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素娟+++陈昌福
摘 要:根据水平四(七年级)蹲踞式起跑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的几点错误动作,笔者运用印有动作要领的学习纸张,有针对性来解决这些易犯错误动作。根据蹲踞式的动作要领编成容易理解并能够迅速记住的口诀,配上图示,制作一份学习资料,同时学习资料也是解决易犯错误动作的重要道具。其中“超越流星”“穿越时空隧道”等手段在实践教学中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蹲踞式起跑;易范错误;纠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6-0069-02
蹲踞式起跑包括“各就位”“预备”“鸣枪”(或“跑”的口令)三个环节,也是短跑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初学者,本文以水平四(七年级)学生为例来说较易掌握,但也很容易犯以下几点错误动作:各就位时,前脚与起跑线距离过近;蹲踞式起跑,“预备”时重心没前移,臀后坐;蹬离时,脚无力;起跑不迅速、反应慢;起跑后上体抬起过早。
根据学生容易犯的几点错误动作,笔者在课中利用印有动作要领的纸张,有针对性的来解决以上几点易犯错误动作。
首先,笔者根据蹲踞式的动作要领编成容易理解并能够迅速记住的口诀,配上图示,制作一份学习资料(图1),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通过自学,来了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及方法。通过学习资料的下发可以省略教师过多的解释,集中学生学习的时间和探析自我构建的途径,同时学习资料也是解决易犯错误动作的重要道具。
针对易犯错误动作:各就位时,前脚与起跑线距离过近。笔者利用学习资料让学生了解蹲踞式起跑各就位时,两脚的站位。因为笔者发现,一张A4纸的长度大约就是前脚距起跑线的距离,所以笔者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资料以起跑线为端点,另一端点与第一只脚的脚尖对齐。后脚自然屈膝跪地,膝盖放于第一只脚的脚弓处,相距约15cm(即A4纸对折后的宽度)。两手紧靠起跑线后沿并掌于地面,两手拇指相对,其余四指并拢或稍分开与拇指成“八字形”,虎口向前做弹性支撑,颈部自然放松,眼自然向下看。如图2所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直观的看到自己的脚的放置,根据自己的动作适当进行调整,在这个基础上以自身的最佳舒服度来调整两脚之间的距离,而折叠后的学习资料纸张能够起到很好的标识作用。
针对易犯错误动作:“预备”时重心没前移,臀后坐。笔者利用将A4纸张折叠成一把“尺子”(图3),一名同学做蹲踞式起跑预备动作,一名同学将纸张在运动员的肩膀处垂直向下,让运动员看到纸张的垂直落影点是否在起跑线的前沿,来调整自己的“预备”姿势。这样可以让运动员更直观的观察到自己的肩是否超过线,重心是否迁移,用尺子横着量,还可以确认臀部抬起的角度,通过同伴的合作帮助,来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已达到正确动作的定型。
如图4所示,针对易犯错误动作:蹬离时,脚无力;起跑不迅速,反应慢。笔者采用了“超越流星”的游戏,来解决这一问题。还是采用两人一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人做蹲踞式起跑完整动作,另外一名同学站在运动员身后,先观察其预备动作是否正确,发现不对及时提醒。后面的同学利用自己手中的A4纸,折成一个带尾巴的“流星”或“纸团”(图5),以减小其空中阻力,方便把纸张投得更远。在运动员起跑的同时用力把“流星”从运动员后背掷出,而运动员要尽量超越“流星”。因此,若运动员想超越“流星”,就必须快速起跑冲出去,方能成功。两人轮换练习,因为“流星”较轻,即便真投到身上也不会带来伤害。
如图6所示,后面的同学可以用一只脚抵住运动员的脚板,使前面的队员感知蹬地有力,当运动员示意能够体验到用力,迅速将脚撤离,避免起跑时蹬力带来的伤害。一手拿“流星”,听到哨声后把“流星”用力向前方扔出去,比一比在纸张落地前运动员能否跑出这个区间。要求整个过程要流畅,两人要配合好,监督好,互相纠正。
针对易犯错误动作:起跑后上体抬起过早。笔者采用了“穿越时空隧道”的游戏来解决这个问题。两人一组,一人做蹲踞式起跑动作,一人站在运动员的侧前方1.5~2m的距离(距离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适当调整),侧对运动员,把资料纸平着放在单侧手掌上,手臂侧平举(也可侧上举)。听到信号后,举纸张的同学将手掌快速平行撤离,让纸张做自由落体运动,要求运动员要在纸张落地之前穿越过去而不能碰到纸。否则,判为失败。这就要求运动员不能过早的抬起上体,反应要迅速,起跑后蹬有力方能完成。如图7所示,若是在室外有风的情况下进行上课,针对上一个环节,使用者可以把纸张折叠或揉成纸团,减小其受力面积,使阻力减小,加快其垂直下落速度,增加练习难度。
参考文献:
[1]贾齐.如何制订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J].体育与科学,2001(6).
[2]巴班斯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崔允.课程良方[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7.
[4]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