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春梅
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黄春梅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98例行介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生存质量。结果 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护理工作中采用循证护理,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循证护理;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生存质量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临床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多采用介入治疗, 同时适当的病房护理工作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作用[1,2]。为进一步研究护理工作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本院选取98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护理方法进行临床研究,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实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1例, 年龄42~80岁, 平均年龄(64.3±5.6)岁, 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 稳定型心绞痛17例, 心肌梗死13例;观察组中男27例, 女22例, 年龄43~79岁, 平均年龄(63.9±5.6)岁,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 稳定型心绞痛18例, 心肌梗死11例;排除患有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和精神疾病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包括基础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和用药护理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循证护理, 通过搜集资料, 寻找问题, 论证依据, 并实行护理措施,包括心绞痛护理、心理护理、局部出血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康复锻炼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生存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中3个月23例患者为无症状生存, 占46.94%, 26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53.06%;术后6个月29例患者为无症状生存, 占59.18%, 20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40.82%;术后12个月37例患者为无症状生存, 占75.51%, 12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24.49%;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14例患者为无症状生存, 占28.57%, 35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71.43%;术后6个月22例患者为无症状生存,占44.90%, 27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55.10%;术后12个月20例患者为无症状生存, 占40.82%, 29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 占59.18%;两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的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病, 患病率随年龄增高而逐渐增加, 患者发病因素主要有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因素和女性雌激素分泌变化等;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多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可能猝死,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的病房护理模式, 其核心思想是寻求证据、应用证据:寻求有价值的、科学可信的科学研究成果为证据, 根据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 应用实证, 再以实证为依据, 为患者确定最佳的护理计划, 实施护理措施[3]。为进一步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 本院选取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循证护理措施进行临床研究, 其中护理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观察患者实施循证护理:①成立循证小组, 利用互联网资源, 通过向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搜集资料, 排除护理方法不当、实施效果不乐观的文献资料, 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病情和客观条件的护理措施;②心绞痛护理:保证患者得到充足休息;随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记录其病情变化, 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医师进行处理;对患者进行连续3 d的心电监护, 保证患者静脉顺畅, 给予吸氧处理;定期清洁和检查各种抢救仪器, 保证及时抢救;③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实际需求实施对应的护理对策, 满足患者根本需要;术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了解患者内心疑虑并适时解答, 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 并辅以手术成功案例, 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与患者进行交谈时, 保持语气温和、态度可亲, 消除护患距离感, 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④局部出血护理:术后及时检查患者手术穿刺部位是否存在出血或感染现象, 记录患者每天恢复状况, 若出现局部出血现象, 及时采取对应措施进行处理;观察患者排便情况, 指导患者大小便或者用力打喷嚏时按压穿刺点, 避免穿刺点出现出血状况[4];⑤并发症预防护理:术后时常按摩患者的术侧肢体, 指导患者在遵照医嘱定时服药的前提下适当活动脚踝或脚趾, 加强肢体锻炼,预防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情况,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观察患者皮肤、动脉、体温等各项临床体征, 一旦出现过敏等异常情况, 及时停药处理;⑥康复锻炼:及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增强患者体质;向患者家属讲解患者出院后的用药要求、饮食指导和注意事项, 禁止过度负重, 并嘱咐患者定期来院复查[5]。本院本次研究结果证明, 观察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实施循证护理措施, 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需求, 促进患者快速恢复, 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护理效果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
[1] 梁婷.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 15(11):1155.
[2] 陈罗蔓.冠心病合并抑郁与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进展.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9):3259.
[3] 刘军锋.糖基化血红蛋白不同组分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天津医药, 2013, 41(10):971.
[4] 索晓霞.血清FERHDL变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的临床研究.重庆医学, 2013, 42(29):3500.
[5] 曾敏.老年与中青年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广东医学, 2013, 34(18):279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2.183
2015-01-08]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