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明
慢性肝病患者血中TPO、PAIgG检测的意义
张晓明
目的探讨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乙肝肝硬化血小板减少发病机制中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的作用。方法 115例慢性乙肝(CHB组, 52例)、乙肝肝硬化(LC组, 63例)伴血小板减少患者及57例健康献血者(CTL组)采取静脉血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检测TPO、PAIgG水平。结果 慢性乙肝患者TPO轻度升高、PAIgG水平明显升高;肝硬化患者PAIgG水平明显升高, TPO水平明显下降;患者与CTL组比较除慢性乙肝患者TPO外,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AIgG参与了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伴血小板减少的发病;而肝硬化的血小板减少机制还与TPO生成减少有关。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
病毒性肝炎患者合并血小板减少十分常见, 在各型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中的发生率为37%~77%[1,2]。脾大及脾功能亢进是慢性肝病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3,4]。但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与脾大、脾亢的程度并不总是平行的。本文通过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中TPO、PAIgG水平, 就其发病机制做一些探讨,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5例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伴血小板减少患者, 经3次检测外周血小板计数<100×109/L为入选对象, 其中慢性乙肝伴血小板减少(CHB组)患者52例,乙肝肝硬化伴血小板减少(LC组)患者63例, 均为按全国第五次肝炎会议拟订标准诊断的本院2013~2014年住院患者,健康对照57例均采自市中心血站义务献血者(CTL组), 外周血小板计数正常。常规方法检测患者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三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ELISA方法检测血中TPO、PAIgG水平。
1.3 试剂与仪器 PAIgG采用太阳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TPO采用美国R&D systems INC公司生产ELISA试剂盒,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采用美国W.W4型酶标洗板机,奥地利-100型酶标仪检测。
1.4 实验步骤
1.4.1 样品制备 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 EDTA抗凝, 常规方法分离血浆-20℃保存, 用于检测TPO水平;PAIgG用血按太阳生物技术公司提供的血小板制备试剂盒说明书进行血小板分离与洗涤, 制备血小板悬液, 并用其提供的标本储存液-20℃保存待测。
1.4.2 ELISA法血浆TPO检测 参照试剂盒操作程序进行:即将上述血浆按一定稀释度的标准品及样品200 μl 加入酶标反应孔内, 置4℃, 孵育3 h。洗板3次后, 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鼠抗人TPO单克隆抗体, 置4℃孵育30 min。洗板3次, 加入底物反应体系, 显色, 于全自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直接读数, 单位为pg/ml。
1.4.3 ELISA法血小板悬液PAIgG检测 参照试剂盒操作程序进行:①包被:包被缓冲液将羊抗人IgG抗体稀释成10 μg/ml, 加入40孔聚丙酰胺反应板内, 0.1 ml/孔, 置37℃3 h后4℃过夜, 次日洗涤3次甩干。 ②加标本:于包被反应板前两排加入倍比稀释的已知量统一参考血清, 0.1 ml/孔,后两排加入血小板待测标本, 0.1 ml/孔, 置37℃温箱90 min取出, 洗涤3次甩干。③加酶标:将酶标结合物稀释成一定的浓度, 加入0.1 ml/孔, 置37℃温箱60 min取出, 洗涤3次甩干 。④加基质:加新鲜配置的基质液0.1 ml/孔, 10 min后显色, 再加入2 mol浓硫酸终止反应, 酶标光度上比色, 读出OD值, 单位为ng/107(Pl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AS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CTL组P AIgG为(37.25±21.00)ng/107(Plt); LC组PAIgG为(90.15±52.99)ng/107(Plt) , CHB组PAIgG为(92.71± 40.98)ng/107(Plt), CTL组明显低于另两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L组血浆TPO为(82.30±21.84)pg/ml, LC组为(61.56± 17.45)pg/ml, 明显低于CTL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组血浆TPO为(96.98±29.37)pg/ml, 与CT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分析, PAIgG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97, P<0.01)。
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的机制较为复杂。近年研究发现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增高, 血小板计数与PAIgG之间呈负相关, 因此认为慢性肝病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与自身免疫紊乱有关。
PAIg包括PAIgG、PAIgA、PAIgM, 其中PAIgG占绝大多数。PAIgG可有两种组分, 一种是真正的抗血小板抗体,或称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另一种为免疫复合物。真正的抗血小板抗体可被人血小板吸附, 并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相结合, 其中IgG、IgA与GPⅡb/Ⅲa、Ⅰa/Ⅱa等结合, 而IgM与GPⅢa、GPⅠb相结合, 随血流到脾脏、肝脏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吞噬和破坏, 从而导致血小板减少。有学者检测了84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PAIgA、PAIgG、PAIgM水平, 结果发现: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症组PAIgG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血小板正常组和健康对照组, 且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PAIgA 、PAIgM较对照组也增高, 但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较小。本研究表明:CHB和LC组患者PAIgG水平较CTL组均明显升高(P<0.01), 且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97, P<0.01), 说明免疫因素致血小板破坏为慢性乙肝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总之, PAIgG参与了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伴血小板减少的发病;而肝硬化的血小板减少机制还与TPO生成减少有关。
[1] 马艳丽, 任万华.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机制探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5, 14(3):315-317.
[2] 田贤江 , 王文香 , 吴敦煌 , 等.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变化的观察.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08, 17(3): 208-211.
[3] 蒋孝华, 蔡亚平.病毒性肝炎患者血小板减少与脾脏肿大和血小板生成素的关系.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3):361-363.
[4] 罗炳棋 , 向贤宏 , 陈伟 .肝硬化脾亢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因素与治疗选择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0, 19(6):373-3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1.016
2015-04-30]
110006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