公众,具有高认知性的、文化性的景观越来越被人们所喜爱,户外环境景观的教育功能,特别是对儿童的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①与此同时,环境恶化的警钟一遍又一遍的响彻在我们耳边,虽然人类已经认识到环境恶化的严峻问题,却缺乏有效地实际行动。由于制度的制约、政策施行的范围和行政的偏好性,政府及环保机构的局限性日渐凸显,②当代景观作为人类接触自然最基本的方式,在其重要功能之一——教育功能上具有很大潜力。

怎样使景观不再局限于植物栽植和铺装拼合,而是利用人的认知与识别能力从认知维度上得到拓展应该作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欧洲各国已经将环境解说和环境教育体系广泛的运用于公共环境和自然景观,并且作为提升景观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一直在不断地探索改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拓展了景观的教育功能。我国人口众多,当代生态环境保护迫切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如何使人从观赏到感知再到认知,从意识层面上给人们一个行为推动力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环境景观教育功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次工业革命宣告了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生态环境在工业机器的轰鸣声中发生了巨大改变。1969年,美国设计师路易斯(Lewis P)提出4E景观建设方法,分别是教育(educational)、生态(ecological)、美学(esthetic)和环境(environmental),并提到将“景观栖息地作为教育的区域”,③成功的将景观设计与景观教育结合起来。如果将4E划分一个等级关系,生态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空间维度上都应该将其他3E包含在内,而教育是根本,有怎样的教育就有怎样的美学观、世界观,就会有怎样的社会环境,进而会影响地球生态。

景观环境通过对人的影响来影响社会环境,在认知的维度上拓展环境景观教育功能,可以通过景观访问者对视觉的感知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捕捉到的信息整合分析从而获得知识、思想、观念或对某一事物的再认知,进而对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和引导作用。上文中所提到的环境解说即是景观教育功能拓展的产物。环境解说就是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活动等媒介,将有关景观的特定信息,如保护对象及其保护价值、物种、美学价值、传统文化、环保意识等传递给访问者的一系列交流手段的统称。1871年,美国约翰摩尔(Jone Muir)最先开始使用解说(Interpretation)一词,并开始被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公园所采用,并与环境教育一起成为自然公园服务和管理的核心内容④。国家公共景观利用访问者的认知心理,通过提供直观的感受来提高特定信息对人的传播效率以提高环境意识,并在访问过程中加入了体验式互动景观,通过访问者的自主性参与来提高景观的教育功能。endprint

景观教育功能的实现是景观设计实践中与人类心理学、环境行为学以及生态环境相结合所产生的一种能够在人文层面使景观设计和景观发挥更大作用的设计方法,通过景观设计,结合景观设计学、生态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来给人们传递更多信息。这里的信息,是适应历史发展规律的、时代的产物,是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和理解的信息。虽然在信息时代,景观不是人们接收文化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人的认知活动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认知是在感应的基础上建立的,强调以往感应过的环境刺激再现大脑和再认识”⑤,文化传承、行为习惯、艺术修养、环境保护等人类思维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反复被影响,从而提高人类的整体素质,使社会环境得到优化。

我国虽然是一个景观大国,中国古典园林实属世界园林景观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但我国对现代景观设计的研究及发展相对欧洲各国较晚。古典园林多是文人墨客唯美思想的载体,或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统治者封建统治下的产物,其教育意义更多的集中于造园手法和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上。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材料技术和西方景观设计方法大规模传入我国,现代及后现代设计成为景观设计主流,加上日益严重地环境恶化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我国景观的教育能力略显力不从心。量的增加或伴随着质的相对下降,各种不负责任的景观设计、追求政绩的面子工程、见利忘义的豆腐渣工程更是拉低了我国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甚至会出现反面教育的现象出现。

我国的环境解说和环境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一套完整体系,景观的教育功能应该作为一项工程来推动实施,不仅应着重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应该依靠公众的力量对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个有力保障。

三、发挥环境景观教育功能的途径与措施

(一)以人为本

设计是将艺术与生活结合的一个手段,景观教育功能的发挥不能脱离景观设计学的基础理论和要求,人体工程学、景观心理学和色彩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依然是景观设计需要做的基础性工作,人对环境的存储、加工、理解以及重新组合,从而识别和理解环境的过程构成了人类的“环境认知”⑥。人类的户外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意愿,并在时间、地点都有可能的情况下才会触发,如散步、驻足、思考等⑦。景观设计可以利用这一行为规律,在局部景观营造生态失衡、自然灾害等灾难性场景,或由志愿者或工作人员带领访问者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活习性,并配合互动体验、环境解说等手段,吸引观赏人群自发性的参与到其中。这样自然景观对人的知识功能就得以体现,从而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

可以将患病的植物特殊保护,在治疗的同时供访问者观摩等在自然公园中形成一种设计,供访问者观赏学习。有一位艺术家为表现环境问题,在一个庭院中规则排列了许多枯木,每一株枯木都在打吊瓶,依靠多个重复元素的排列形成视觉冲击力,进而引发观赏者的思考。或者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将城市变迁、历史发展、人类活动、思想或特殊事件抽象化、符号化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更多感官体验,形成景观设计。

(二)加强教育信息的多渠道传播

人类对于信息这样抽象化物质的接收,不可能像政府政策一样强制实施,主要还是个体的自发性活动,从信息整合到对行为产生影响需要一定时间而且影响程度视个体自身情况而定。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当代景观设计学应该正确的处理好“景观—人—环境”的关系,一个项目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原则,从定位到区域划分到整体建筑再到生态效用,每一项都不能单独完成。

景观环境教育性是认知识别与休闲观赏是紧密联系的,优秀的设计形式固然重要,但还是应该主要依靠环境解说等为主要手段来支撑景观的教育功能。通过给景观访问者提供一个特定的环境,进行多方面、多渠道、多种形式的信息提供,引导访问者应该如何去做。生态环境、人类环境、社会环境三者是相互影响的,而三者的基础就是教育,“环境造就人”,所以景观环境教育应当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实施,“环境是引起人们行为的根源,行为具有随时间而连续变化的特征,即流动性。”⑧通过环境来影响人类心理和行为,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但一旦受众人群在长期的环境影响下获得观念上的认知性改变,这种改变就不再是简单的表象之功。

(三)有针对性的景观教育功能

景观设计的范围是有限的,一处景观不可能满足所有与教育功能,这就要求教育性的景观设计应该有的放矢,确定一个有针对性的主题。如城市公共绿地应以城市生活环境教育为主,植物园、生态园应以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为主要出发点,或城市各文化场馆如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等应该依场馆类型确定设计主题,然后充分发挥景观的教育功能,在丰富景观功能、保障可观赏性、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保持城市景观高度统一。

教育性景观所针对的人群也应该相应的有所区别,尤其是针对儿童、青少年而营建的景观③,其教育功能的设计更应符合青少年的行为心理,所谓 “从娃娃抓起”,无论是生态环境教育还是文化教育,都应从儿童及青少年开始。

结语

环境景观的教育功能与景观访问者的理解力、知识面、思维活跃度等整体素质密切相关。如何使城市景观更具文化识别性和自然公园应该在其教育功能方面得以拓展,使人的认知、识别的与景观设计结合,进而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许多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完善。

注释:

①吕云,张莹.十一黄金周陕西各大旅游景点火爆[EB/OL].西部网—陕西新闻网,2006-10-04.

②卓光俊.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研究[D]. 重庆:重庆大学,2012.

③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姚连芳.景观设计中教育功能的类型及体现[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22(1),98-103.

④乌恩,成甲.中国自然公园环境解说与环境教育现状刍议[J].中国园林,2011(2),17-20.

⑤王兴中.对旅游景观认知构成与评价的浅见[J].人文地理,1990(1),15-19.

⑥杨玲,樊召锋.当代环境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J].社会学研究,2006(2),194-196.

⑦王斌.居民行为心理特性与户外空间研究[J].安徽建筑2005(5),20-21.

⑧崔晋豫,张泓,李承来,丁峰.环境心理学的几个问题[J].城市科学,2004(4),11-14.endprint

猜你喜欢
环境教育景观设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谁远谁近?
谈高中生物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高校环境教育非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