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2015-02-01 22:09:27王丽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4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球菌

王丽英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

王丽英

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给药方式及注意事项等。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效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少的过敏反应及较强的抗菌能力, 除此之外,抗菌谱较强且不良反应较轻, 被临床广泛应用。随着头孢菌素的不断使用, 细菌对其耐药性不断增强,与此同时, 出现的不良反应也不断增加。所以, 临床合理使用头孢菌素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合理应用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少的过敏反应及较强的抗菌能力, 除此之外, 抗菌谱较强且不良反应较轻[1]。最近几年,此类抗生素更加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 与此同时, 抗生素滥用现象明显, 导致细菌对其耐药性不断增强, 出现的不良反应较之前也不断增加, 所以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效果。本文总结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给药方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 现报告如下。

1 头孢菌素的品种及作用特点

1.1 第一代头孢菌素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行性链球菌等G+球菌的效果比第二、三代强;对G-菌治疗效果较差。对铜绿假单胞菌、厌氧菌不仅疗效不佳, 甚至具有一定的肾毒性。头孢氨苄及头孢拉定等药物具有代表性。

1.2 第二代头孢菌素 提高了对G-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 抗菌作用加强;对G-菌的抗菌作用比第一代强,抗菌谱也较广, 对G+球菌抗菌活性较好, 与第一代相比, 不良反应降低。对厌氧菌疗效增加;对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与第一代相同(疗效不佳);与第一代相比, 肾毒性有所降低。头孢克洛及头孢孟多等药物具有代表性。

1.3 第三代头孢菌素 与前两代相比, 第三代头孢菌素对G+球菌的活性降低, 增强了对G-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有高效抗G-杆菌作用, 明显优于第一、二代;抗菌谱明显扩大, 增加了对厌氧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可到达不同组织、滑膜腔、体液, 对于脑膜炎症患者可直达患者脑脊液;无肾毒性。代表药物主要有:口服品种:头孢布坦、头孢泊肟等。头孢他啶及头孢哌酮等注射品种具有一定代表性。

1.4 第四代头孢菌素 较第三代对G+球菌抗菌活性增强,但比不上第一、二代。与第一、二代相比, 对柠檬酸菌属及沙雷菌属等疗效显著;在细菌细胞壁穿透性方面显著强于第三代。临床主要适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感染。代表药物主要有:噻甲羟肟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唑兰等[2]。

2 头孢菌素的给药方式

2.1 口服头孢类 该类抗生素在餐前0.5~1 h空腹服用效果最佳。如餐后服药, 会导致药效降低, 治疗效果不佳。

2.2 肌内注射头孢菌素 采取肌内注射(一般是轻度感染患者使用), 该过程中对于尿道感染患者, 剂量不宜过大[3]:患者主要通过肾脏排泄药物, 会有一定浓度的药物在尿道积累。

2.3 静脉滴注给药 该类抗生素适用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头孢菌素可以快速渗透患者自身细胞壁(一般与其渗透力较强有关),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使得药物进入体内。静脉滴注需要5%葡萄糖100~250 ml(等渗盐水也可), 具体滴注时间无特殊规定, 15~60 min最佳(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若想增强疗效, 可选择二次滴注(可在首次滴注后6~8 h进行)。头孢菌素最适pH值为3.8~8.2, 因此注意不能与较强酸碱性药物配伍使用。

3 头孢菌素的使用注意事项

3.1 使用该类抗生素前, 要对疾病做正确诊断 在使用前,要对是否使用该药物做出选择(一般根据细菌的耐药性、敏感性来判断), 除此之外, 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证及药物的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等也要了解明确, 尽量避免盲目地选择药物, 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

3.2 确定病原体, 选择用药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因为第二、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特殊部位的感染及耐药菌感染,不作一线用药。第一代头孢菌素适用于G+球菌。第二代头孢菌素常用于治疗各类G-杆菌感染, 同时对G+菌感染也有一定效果。第三代头孢菌素主要治疗严重的细菌感染。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治疗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所致的感染, 而且抗菌谱和肾毒性都优于前三代。

3.3 不同情况及不同部位的用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宜作为外科预防用药, 第三代头孢菌素则不可。口服头孢菌素因肝脏首过效应, 作用较弱, 常用于治疗轻中度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及尿路感染。第一、二代适宜用于门诊轻症感染的治疗, 第二、三代宜用于住院患者的治疗。口服制剂均不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的治疗。

3.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及对策[5]主要包括:① 过敏反应:一般而言, 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较多, 所以该类患者对头孢菌素的使用要谨慎小心, 对青霉素有严重过敏病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头孢菌素;②肝毒性:肝功能减弱时血药浓度略升高, 对于严重肝病患者应减量使用;③凝血功能障碍:主要与与以下因素有关:维生素K合成受到抑制、凝血因子合成不足、血小板减少等, 此类药物主要有头孢孟多、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对进行大手术的患者需补充维生素K, 以避免凝血障碍的发生;④肾毒性:因第一代头孢菌素有较强肾毒性, 临床上应尽量避免与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等肾毒性药物合用。

综上所述, 临床合理使用头孢菌素对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禁忌证以及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等要明确了解, 才能更加合理的使用此类药物。

[1] 肖学秀.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3):42-43.

[2] 常建力.浅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吉林医学, 2011, 32(6):1141.

[3] 张伟群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分析.医学信息, 2014(26):243-244,

[4] 陈瑛.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使用.临床医学, 2011, 31(6):109-110.

[5] 吴贵涛.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使用的不良反应及应急对策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17):223-22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207

2014-12-30]

476000 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球菌
一株禽源粪肠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结节病合并隐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20
IL-33在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一株副球菌对邻苯二甲酸酯的降解特性研究
环境科技(2016年3期)2016-11-08 12:14:10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鸡肉中3种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
食品科学(2013年10期)2013-03-11 18: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