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升
主持人在主持电视节目时,除了口语传播元素外,还有非口语传播元素。然而长期以来,各级电视台对节目主持人的长相、普通话标准程度好像很在乎,而对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的面部表情、形体动作和发型服饰等口语外传播元素却不是十分重视。其实,电视节目主持人在面对观众时,不仅需要口语,也离不开口语外传播元素。因为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外传播元素运用得好,可以与口语传播相得益彰,能有效地与观众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使电视传播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一、面部表情应依内容不同而变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面部表情,主要是指主持人面部肌肉的收展、眼神的变化、脸面的光泽等。面部表情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口语外传播元素,可以传达出各种心理状态和个人情感。面部表情如何,最能体现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气质。“主持人的面部表情除了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之外,还能反映出主持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品味。主持人的表情丰富得体,往往会给受众留下热情、亲切、友好,甚至值得信赖、人格高尚等良性印象;反之,主持人的表情如果运用不当,则容易给受众留下轻浮、浅薄、虚伪乃至愚蠢的负面印象。”①
人类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并且有很大的信息量。电视节目主持人应根据节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对节目的理解与感受融于面部表情之中。通过这一视觉优势,引导观众产生共鸣。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认为:“符号可以是语言的或非语言的,可以是看的、听的、嗅的和触摸的。它可以是讲话、文字、印刷品和画片,可以是一个姿势、一个微笑、搭在肩上的一只手、一阵大笑或者一股香味。”②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面部表情应该与口语表达内容相一致。如在播发有喜庆内容的稿件时,可适度微笑;在播发重大事故类稿件时,表情应当严肃。如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最近在播报与马航失联事件有关的新闻时,面部表情就都是凝重的。当然,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面部表情必须是真诚的,而不是扮演出来的。
“语言学家萨莫瓦认为,在面对面的人际交往中,语言交际的效力占35%,而非语言交际的效力高达65%。虽然非语言表达在大众传播中与人际交往中略有差异,但其传递信息的效力可观却是不容争议的事实。”③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新闻节目时,应当端庄大方,目光亲切、自然,以面部表情来辅助声音,面部表情的变化必须与稿件内容相吻合,依据内容的不同而适时变化。在主持综艺类节目时,由于观众的心理期待仅仅是能够轻松娱乐一下,因此主持人的面部表情就应该活泼一点,有时也可以搞笑一下,通过夸张的表演来制造某种喜剧效果。
二、形体动作须以配合播报而为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口语外传播元素,是主持人内在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主持人仅有脸蛋漂亮和普通话标准而不重视综合素质的提高,那就会使电视节目流于平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传播效果。因此,电视节目主持人不仅要会说,用口语传递信息,还要有能充分展示出自己形体语言的魅力。与面部表情一样,主持人的手势等形体动作,也能传递信息,反映出主持人的内心思维,这种无声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口头语言的不足。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体动作有时还能传递美感。舒展大方、恰如其分的形体动作,能配合口语更好地表情达意。形体动作运用的好,能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主持人所要表达的内容。
形体动作也可以叫做身势语言,就是以身体动作来传递信息,而手势则在电视节目中应用得最多。形体动作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口语外传播元素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电视节目主持专业化的不断增强,主持人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对形体动作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新闻类节目要求端庄深刻而富有力度,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主持人必须保持本色,不能有任何夸张以及表演的成分,不能让观众对主持人传播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产生怀疑。
“主持人端庄而不古板,大气而不土气,简简单单而又品位高尚。一件饰物、一个细节、一段言谈、生活方式中一个细小的变化,可能就在下意识地流露对时尚的理解与体验,进而为观众称道与模仿。”④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体动作,还有人认为可以称其为客体语言,或者物体语言。它能生动地体现出一个主持人与众不同的风格。而主持人的风格是电视节目媒体风格培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电视节目主持人实际上也是电视媒体的形象代言人。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有时也体现在节目风格的竞争上。主持人的风格与声音条件在电视节目中都相当重要。主持人的风格和气质条件越好,观众就越喜欢看,平时就会准时打开电视机,调准频道,与其约会。
三、发型服饰要以节目定位而异
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型服饰,要以节目定位而异,与节目的性质和风格相符,不能脱离节目整体自搞一套。民国时期,在浙江一所大学的校园内,学生只要一看老师穿着什么服装,就知道他是教什么的。如:穿中山装的一般是教国文的,穿长衫的大多是教历史的,穿西服的通常是教英语的,穿运动衣的往往是教体育的。服装可以传递某些信息,发型也一样。如藏族女人,结婚前一般是留小辫子的;婚后是把头发盘起来的,人家一看,不用问就知道她是少女还是妇女。
“如今,主持人作为电视文化传播与宣传的主要载体,其服饰甚至被看作一种文化,一种服饰文化的传播者。”⑤对于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发型服饰选择也要有针对性,符合所主持节目的定位。主持新闻类节目,应该庄重大方;主持文艺类节目,可以活泼一些,通过与众不同的发型服饰,塑造出主持人自己的个性特征。主持人的发型服饰作为一种符号,在电视节目传播中运用时,应当以契合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以及主持人所属机构和主持人自身的特点为主。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在重要节日、或者播报一些喜庆的新闻事件时,都会穿一些红色的衣服;而在播报一些重大灾难性新闻时,往往会着深色衣服。“在2002年,当时BBC资深新闻节目主持人彼得·西松斯在宣布女王母亲去世的消息时打着绛红色领带,被观众批评为对老人的去世‘不近人情。此后,BBC对播音员着装要求作了相应改变。播报此类消息,主播必须身穿深色套装,男主播穿白色衬衫系黑色领带。”⑥
一般来说,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服饰选择,男的要么西装,要么休闲服;女的要么是款式和色调都比较朴实的西服套裙或者便服。这比较适合中国观众的审美传统和审美观念。在服饰选择时,年轻的主持人可以考虑颜色亮丽的,以展示青春活力;年龄较大的主持人,可选用式样传统、工艺精细的服装,以表现成熟、深沉与稳健。在主持新闻类节目时,主持人的发型服饰比较庄重严肃;而主持文艺类节目时,主持人可穿服装的选择余地会更大些,如西装、旗袍、礼服、长裙、休闲装等。主持人的服饰不但在观众中有一种示范效应,有时还会给人一些误导信息,让人联想到别的方面事情。1987年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主持人张宏民,由于匆匆忙忙赶来上班,忘了带他平时常穿的西服,临时就换了件中山装出镜。于是外国媒体就纷纷进行猜测和议论,以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要停止了。⑦
主持人的服饰要体现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审美情趣,要自然得体,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而不能是随心所欲,即兴发挥。主持人在生活中穿什么、喜欢怎样打扮,这是他(她)的个人自由,但其出现在电视荧屏上时,却是职业行为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一言一行不仅代表其本人,更重要的是代表其所在的电视媒体。“从形象的角度考虑,选择服装,第一要考虑合乎年龄、身份,第二要考虑美观,第三要考虑适用,第四才是考虑时髦。”⑧主持人的服饰要符合节目的风格,但无论主持什么节目,主持人在荧屏上都不能奇装异服、浓妆艳抹、坦胸露背,或弄一个古怪的发型。电视媒体是连接党、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纽带,电视节目主持人又是党和政府的代言人。有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服装很时髦,还经常变换发型和头发的颜色,部分观众就很反感。主持人的发型和服装也要符合主流社会的大众生活习俗,自觉抵制低俗化倾向。
电视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介塑造的公众人物。所谓公众人物,就是生活在公众视线之内的人物,是被公众所关注的人物,是有可能在社会公众中形成舆论、并能够对广大社会公众的情绪和生活产生多方面影响的人。因此,作为社会公众人物,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享受崇高社会地位和良好社会名誉的同时,也需要放弃自己的一些习惯和爱好,转而选择按照主流文化和观众设计的方式工作和生活。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有义务对观众的情感负责,对电视媒体的公信力负责,对自身的形象负责。“播音员主持人的形象直接反映着媒体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选择。有了责任意识和角色担当,播音员主持人才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形象塑造,赢得受众信赖,从而提升起媒体的公信力。”⑨
如今,电视节目主持人已不再是“传声筒”和“肉喇叭”,而是电视节目中的显性传播符号,因此更要抵制“三俗”,坚持传播先进文化的职业精神。电视节目主持人用好口语外传播元素,既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传播,同时还能更好地体现节目风格,展示个人魅力,促进观众理解电视节目的完整性,实行电视节目的全息传播。
注释:
①高贵武:《主持传播学概论》,179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版
②(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9月版,第74页
③柴璠:《播音语言表达技巧》(修订版),第308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3月版
④王首程:《电视风格》,第94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年12月版
⑤吴晓琳:《服饰语言在电视节目中的作用》,《记者摇篮》2009年第9期
⑥常江、杨奇光:《加冕与祛魅:“曼德拉逝世”媒体报道解读》,《新闻界》2014年第4期
⑦应天常:《节目主持艺术论》,第351页,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6年6月版
⑧壮春雨:《形象与言谈》,第31页,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2月版
⑨白晓清:《播音员主持人的文化引领作用》,《当代电视》2014年第3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诸暨市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