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莉华,李彩霞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分析
席莉华,李彩霞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通过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童保健中心新生儿听力筛查状况来了解先天性听力障碍发病率及相关高危因素,为孕期、新生儿期、婴幼儿期保健及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产科出生的5 836例普通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从性别、年龄、分娩方式、高危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普通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74.7%,高危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为68.5%;普通新生儿听力复筛通过率为95.0%,高危新生儿听力复筛通过率为83.0%,普通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与性别、分娩方式无显著相关性(P>0.05),与高危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高危新生儿是听力缺陷的主要人群,全面持续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十分必要,早期发现听力缺陷、早期进行听觉训练对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有重大意义。
听力筛查;新生儿;高危因素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指运用简捷有效的手段对新生儿进行听力测试,具有快捷、简便、无创伤的特点,是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的方法。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早期发现听力障碍并早期给予科学的干预及言语训练,可降低患儿残疾的发生率,最终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现将相关调查介绍如下。
2012年3 月—2014年3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产科正常出生且家属同意进行听力筛查的普通新生儿5 836例,其中男婴3 351例,女婴2 485例;自然分娩2 530例,剖腹产3 306例。在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高危新生儿530例,其中男婴309例,女婴221例;自然分娩177例,剖腹产353例。
(1)初筛时间选择:正常产足月儿在出生后3天进行筛查,在NICU住院的高危新生儿在出院前一天进行筛查;(2)操作人员:初筛、复筛由经过培训的医护人员完成,诊断由耳鼻喉专科医生完成;(3)环境:隔音效果较好的独立房间,环境噪音低于45分贝;(4)步骤:清洁耳道,使受检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对两耳分别进行测试,频率在1~5 kHz。声音反应通过3个频率为通过,通过3个频率以下为未通过;(5)初筛未通过者满42天后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满3个月后进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诊断检查(ABR),确诊听力障碍者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在胎儿期、分娩时或新生儿期受到各种高危因素的影响,日后可能发生残疾,尤其是脑发育受到危险因素影响的新生儿,均可诊断为高危新生儿。相关高危因素包括:孕期感染、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早产、多胎、低出生体重、缺血缺氧性脑病、颅内出血、病理性黄疸等。
表1 两组新生儿听力初筛及复筛通过情况
普通新生儿5 836例,初筛通过4 362例,总通过率为74.7%;高危新生儿530例,初筛通过363例,总通过率为68.5%。42天后复筛普通新生儿4 080例,通过复筛者3 876例,通过率为95.0%;42天后复筛高危新生儿530例,通过复筛者440例,通过率为83.0%。通过初筛和复筛的新生儿的性别、年龄、分娩方式以及胎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筛和复筛的通过率与新生儿测试状态、月龄及高危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普通新生儿初筛通过率明显高于高危新生儿(P<0.05),普通新生儿与高危新生儿复筛通过率均明显高于初筛通过率(P<0.05),这与梁涛[1]的报道相一致。
普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1 474例,有高危因素的747例,高危因素的构成比及排位见表2。
表2 普通新生儿初筛未通过者高危因素的构成比及排位
(1)测试时间的选择。新生儿听力筛查最佳的测试时间为出生后72小时,因为出生后24小时进行听力筛查假阳性发生率很高。随着时间的延长,干扰因素(中耳积液、耳道羊水、分泌物堵塞等)逐渐减少,通过率逐渐提高。
(2)耳声发射受环境噪音、新生儿状态、探头位置、外耳及中耳状况影响也易出现假阳性,故筛查时应保持安静,清理耳道堵塞物,在新生儿睡眠状态下进行,并根据耳道选择合适的耳塞。
(3)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新生儿窒息等高危因素初筛通过率较低,但随着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复筛通过率会逐渐提高。故初筛未通过时,做好对家长的解释和安抚工作,减少对产妇及其家属的不良刺激,科学指导家长对新生儿进行早期听力训练非常重要。本次调查有1 756例普通新生儿在满42天后的听力复筛失访,所以应积极做好宣教工作,提高家长听力筛查的意识及自觉性,确保听力筛查连续无失访。
听力障碍是由遗传、胚胎发育、围生期疾病等多种因素引起的,高危新生儿由于疾病的影响更易发生听力障碍。本文调查显示,高危新生儿初筛及复筛未通过率明显高于普通新生儿(P<0.05)。常见的高危因素有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脐绕颈、宫内感染、宫内出血、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多胎、巨大儿等,与国内报道相符[2-3]。值得一提的是,某些高危因素引起的听力损伤是延发性或进行性的,所以高危新生儿即使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也应追踪随访,应每3个月进行一次听力监测,避免漏诊。对满3个月复筛仍未通过的新生儿,建议尽早进行脑干诱发电位检查,及时确诊。本研究对满3个月后听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转诊耳鼻喉科的过程中失访,故最终确诊的听力缺陷病例不详,这方面的工作以后有待加强。
听力障碍是新生儿常见的出生缺陷,我国有听力语言残疾者2 000多万,其中80万为7岁以下的儿童。有资料表明,国内普通新生儿双侧听力障碍发生率为0.3%[4],而NICU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2%~5%[5]。我国每年出生约2 000万新生儿,高危新生儿约占普通新生儿的60%~70%[6],降低听力障碍发生率的主要手段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本调查显示,普通新生儿和高危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均低于复筛通过率(P<0.05),高危新生儿的听力初筛和复筛通过率明显低于普通新生儿,可见新生儿听力筛查及筛查的连续性是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梁涛.新生儿听力筛查3016例结果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8):711-713.
[2]王爱华,黄恩红,窦晓宁,等.新生儿听力障碍的现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1):56-57.
[3]罗仁忠,温瑞金,黄振云,等.听力筛查未通过婴幼儿客观听力评估与特征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42(1):33-37.
[4]黄锐,吴星英.1 015例新生儿听力筛查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8):512-513.
[5]聂文英,戚以胜.高危新生儿的听力监测[J].中国医学文摘,2007,22(1):19-21.
[6]唐久来,吴德.小儿脑瘫引导式教育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R195
B
1671-1246(2015)16-01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