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焦作市马村区:沉陷区变绿洲
◎张涛
焦作市“以煤而兴,以矿而建”,因长期的地下采煤活动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原生地貌遭到严重破坏,塌陷区整治成为摆在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严峻课题。近年来,该市痛定思痛,下大力气治理塌陷区,着力将焦煤集团演马庄矿采煤沉陷区打造成一座大型湿地公园,命名为“白鹭湿地公园”。
白鹭湿地公园位于马村区东部1.5千米处的焦煤集团演马庄矿采煤沉陷区。该项目建设融合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现代湿地公园理念,定位于郊野,是担负生态隔离与优化职能的开放式主题游园。通过项目实施,可有效修复被采矿活动破坏的地貌景观,净化矿坑废水,改善周边矿山地质环境,并对东侧开采区起到生态隔离的作用。
如今,新修的水泥路面宽阔平整,占地百余亩的湖面波光粼粼,湖中心小岛上绿树成荫,四周各类景观苗木整齐排列……昔日荒芜的采矿塌陷区已不复存在,一座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湿地公园即将完工。
据了解,该湿地公园内的道路硬化、景观苗木栽植、中心广场等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中心湖面已经开始注水,工人们正在加紧修建栈道和在道路两侧栽植侧柏。由于整个项目还没有全部完工,人工湖里目前只注入了一少部分水,一方面用于测试湖底防渗工程,一方面则用于公园内苗木的灌溉。
“按前期规划,我们已经完成了项目85%左右的工程量,目前除了公园北侧的假山正在建设外,其他项目都已基本完工。公园中心人工湖是按照塌陷区地形建设的,也已经完成了防渗处理,并开始逐渐蓄水。”该项目负责人、马村国土资源分局地质环境与储量科科长李建男介绍说。
根据规划,公园建设充分考虑现有地势和环境条件,利用东侧矿区排水,在北侧靠近十多米高的小型山体因山造势建成浅水湾,环以浅水栈台,可供游人停歇玩乐。南侧形成层叠落水,彰显动态之美。水体一部分依地形向西再沿园区西侧边界南下,最终越过西侧主入口后汇入中心湖面,形成环园水渠;另一部分则南下至中心湖面,其间分为数股溪流蜿蜒纵横,并结合设置的石阶逐级跌落。东北区域有鱼塘两座,予以保留优化,以供垂钓休闲。中心地带锅底状落差便于形成舒缓的景观湖面。湖面中心部位将建设一座生态小岛。
“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的工程量巨大,要实施湖底挖填、地裂缝填压、景观渠开挖等工程。为了防止湖水渗透,还要进行湖底防渗工程。”李建男说。该湿地公园以“自然、生态、郊野”为风格定位,总面积538亩的公园,绿地面积331亩,水体面积133亩。
300余亩绿地化身城市“绿肺”,300余亩的绿化工程是公园建设的重点。该区域东侧现有杨树林带,进行优化梳理后与生产矿区间形成有效隔离与生态屏障。北部山体植被现为杂草,清理后可增植粗放、艳丽的火炬树。南部缓坡增植各色品种樱花,溪流岸边、湿地浅滩、栈道区间增植芦苇,于湖面之中点缀观赏性荷花。中心地带现分布零星的核桃树、柿树等小苗植物,可结合游览道路形成以樱花为特色组团的植物群落。
“火炬树生长条件与后期管养比较粗放,宜于前期的荒山绿化,且秋叶绚红,更宜成片连段地栽植于山坡高地,以形成层林尽染、灿若云霞之效。芦苇栽植于溪流萦绕区域,为湿地公园平添了几分自然迷离之韵,同时也为后期白鹭等水鸟觅食提供良好环境。中部的荷花与樱花则为全园的主题植物。结合穿插其间的栈桥、亭台及飞鸟游鱼,完美展现着湿地公园的自然风光。”李建男说,“通过项目实施,可修复破坏的地形、地貌景观,矿坑废水得以净化,有效改善周边矿山地质环境,对东侧的开采区起到生态隔离的作用。同时,还增加绿化面积,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作者单位:焦作市国土资源局)
禹州市国土资源局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440余万元
禹州市国土资源局加大矿山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稽查追缴力度,5月份以来累计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446.9924万元。
5月上旬以来,禹州市国土资源局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相关煤矿及非煤矿山矿产资源补偿费缴纳工作进行重点稽查,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对2013年以来的生产销售情况、纳税情况、“三废”情况进行全面认真的测算核实,在确保测算结果准确无误的前提下,取得企业的理解和配合,推动了矿产资源补偿费追缴工作顺利开展,确保应缴尽缴,足额入库,先后追缴煤矿企业矿产资源补偿费419.5846万元,非煤矿山矿产资源补偿费27.4078万元。(张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