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2015-02-01 23:49:41崔兴弼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4期
关键词:胰周坏死性局限性

崔兴弼

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崔兴弼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经临床诊断并用64排螺旋CT扫描及增强检查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40例(80.0%), 其中25例(62.5%)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 以胰头、胰尾为主。10例(25.0%)胰体肿大, 胰腺呈普遍或局限性密度下降, 轮廓模糊。5例(12.5%)胰管扩张, 胰周少量积液;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0例(20.0%), 表现为胰腺密度不均及积液等。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 并能明确有无并发症。

CT检查;急性胰腺炎;诊断

急性胰腺炎是急腹症的一种, 该病的病因、病理较复杂,因此急性胰腺炎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取决于发病早期的严重程度, 所以早期正确评价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是治疗中的关键环节[1,2]。本文目的是通过CT检查诊断, 及早给临床提供可靠诊治资料, 减少患者痛苦, 降低死亡率, 提高治愈率, 使患者免受不必要的痛苦。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发现CT检查不仅可以准确诊断急性胰腺炎, 还能评估其严重程度, 发现并发症, 判断预后, 甚至还能发现病因,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临床诊断并行螺旋CT扫描50例, 其中男29例(58%), 女21例(42%), 发病年龄20~80岁, 平均发病年龄50岁。均表现为上腹痛, 腹痛伴有持续性阵发性加重, 30例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黄疸 ,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 血尿淀粉酶升高,血脂升高。

1.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使用西门子生产的64排螺旋CT机:取仰卧位、螺旋扫描方式, 扫描层厚5.0 mmACq, 64 mm ×0.6 mm, 扫描速度8.42 s, 扫描视野10.96 mGY, 扫描条件:电压120 kV, 有效毫安秒为70 mAs。采用高分辨率算法。先做常规肝胰平扫, 层厚10 mm, 定出胰腺上下界后做胰腺增强扫描, 层厚5 mm, 注射造影剂后40~45 s, 行胰腺实质期扫描70~75 s后行门静脉期扫描。

2 结果

2.1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40例, 占总数的80.0%, 其中25例(62.5%)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 以胰头、胰尾为主。10例(25.0%)胰体肿大, 胰腺呈普遍或局限性密度下降, 轮廓模糊。5例(12.5%)胰管扩张, 胰周少量积液。

2.2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10例, 占总数的20%, 表现为胰腺明显弥漫性肿大, 解剖结构模糊, 胰腺实质内可见小点状或小片状边界不清的低密度灶, 胰周筋膜增厚或积液, 大部分累及双肾前间隙。胰腺出血坏死表现为胰腺内点状, 片状或大部分无增强效应的低密度坏死灶。5例(50.0%)有胃肠改变, 5例(50.0%)有假囊肿形成。

3 讨论

3.1 急性胰腺炎病因甚多 急性胰腺炎是自身消化性疾病,常伴有休克、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等。常见的病因有胆石症, 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引起代谢紊乱、感染而引起[3]。病理学上分为水肿性和坏死性, 以急性水肿性多见, 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特点是间质水肿, 可有纤维化和轻度脂肪坏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特点是胰腺组织出血坏死, 胰腺脂肪酸与血中钙结合成不溶解的钙皂。本组病例中有暴饮暴食有关的20例(40%), 胆道疾病有关25例(50%), 其余5例(10%)无明确诱因。暴饮暴食饮酒可引起体内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分泌增加, 使胰腺自身发生消化作用, 以致大量坏死组织进入周围血管形成血栓, 引起微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及坏死。

3.2 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 ①腺形态体积改变, 单纯性胰腺炎CT扫描无阳性表现, 胰腺体积弥漫性局限性增大。胰腺体积肿大轮廓模糊, 形态不规则, 因此CT有重要诊断依据。②急性单纯性胰腺炎密度较均匀, 表示急性水肿性胰腺炎。CT增强扫描可以显示胰腺实质内的水肿、出血及坏死灶,胰腺炎水肿可以为均匀密度的强化, 胰腺坏死常累及胰腺体、尾部, 很少累及胰腺头部, 因为头部有丰富的侧支循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是胰腺内不同范围的低密度区, 增强后弥漫的不强化区, 合并出血, 坏死区密度降低, 出血区密度增高。③胰周改变炎症累及胰周脂肪组织, 脂肪层模糊, 消失, 伴有脂肪坏死的指征。④胃肠改变急性胰腺炎水肿, 炎症影响胃十二指肠及小肠产生麻痹性肠胀气、肠梗阻等, 为炎症沿膈与结肠韧带蔓延导致结肠痉挛梗阻。并可影响相邻胃壁产生灶性胃壁增厚改变的CT征象, 本组有5例胃肠改变。⑤并发症假性囊肿, 假性囊肿表现大小不一, 直径 3~6 cm,形态以圆形, 球形为主。坏死组织、陈旧血液和分泌物积聚的囊性病变, 亦胰液渗出液未能及时引流而被纤维组织粘连包裹而形成 , 常发病后4周以上开始形成, 发生率20%~40%[4]。本组5例有假性囊肿, 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50.0%。

综上所述, CT是目前诊断急性胰腺炎的最准确的影像学方法, CT能够明确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与类型, 不仅可以显示胰腺坏死的程度、部位、范围, 还可以了解病变的消退、吸收和进展情况, 是确诊急性胰腺炎比较可靠的手段, 急性胰腺炎的诊断过程中CT具有很大的优势, 准确率较高,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刘巧敏, 黄智亮, 薛汉饶.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 .实用临床医学, 2010, 11(7):80.

[2] 李晓辉, 李哲.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诊断价值.实用学放射杂志, 2006, 22(1):57-59.

[3] 王宗强.67例急性胰腺炎在CT诊断中的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9):70-71.

[4] 王代兵, 罗洪峰, 李晖.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和CT诊断及鉴别诊断.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8):136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4.074

2015-03-23]

133000 延边大学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胰周坏死性局限性
局限性皮肤瘙痒症案
CT评估胰周坏死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禽坏死性肠炎和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仅胰周坏死型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影像表现
肉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50
胸腹部局限性Castleman病的CT特征
我国公共行政的系统分析:可行性、必要性及局限性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08
鸡坏死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