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琴 何然 张伟 白玉 李莉
基础护理学阐述压疮的发生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引起组织破损和坏死,也称“压力性溃疡”[1]。压疮一旦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影响疾病的康复。国内外已将压疮的发生率作为评价护理质量的指标之一[2]。2012年7月本院PICU将品管圈活动应用于降低昏迷患儿院内压疮发生率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是1962年由日本石川馨博士所创,是指从尊重人性出发,以全员自动参与为基础,以质量为中心,使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管理活动,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最终让社会受益而达到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管理途径[3]。
1.1 一般资料 以本科2012年1-12月收治的69例危昏迷患儿压疮发生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2年1-6月份的昏迷患儿37例,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2.8~12.4岁,平均(6.52±3.56)岁,Glasgow评分≤3分(深昏迷)者5例,≤7分(浅昏迷)者11例,11分(意识障碍)者21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前对照组。2012年7-12月份的危重患者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11~11.6岁,平均(5.96±3.85)岁,Glasgow评分≤3分者6例,≤7分者12例,11分者14例,设为品管圈活动后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危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活动小组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小组成员共7人,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平均年龄28岁,选一名业务骨干为组长,其余成员根据个人特长分派任务,护理部主任为辅导员,负责监控活动开展过程,把握全局。
1.2.2 确定活动主题,选定圈名、圈徽 活动小组运用头脑风暴的形式,经过讨论,共计列出了6个问题点,通过每位圈员对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的评分,“降低昏迷患儿院内压疮发生率”为本次活动主题。“亚历山大圈”选为本次活动的圈名,亚历的同音字就是压力,对患者而言,压力是压疮形成的原因之一,压疮形成的这个压力,形容像山一样大了,对医护人员而言,有“鸭梨”才会有动力,一定要将工作压力化为动力,为孩子的健康、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3 现状调查 QCC小组对本科室2012年1-6月份收治的昏迷患儿压疮发生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并汇总,大家运用头脑风暴法分析讨论昏迷患儿院内压疮发生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以鱼骨图的形式表述出昏迷患儿发生压疮的诸多因素有:(1)患者自身因素:感觉缺失,可以使人体对伤害性刺激毫无反应;低蛋白血症,组织灌注不足,人体循环不良,国内外学者均认同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2]。(2)工作人员因素:护理人员压疮预防知识掌握不足,对压疮隐患缺乏预见性,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时,护士观察不细致,未及时对患者皮肤进行再评估;责任心不强,翻身间隔时间长,床垫潮湿更换不及时,翻身时未抬起患儿;护理人员少,工作强度大,护理人员的数量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4];操作方法不当,使用冰帽大小不合适,直接在冰帽中添加冰块,冰帽内层可触及棱角分明的冰块,可对头部造成局部压迫,造成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
1.2.4 对策拟定 (1)评估:压疮的预防和处理需要一个整体过程,包括评价、计划和风险的降低,压疮评估量表可对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以协助筛选易于发生压疮的患者[5]。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是预防压疮关键性的一步,是有效护理干预的一部分[6],对评估<16分者,在床头悬挂“压疮预报”的警示标识,填写“难免压疮上报表”由护士长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定期随访,并给出指导意见每班评估并记录。评分17~24分者科内登记,讨论制定护理措施。品管圈小组成员每天进行督查,动态评估,并督促责任护士积极做好防护措施。(2)全身治疗:对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补充充足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微量元素食物,确保患者的营养[7]。(3)加强质量控制,实行弹性排班,增加治疗高峰期人员力量,利用医院内有效的护理资源有效、合理的分配,使护理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8]。新进人员专人带教,严格床头交接班。开展压疮管理知识培训,将新理论、新知识应用到压疮管理护理实践中,每月进行效果评价[9]。(4)完善患者压疮管理流程,制定压疮护理操作规范。建立压疮预报登记本,以便及时了解预报压疮患儿的转归情况,修订了压疮评估流程,班班进行压疮评估,使护理措施更具连贯性、动态性。将护理程序引入重症患者压疮管理,持续改进护理防范措施。合理使用冰帽,在冰帽中加入适量的冰水,使冰块处于游离状态,减少冰块对局部的压迫或,溶化后的冰水不必及时放掉,冰帽与头部间留有间隙,避免直接接触。床铺皱褶,有渣屑或搬动患者时拖拽扯拉患者,都能产生较大的摩擦力[10]。保持床铺平整,床单潮湿及时更换,为患儿翻身时注意抬起患儿,动作轻柔。压力是压疮发生的主要外源性因素之一[11],定时翻身是缓解局部受压的主要预防措施,翻身频率需根据患儿的病情给予每1小时或每30分钟翻身1次。对评估<16分者,尽早使用气垫床。(5)组织实施及检查,对策实施后,各组员按照制定的措施来实施该品管圈活动,每周由圈长组织成员集中1次,汇总各小组成员的意见,到底有没有效果,笔者通过有形成果和无形成果进行一一效果确认,通过对改善前、改善中、改善后3个时段的数据进行查检,了解品管圈开展后昏迷患儿的压疮发生情况,再次分析原因,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措施,并更新措施实施,保证该活动的顺利开展。(6)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①Ⅰ期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对已发生Ⅰ期压疮不要按摩,应立即解除压迫用枕头、棉圈等物把受压部位周围垫起,让受压部位悬空避免再次受压,局部可冰敷或涂擦2%碘酊。2%碘酊不但能使局部皮肤老化,又能有效杀菌,临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压疮发生[12]。②Ⅱ期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行局部减压。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局部悬空待干。对大水泡先消毒皮肤,在水泡最低位用5 mL无菌注射器抽取泡液,注意要保持泡皮完整,凃美宝湿润烧伤膏每2~4小时1次,湿润烧伤膏有清热解毒、升级止疼的作用,局部用红外线照射2次/d。③Ⅲ期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此期应尽量保持局部创面清洁,局部减压、清创、抗感染,使用保湿敷料如透明膜、水胶体等,为创面的愈合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便于新生的上皮细胞覆盖在伤口上,逐渐使创面愈合。氧气吹气法,是通过纯氧抑制厌氧菌,提高组织中含氧量,改善局部组织代谢[13]。同时静脉给予营养支持改善患者全身情况。④Ⅳ期压疮: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此期应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保持引流通畅,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并具有收敛作用的中药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1.2.5 标准化 “预防压疮发生”被认为是最经济的压疮护理手段对策实施后,为了使对策效果长期稳定的维持,笔者制定了标准化的流程,对所有患儿均使用压疮评分表,根据评分将患儿分为无危险、低危险、中危险、高危险。根据等级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使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由于护理人员对昏迷患儿出现压疮的风险预见性不强,工作被动、不积极等原因,37例昏迷患儿中发生院内压疮10例。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后,对所有入住患儿均使用压疮评分表进行评分,尽早识别高危人群,评分<24分科内预报压疮,班班评估,提高警惕;在床头悬挂“压疮预报”的警示标识;科内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制定不同分期压疮的护理措施及流程,32例昏迷患儿中发生院内压疮2例。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昏迷患者院内压疮发生率6.3%,明显低于品管圈活动前的2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5.156,P<0.05)。
通过开展压疮品管圈活动,医护人员的思想转变了,由原来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工作主动性增强了,提高了对压疮管理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分析压疮原因,共同参与解决工作成效相关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建立压疮预报登记本,以便及时了解预报压疮患儿的转归情况,修订了压疮评估流程,班班进行压疮评估,使护理措施更具连贯性、动态性。开展压疮管理知识培训,加强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和易患部位的评估,规范操作流程,强化高危压疮患者各项预防护理措施,从而进一步降低压疮发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品管圈活动针对昏迷患儿院内压疮的现状把握,进一步规范昏迷患儿压疮评估流程及护理措施,加强人员培训,细化床头交接班内容,合理排班等措施,有效降低了昏迷患儿院内压疮发生率,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同时,进一步护理人员对压疮护理的护理质量,亦加强了团队之间的合作,为在常规护理活动中开展其他的品管圈活动打下了基础[15]。
品管圈活动减轻患儿的痛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不仅提高患儿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同时也提升医院的品牌效应,有利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16]。将品管圈活动这一管理理念应用于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圈员间的相互协作,依据PDCA循环的程序展开,找出和分析发生问题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和进行效果评价等,从而有效降低昏迷患儿院内压疮发生率,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同时,开展品管圈活动过程中,护士参与管理知识和管理工具培训课程,不仅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素质,更增强团队凝聚力,创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17]。QCC以人为本、全员参与的特质,用于降低昏迷患儿院内压疮发生率,符合护理工作实际,值得推介。
[1]李小寒.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安立芝.16例住院患者发生压疮原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杂志,2012,9(4):128-129.
[3]刑文英.QC小组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0:4.
[4]姜梅.我国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359-360.
[5]董晓江,吕巧芸.压疮防治新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6B):1516-1518.
[6] Langemo D, Baranoski S. Key points on caring for pressure ulcers in home care[J]. Home Heal the Nurse,2003,21(5):309-315.
[7]刘明兰.循证护理在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褥疮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1,8(7):82-83.
[8]周秀英.加强护理资源合理分配,提高护理质量[J].中外医疗,2012,31(21):180.
[9]冯勋芝.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创伤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4):246-247.
[10]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
[11]李洁琼,郭成,王学良,等.集束化护理策略在ICU患者压疮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5):36-37.
[12]王素琴,赵书丽.骨科患者发生压疮的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5):146-147.
[13]赵虹,刘晓松.老年患者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进展[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1):315.
[14]刘光娣,陈军军,田永明.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护士太高床头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22(18):100-102.
[15]宋红燕.品管圈管理在降低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223-224.
[16]高元芝.品管圈在医院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院学杂志,2012,22(18):100-102.
[17]牟宝华,祝志梅,葛孟华.品管圈活动在我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2,28(4):286-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