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

2015-02-02 05:50:01郭玉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期
关键词:液化妇科腹部

郭玉华

妇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分析

郭玉华

目的 分析妇科手术患者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0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酒精外敷、抗生素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渗出液引流法后红外光照射技术进行治疗, 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切口平均愈合时间(13.7±1.1)d, 对照组(19.2±1.7)d,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5.5 d;治疗组总有效率95%, 对照组总有效率85%,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红外照射技术对于改善和治疗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现象疗效显著, 安全有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红外照射;临床分析

脂肪液化是脂肪细胞受损破裂、坏死、液化, 导致患者术后切口或者切口皮下有渗液, 敷料上有黄色渗液的一种病态过程[1]。其患者渗液中常可见飘浮的脂肪滴, 是术后伤口感染和延长术后愈合时间的主要因素。近几年随着肥胖人群增多、术中高频电刀的频繁使用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增加, 妇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增多趋势, 其发生因素及治疗越来越受重视。据相关资料报道, 肥胖患者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8%[2], 术中使用高频电刀患者比未使用高频电刀患者, 腹部脂肪液化发生率高20.5%[3]。切后愈合时间的拖延, 不仅给患者造成心理负担, 也给患者增大了经济压力。故应重视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预防措施, 即使巡诊, 发现切口有脂肪液化的临床表现倾向, 应当及时给予妥善治疗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为了更好的治疗妇科患者术后伤口脂肪液化, 提高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身体及心理负担,本研究对传统方法治疗与红外光照射治疗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统计归纳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接受收治的40例妇产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20例。治疗组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6.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1~40岁,平均年龄25.4岁。所有腹部脂肪液化患者皮下脂肪均较厚, 厚度4~10 cm, 平均皮下脂肪厚度5.1 cm。发生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中大多伴有不同程度贫血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包括12例行剖宫产术, 5例附件切除术, 3例子宫切除术。两组患者在年龄及手术形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实验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治疗, 对患者伤口进行引流挤压、常规酒精无菌外敷处理, 同时在治疗期间服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组采取渗出液引流方法后进行红外光照射, 1次/d, 40 min/次, 在治疗期间同样给予抗生素以预防感染[4-6]。

1.3 疗效评价标准 采用临床伤口愈合时间和伤口愈合情况为评价指标。显效:治疗5 d后,切口愈合情况标准为甲级;有效:治疗5 d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但仍需进一步的换药治疗;无效:治疗5 d后,切口仍未愈合,有淡黄色油状物及血性物渗出。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切口愈合时间 治疗组切口平均愈合时间为(13.7± 1.1)d, 对照组为(19.2±1.7)d, 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5.5 d, 进行SPSS数据分析后表明: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 患者伤口愈合情况 经过5 d临床治疗之后, 按评价指标进行病例统计及分析。对照组显效14例, 占70%, 有效3例,占15%, 总有效率85%。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红外光治疗,治疗后显效16例, 占80%, 有效3例, 占15%,总有效率为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脂肪过多是该疾病发生的最主要诱因。肥胖患者在术后由于自身脂肪较厚,严重影响其自身血液循环, 从而导致临床脂肪液化的出现。同时高频电刀的采用, 使得手术中对脂肪组织的损伤和破坏增加, 可以导致组织的缺血和坏死,产生渗液,直接影响术后伤口的愈合[7,8]。此外,本次研究中发现患者本身的状况也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重要原因之一[5]。特别是营养不良、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及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其抵抗力和修复能力较低,使得手术切口感染的几率增加,影响了愈合力[9,10]。本研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又增加了红外光照射治疗,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为(13.7±1.1)d,这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1.7)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并且患者治疗后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总之, 红外光照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术后切口脂肪的液化,加速切口的愈合,效果显著, 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适宜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1] 刘新民.妇产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116, 121-122.

[2] 朱毅, 董津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职业与保健, 2006,22(21):1883-1884.

[3] 冯维国, 周尚福.外科手术高频电刀的使用与脂肪液化的关系.医学信息, 2012, 25(1):345-346.

[4] 朱建昌,张波.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防治.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12):35-36.

[5] 黄惠源.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8例临床分析.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0, 16(16):1997-1998.

[6] 李杰.黄芪注射液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29例临床分析.中华临床新医学, 2007, 7(6):554.

[7] 杨宗梅,谢桂芝,付宏.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愈合不良原因探讨.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9):29-30.

[8] 申彦杰,杨奕梅,曹良杰.妇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诊治体会.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9):72,90.

[9] 赵志鸿,白志刚,王玉芳,等.皮下置管负压引流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脂肪液化前瞻性研究.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1, 18(10):1080-1083.

[10] 周亚东,刘晓晨,豆发福,等.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处理体会.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11, 14(9):749-7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3.096

2014-09-25]

261500 山东省高密市人民医院 妇科

猜你喜欢
液化妇科腹部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28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妈妈宝宝(2017年3期)2017-02-21 01:22:34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工业设计(2016年4期)2016-05-04 04:00:24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
化工设计(2015年1期)2015-02-27 13:42:25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