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脑利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

2015-02-01 10:11王银娣张玉峰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6期
关键词:米沙坦内径心室

王银娣,张 钊,张玉峰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替米沙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脑利钠肽和高敏C反应蛋白影响的临床观察

王银娣,张 钊,张玉峰

(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50)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前后血浆脑利钠肽(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了解替米沙坦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17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88人)和对照组(88人),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的血浆BNP、hsCRP水平和进行心功能测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的血浆BNP和hsCRP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治疗6个月,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1)。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可以抑制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血浆BNP和hsCRP的分泌、减少炎性反应、抑制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替米沙坦;不稳定性心绞痛;脑利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病机理中,炎性反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1]。心肌受损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升高,引起心室重构、心功能不全。替米沙坦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临床应用中,除已被证实有降压作用以外,在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有研究发现,替米沙坦有抑制炎性反应的作用。我们观察使用替米沙坦前后心功能不全的量化指标脑利钠肽(BNP)和炎性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旨在观察替米沙坦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BNP和hsCRP的影响和对心室重构的影响,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我科收治的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共176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72例;平均年龄(59.33±10.24)岁。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8例,常规用药治疗+口服替米沙坦;对照组88例,常规用药治疗。两组均采用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标准进行分级,两组的一般临床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所有病人都排除急慢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收缩压<80mmHg。

1.2 方法

给药方法: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包括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硝酸酯类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根据情况亦可加用洋地黄制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40~80mg/天,口服(替米沙坦由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商品名舒尼亚),开始应用40mg/天,用药观察3天后,如无低血压反应,增加到80mg/天,连续用药。

表1 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s)

表1 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s)

项目 对照组(n=88) 治疗组(n=88)性别(人)男女年龄(岁)合并高血压[n(%),例]合并糖尿病[n(%),例]总胆固醇(mmol/L)甘油三酯(mmol/L)心功能Ⅱ级[n(%),例]心功能Ⅲ级[n(%),例]心功能Ⅳ级[n(%),例]56 32 57.46±10.50 54(61.4)12(13.6)5.79±1.30 1.94±0.40 42(47.7)35(39.8)11(12.5)48 40 59.31±8.50 49(55.7)15(17.0)5.83±1.10 1.87±0.20 46(52.3)33(37.5)9(10.2)

血浆BNP水平测定: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治疗6个月分别抽取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1 m l,采用美国博适公司AQT90 FLEX型BNP定量诊断仪,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BNP浓度,正常值为80 ng/m l。

hsCRP浓度测定方法: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分别抽取病人清晨空腹静脉血2m l,采用Behring Nephelometer100生化分析仪(德国德林公司),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hsCRP正常值<3mg/L。

左心室射血分数测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应用Vivd7型心脏彩色多普超声仪(美国GE公司),采用辛普森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超声探头频率是2.5~4.0MHz。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浆BNP、hsCRP水平(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NP、hsCRP水平(±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NP、hsCRP水平(±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同组前一时间段比较,△P<0.05,△△P<0.01

项目BNP(ng/ml)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hsCRP(mg/L)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对照组(n=88)382.3±61.4 189.0±41.4 141.2±34.3 5.7±0.2 3.9±1.4 2.9±1.4△△ △ △治疗组(n=88)391.2±63.1 127.0±11.2 88.0±13.2 5.6±0.5 3.1±0.2 2.2±0.6**△△*△**△△*△

2.1.1 血浆BNP水平 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两组血浆BNP水平均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

2.1.2 血浆hsCRP水平 治疗1个月、治疗6个月两组血浆hsCRP水平均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或P<0.0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测定结果(见表3)

治疗1个月,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6个月,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1)研究表明,冠心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心血管事件链,即当心肌细胞受损后,导致心室重构、心室扩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事件链的严重阶段,它是血液动力学与神经内分泌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已证实,心室重构对发生心力衰竭有重要作用,所以有效阻断心室重构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关键所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AngⅡ在心室重构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AngⅡ通过促进全身微动脉收缩来刺激醛固酮分泌,从而促进内皮素和儿茶酚胺的释放;通过产生超氧化阴离子引起内皮缺陷来促进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从而引起心室重构。但是,心肌内仅有20%的AngⅡ是通过转换途径产生,其余约80%是通过肽链内切酶等非转换产生,所以血管紧张素转换抑制剂类药物并不能全部阻断AngⅡ的生物作用,容易出现“醛固酮逃逸”。替米沙坦是一种非肽类的AngⅡ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阻断AngⅡ和AT1受体结合,还可以促进AngⅡ与AT2受体结合,强化AT2受体所介导的抗增殖、抑制细胞生长、扩血管、促进细胞修复、刺激肾脏分泌前列腺素和激肽等良性作用:①竞争性地与AT1受体结合,全面阻断AngⅡ的生物学效应;②AT1受体被阻断后有更多的AngⅡ去激活AT2受体,发挥与AT1相反的生物学作用;③增高的AngⅡ对肾素分泌起负反馈作用,导致肾素分泌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替米沙坦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减小,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替米沙坦有较强的抗心室重构作用。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测定结果(±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测定结果(±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1

组别对照组治疗组例数88 88左心室射血分数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6个月0.41±0.07 0.42±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6个月0.42±0.06 0.43±0.04 0.44±0.05 0.54±0.07**39.3±6.1 38.8±8.6治疗前 治疗1个月 治疗6个月38.4±6.1 37.8±5.2 37.7±5.8 30.1±4.4**53.1±5.4 53.8±4.6 52.5±4.8 51.3±5.1 51.1±4.2 41.9±3.8**

(2)心力衰竭时,体内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内皮细胞都合成与释放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等,肝细胞在这些因子的作用下合成、分泌CRP,已有实验证实替米沙坦能减少受损动脉表达白细胞介素-6,抑制其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通过阻止AngⅡ黏附巨噬细胞受体而发挥抗炎作用,减少AngⅡ活化,抑制其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阻断心室重构[3]。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病人治疗后hsCRP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或P<0.05),表明除了心功能的改善除了可导致hsCRP下降以外,替米沙坦也有降低hsCRP的作用,并且此作用独立于降压作用之外。

(3)正常状态下,BNP主要由心室分泌,但主要以颗粒的形式储存在心房,当心室壁张力增加时释放。轻度心室负荷增加即可使BNP的信使核糖核酸表达增高、BNP的合成增多,这表明BNP可以作为左心室功能障碍敏感和特异性的指标[4-5]。本研究显示,两组病人治疗后BNP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1或P<0.05),说明除了心功能的改善可以导致BNP下降以外,替米沙坦还有直接抑制BNP的作用,其确切机制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替米沙坦可抑制不稳定性心绞痛病人BNP和hsCRP的分泌、减少炎性反应、减少AngⅡ活化,从而阻断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1]王建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NT-proBNPCK-MB hs-CRP与CRACE评分相关性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14.

[2]罗玉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及表达在高血压病及心肌肥厚中的作用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3.

[3]宋先斌.替米沙坦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桂林:桂林医学院,2012.

[4]牛侠.左室收缩功能正常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

[5]王海霞,袁陆一.血浆脑钠肽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3):143-145.

R195

B

1671-1246(2015)16-0147-02

猜你喜欢
米沙坦内径心室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胰岛素抵抗OLETF大鼠血清IL-18水平变化及替米沙坦的干预研究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研究
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及高敏C反应蛋白与左心房内径的关系
替米沙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BMP-7的影响
替米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及最小成本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