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2015-02-02 16:06肇毓锋何俊仕缪丹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4年1期
关键词:水电站开发利用

肇毓锋+何俊仕+缪丹

摘要:爱河是鸭绿江流域的一条重要河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利用其水能资源对改善辽东地区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高效的开发建议。

关键词: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爱河流域;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58-02

1 爱河流域概况

爱河发源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老木垛岭,由灌水镇汇入旧帽山河后被称为爱河,是鸭绿江下游在我国境内的一条较大支流。流域东部与蒲石河相接,南部联通鸭绿江,西与大洋河相邻,北部以太子河分水岭为界。爱河流经宽甸县、凤城市和丹东市振安区,在丹东市振安区的九连城汇入鸭绿江,全长181.95 km,流域面积5 902 km2。

爱河流域属典型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约8 ℃。受到气候等因素影响,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 690 mm,最少年降水量仅560 mm。爱河流域降水量不仅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夏季雨量多且集中,6—9月的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其中7,8两月的雨量更为集中,占全年雨量的60%。由于爱河流域比较靠近海洋,所以年降水量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 020.3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238.0 mm。流域内最大风速为19.7 m/s,相应风向为SSE;最大冻土深度约140 cm。

2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爱河流域水系发育良好,河道蜿蜒曲折,水量丰沛,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河道平均比降6.2,多年平均地表径流32.08亿m2。流域内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 265.78 m2,每667 m2耕地占有的地表水资源量为4 048.76 m2,分别是辽宁省全省平均值的6.9倍和6.3倍。爱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情况及从属关系见图1。

2.1 爱河干流

爱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集雨面积较大。其多年平均流量为107 m3/s,河道总长191 km,天然落差702 m,可利用落差180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91.00 MW,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48.06 MW。合理规划开发爱河干流水能资源,不仅可为爱河流域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有力支撑,提高附近区域居民经济水平,而且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2.1.1 爱河干流中上游 爱河上游河道深切,河床比降较大,河床沙卵石覆盖层浅,降水量大且植被条件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但由于此区域河道蜿蜒曲折,河床较宽,两岸阶地较平坦,耕地面积较大,同时又有公路、铁路穿过,因此开发水力资源的难度较大。爱河干流中上游共可开发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为12.18 MW,年发电量0.39亿kW·h。目前已开发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6.95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7.1%;年发电量0.22亿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6.40%。

2.1.2 爱河干流下游 爱河下游长54 km,是辽宁省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水量极其充沛,而且两岸多石质高山、河道狭窄,开发水力资源的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十分有利。目前,爱河干流下游选择四级推荐梯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35 MW,年发电量1.03亿kW·h

2.2 爱河主要支流

2.2.1 草河流域 草河是爱河右侧的第一大支流,流域面积2 230 km2,河流蜿蜒曲折,弯曲度较大,水量充沛,开发水能资源的自然条件较好。草河在花家堡子入爱河,河流长124.40 km。根据草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可利用落差281.2 m),结合已开发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预计可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9 MW,年发电量0.59亿kW·h。目前,草河流域已建电站2座,装机容量3 MW,年发电量0.9亿kW·h。总体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水能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2.2.2 八道河流域 八道河是爱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950 km2,河流长93 km,在大堡镇北山坝入爱河,河流水量充沛。由于其流域面积较小,因此选择规划的电站规模也相应较小。八道河可开发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13.29 MW,年发电量0.5亿kW·h。目前,在八道河5级梯级电站中,只有1座电站已建,装机容量仅为0.65 MW,年发电量0.02亿kW·h。

3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

爱河流域蕴藏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开发将为民生、经济、生态环境等带来显著效益。但就目前开发情况看,总体开发程度较低,未能够充分利用爱河流域水能资源。

爱河流域技术可开发电站44座,装机容量90.8 MW,年发电量2.78亿kW·h。然而,现已开发及正在开发的电站仅13座,装机容量13.90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5.30%;年发电量0.43亿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5.4%。由此可见,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爱河流域的主要河流农村水力资源开发情况见表1。

3.2 缺少龙头水利枢纽工程

爱河流域已开发水电站均为小型水电站,缺少能起到补偿调节作用的龙头水利枢纽工程。多数小型水电站为径流式电站,调节能力差,不利于流域整体开发利用,影响了流域整体效益的发挥。

梯级电站调节能力很小,枯水期发电量显著减少;汛期水量大,弃水量同时增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梯级电站水能利用率仅在40%~48%左右,发电设备利用率低下,发电质量较差。

4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建议

水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可减少开采煤炭和燃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与生态。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在考虑梯级开发的同时,着力考虑龙头水库电站的开发。梯级电站在龙头水库的调节作用下,发电效益将大大提高。目前,爱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因此应在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及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对爱河水能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确保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摘要:爱河是鸭绿江流域的一条重要河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利用其水能资源对改善辽东地区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高效的开发建议。

关键词: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爱河流域;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58-02

1 爱河流域概况

爱河发源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老木垛岭,由灌水镇汇入旧帽山河后被称为爱河,是鸭绿江下游在我国境内的一条较大支流。流域东部与蒲石河相接,南部联通鸭绿江,西与大洋河相邻,北部以太子河分水岭为界。爱河流经宽甸县、凤城市和丹东市振安区,在丹东市振安区的九连城汇入鸭绿江,全长181.95 km,流域面积5 902 km2。

爱河流域属典型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约8 ℃。受到气候等因素影响,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 690 mm,最少年降水量仅560 mm。爱河流域降水量不仅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夏季雨量多且集中,6—9月的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其中7,8两月的雨量更为集中,占全年雨量的60%。由于爱河流域比较靠近海洋,所以年降水量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 020.3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238.0 mm。流域内最大风速为19.7 m/s,相应风向为SSE;最大冻土深度约140 cm。

2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爱河流域水系发育良好,河道蜿蜒曲折,水量丰沛,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河道平均比降6.2,多年平均地表径流32.08亿m2。流域内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 265.78 m2,每667 m2耕地占有的地表水资源量为4 048.76 m2,分别是辽宁省全省平均值的6.9倍和6.3倍。爱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情况及从属关系见图1。

2.1 爱河干流

爱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集雨面积较大。其多年平均流量为107 m3/s,河道总长191 km,天然落差702 m,可利用落差180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91.00 MW,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48.06 MW。合理规划开发爱河干流水能资源,不仅可为爱河流域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有力支撑,提高附近区域居民经济水平,而且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2.1.1 爱河干流中上游 爱河上游河道深切,河床比降较大,河床沙卵石覆盖层浅,降水量大且植被条件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但由于此区域河道蜿蜒曲折,河床较宽,两岸阶地较平坦,耕地面积较大,同时又有公路、铁路穿过,因此开发水力资源的难度较大。爱河干流中上游共可开发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为12.18 MW,年发电量0.39亿kW·h。目前已开发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6.95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7.1%;年发电量0.22亿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6.40%。

2.1.2 爱河干流下游 爱河下游长54 km,是辽宁省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水量极其充沛,而且两岸多石质高山、河道狭窄,开发水力资源的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十分有利。目前,爱河干流下游选择四级推荐梯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35 MW,年发电量1.03亿kW·h

2.2 爱河主要支流

2.2.1 草河流域 草河是爱河右侧的第一大支流,流域面积2 230 km2,河流蜿蜒曲折,弯曲度较大,水量充沛,开发水能资源的自然条件较好。草河在花家堡子入爱河,河流长124.40 km。根据草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可利用落差281.2 m),结合已开发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预计可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9 MW,年发电量0.59亿kW·h。目前,草河流域已建电站2座,装机容量3 MW,年发电量0.9亿kW·h。总体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水能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2.2.2 八道河流域 八道河是爱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950 km2,河流长93 km,在大堡镇北山坝入爱河,河流水量充沛。由于其流域面积较小,因此选择规划的电站规模也相应较小。八道河可开发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13.29 MW,年发电量0.5亿kW·h。目前,在八道河5级梯级电站中,只有1座电站已建,装机容量仅为0.65 MW,年发电量0.02亿kW·h。

3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

爱河流域蕴藏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开发将为民生、经济、生态环境等带来显著效益。但就目前开发情况看,总体开发程度较低,未能够充分利用爱河流域水能资源。

爱河流域技术可开发电站44座,装机容量90.8 MW,年发电量2.78亿kW·h。然而,现已开发及正在开发的电站仅13座,装机容量13.90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5.30%;年发电量0.43亿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5.4%。由此可见,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爱河流域的主要河流农村水力资源开发情况见表1。

3.2 缺少龙头水利枢纽工程

爱河流域已开发水电站均为小型水电站,缺少能起到补偿调节作用的龙头水利枢纽工程。多数小型水电站为径流式电站,调节能力差,不利于流域整体开发利用,影响了流域整体效益的发挥。

梯级电站调节能力很小,枯水期发电量显著减少;汛期水量大,弃水量同时增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梯级电站水能利用率仅在40%~48%左右,发电设备利用率低下,发电质量较差。

4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建议

水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可减少开采煤炭和燃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与生态。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在考虑梯级开发的同时,着力考虑龙头水库电站的开发。梯级电站在龙头水库的调节作用下,发电效益将大大提高。目前,爱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因此应在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及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对爱河水能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确保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摘要:爱河是鸭绿江流域的一条重要河流,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合理开发利用其水能资源对改善辽东地区能源结构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针对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凸显的问题,提出更为合理高效的开发建议。

关键词: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爱河流域;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4)01-0058-02

1 爱河流域概况

爱河发源于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老木垛岭,由灌水镇汇入旧帽山河后被称为爱河,是鸭绿江下游在我国境内的一条较大支流。流域东部与蒲石河相接,南部联通鸭绿江,西与大洋河相邻,北部以太子河分水岭为界。爱河流经宽甸县、凤城市和丹东市振安区,在丹东市振安区的九连城汇入鸭绿江,全长181.95 km,流域面积5 902 km2。

爱河流域属典型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约8 ℃。受到气候等因素影响,流域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最多年降水量达1 690 mm,最少年降水量仅560 mm。爱河流域降水量不仅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夏季雨量多且集中,6—9月的雨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0%,其中7,8两月的雨量更为集中,占全年雨量的60%。由于爱河流域比较靠近海洋,所以年降水量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 020.3 mm,多年平均蒸发量1 238.0 mm。流域内最大风速为19.7 m/s,相应风向为SSE;最大冻土深度约140 cm。

2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爱河流域水系发育良好,河道蜿蜒曲折,水量丰沛,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河道平均比降6.2,多年平均地表径流32.08亿m2。流域内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5 265.78 m2,每667 m2耕地占有的地表水资源量为4 048.76 m2,分别是辽宁省全省平均值的6.9倍和6.3倍。爱河流域的主要河流情况及从属关系见图1。

2.1 爱河干流

爱河干流水能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集雨面积较大。其多年平均流量为107 m3/s,河道总长191 km,天然落差702 m,可利用落差180 m,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91.00 MW,其中技术可开发量为48.06 MW。合理规划开发爱河干流水能资源,不仅可为爱河流域地区的电力供应提供有力支撑,提高附近区域居民经济水平,而且对生态环境改善具有至关重要作用。

2.1.1 爱河干流中上游 爱河上游河道深切,河床比降较大,河床沙卵石覆盖层浅,降水量大且植被条件较好,具有较高开发价值。但由于此区域河道蜿蜒曲折,河床较宽,两岸阶地较平坦,耕地面积较大,同时又有公路、铁路穿过,因此开发水力资源的难度较大。爱河干流中上游共可开发水电站10座,装机容量为12.18 MW,年发电量0.39亿kW·h。目前已开发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6.95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7.1%;年发电量0.22亿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56.40%。

2.1.2 爱河干流下游 爱河下游长54 km,是辽宁省年降雨量最大的地区,水量极其充沛,而且两岸多石质高山、河道狭窄,开发水力资源的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十分有利。目前,爱河干流下游选择四级推荐梯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35 MW,年发电量1.03亿kW·h

2.2 爱河主要支流

2.2.1 草河流域 草河是爱河右侧的第一大支流,流域面积2 230 km2,河流蜿蜒曲折,弯曲度较大,水量充沛,开发水能资源的自然条件较好。草河在花家堡子入爱河,河流长124.40 km。根据草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可利用落差281.2 m),结合已开发水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预计可开发电站总装机容量19 MW,年发电量0.59亿kW·h。目前,草河流域已建电站2座,装机容量3 MW,年发电量0.9亿kW·h。总体开发程度相对较低,水能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

2.2.2 八道河流域 八道河是爱河第二大支流,流域面积950 km2,河流长93 km,在大堡镇北山坝入爱河,河流水量充沛。由于其流域面积较小,因此选择规划的电站规模也相应较小。八道河可开发电站5座,总装机容量13.29 MW,年发电量0.5亿kW·h。目前,在八道河5级梯级电站中,只有1座电站已建,装机容量仅为0.65 MW,年发电量0.02亿kW·h。

3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水能资源开发程度低

爱河流域蕴藏的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充分利用开发将为民生、经济、生态环境等带来显著效益。但就目前开发情况看,总体开发程度较低,未能够充分利用爱河流域水能资源。

爱河流域技术可开发电站44座,装机容量90.8 MW,年发电量2.78亿kW·h。然而,现已开发及正在开发的电站仅13座,装机容量13.90 MW,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5.30%;年发电量0.43亿kW·h,占技术可开发量的15.4%。由此可见,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爱河流域的主要河流农村水力资源开发情况见表1。

3.2 缺少龙头水利枢纽工程

爱河流域已开发水电站均为小型水电站,缺少能起到补偿调节作用的龙头水利枢纽工程。多数小型水电站为径流式电站,调节能力差,不利于流域整体开发利用,影响了流域整体效益的发挥。

梯级电站调节能力很小,枯水期发电量显著减少;汛期水量大,弃水量同时增大,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梯级电站水能利用率仅在40%~48%左右,发电设备利用率低下,发电质量较差。

4 爱河流域水能资源开发建议

水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可减少开采煤炭和燃煤发电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与生态。为充分利用水力资源,在考虑梯级开发的同时,着力考虑龙头水库电站的开发。梯级电站在龙头水库的调节作用下,发电效益将大大提高。目前,爱河流域水力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因此应在做好水能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及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科学、有序地对爱河水能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确保流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

猜你喜欢
水电站开发利用
中小水电站集控系统建设改造对策分析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伊泰普水电站仍是全球发电量最多的水电站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
俄最大水电站发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