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琳
中药薰洗配合功能锻炼在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许晓琳
目的评价中药薰洗配合功能锻炼在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术后康复中的疗效。方法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架治疗, 观察组采用钢板内固定和中药薰洗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和1年, 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恢复(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比较, 掌倾角、尺偏角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背伸、掌屈度数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后行中药薰洗和功能锻炼, 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总体功能恢复较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桡骨远端骨折;中药薰洗;功能锻炼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骨折, 固定方式较多,如治疗不当, 易引起腕关节畸形,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作者近年来采用外固定架、中药薰洗并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本院骨科就诊的桡骨远端骨折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观察组男17例, 女23例;平均年龄(41.82±6.37)岁。对照组男16例, 女24例;平均年龄(40.92±6.3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术+中药薰洗+功能锻炼。当外固定架固定1.5~2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架, 然后行中药薰洗和患侧腕关节功能锻炼。
1.2.1.1 外固定架治疗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麻醉成功后, 消毒铺巾, 分别于第2掌骨和距离桡骨远端5 cm处垂直打入2枚外固定架螺钉, 螺钉间距在2 cm左右, 然后安装外固定架, 在C型臂透视下采用手法并借助延长杆进行复位, 直至腕关节面恢复平整, 掌倾角及尺偏角恢复满意, 然后固定螺钉。如果复位仍不理想, 可有限切开复位, 克氏针固定, 然后再上外固定架, 骨质缺损较多行异体骨植骨。
1.2.1.2 中药薰洗 采用自拟壮骨活血汤治疗。方药:苏木15 g、伸筋草15 g、透骨20 g、桑枝15 g、五加皮15 g、乳香15g、没药12 g、元胡15 g、木瓜20 g、杜仲20 g、川断15 g、威灵仙, 怀牛膝20 g。水煎好后倒入木盆中, 待温度稍降后将患腕置于其上方, 利用热气熏蒸骨折部位15 min,当药液温度降至能耐受时, 用毛巾浸药淋洗热敷患腕15 min, 2次/d, 2周为1个疗程, 共2个疗程。
1.2.1.3 功能锻炼 从术后第2天开始,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术后功能锻炼, 包括主被动活动手指, 1.5~2个月根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外固定架后, 进行腕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锻炼。
1.2.2 对照组 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手术方法:麻醉满意后, 采用Henry切口入路, 进行复位钢板螺钉固定, 骨质缺损行异体骨植骨, 术后第2天可行功能锻炼。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标准
1.3.1 腕关节活动度 观察测量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
1.3.2 腕关节功能评定 根据Dienst对腕关节功能进行评定[1]。分为优、良、可、差四个等级。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分别为(11.7±2.1)、(21.2±4.6)、(25.7±8.3)、(31.7±9.7)°, 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分别为(11.9±2.2)、(21.7±4.8)、(36.1±11.8)、(42.7±12.8)°;观察组治疗后1年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分别为(13.4±2.5)、(23.6±4.9)、(39.4±12.3)、(48.9±15.5)°, 对照组治疗后1年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分别为(13.2±2.4)、(23.5±4.8)、(39.5±12.4)°、(48.8±15.3)°, 治疗后3个月和1年, 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均有恢复(P<0.05);治疗后3个月组间比较, 掌倾角、尺偏角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背伸、掌屈度数较治疗前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组间比较, 两组掌倾角、尺偏角、背伸、掌屈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腕关节功能评定 观察组优33例, 良6例, 可1例, 差0例, 优良率97.5%;对照组优31例, 良6例, 可2例, 差1例, 优良率92.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固定方法主要包括石膏、夹板、外固定支架及钢板内固定等固定方式, 手法复位后应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是较为常用的方法, 然而固定不够牢固, 骨折易移位。外固定支架能比较好地恢复桡骨的短缩移位, 并且可有效恢复掌倾角和尺偏角, 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固定牢固,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固定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外固定架治疗, 虽然早期不能进行腕关节功能锻炼, 在早期腕关节屈伸功能会较钢板内固定差, 但是随着1.5个月左右拆除外固定后行功能锻炼, 并配合舒筋活血止痛的中药进行薰洗, 腕关节功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恢复, 并且在1年后, 腕关节功能及腕关节活动度与钢板内固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黄俊明等[2]的研究结论一致。需指出在临床中对部分复杂粉碎性骨折, 使用单纯外固定很难获得满意复位, 需有限切开内固定克氏针固定, 再行外固定架固定, 这样可获得满意的复位, 以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总之, 对桡骨远端骨折采用外固定架治疗后行中药薰洗和功能锻炼, 腕关节活动度及腕关节总体功能恢复较好,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912.
[2] 黄俊明, 张光明, 王建炜, 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1(16): 1715-171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135
2015-02-10]
450044 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