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昌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王善昌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27例因干扰素治疗所致间质性肺炎发生的慢性丙肝患者, 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27例患者中, 24例(88.9%)患者预后良好,停药后2~13周恢复, 平均恢复时间为(7.4±1.2)周;2例患者需要长期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 另外1例患者应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死亡率为3.7%(1/27)。27例患者中, 轻、中度肺功能损伤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时间平均为治疗后(6.6±1.4)周, 重度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时间平均为治疗后(14.6±2.1)周, 两者比较重度肺功能损伤患者间质性肺炎出现时间明显早于轻、中度肺功能损害患者, 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丙肝应用干扰素治疗时应加强随访, 一旦发生间质性肺炎应立即停用抗病毒药物, 同时肺损伤的严重程度与并发症发生时间有关。
慢性丙肝;间质性肺炎;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疗效肯定。但是应用过程中会导致部分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治疗慢性丙肝(CHC)所致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病例为本院2009年1月~2014年6月因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发生的间质性肺炎患者27例, 所患慢性丙肝的诊断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通过的相关标准[1],其中男15例, 女12例, 年龄37~69岁, 平均年龄(54.2±4.3)岁, 间质性肺炎的发生时间为干扰素治疗2~36周后, 平均治疗(12.7±2.3)周;患者临床表现:24例(88.9%)患者出现呼吸困难, 19例(70.4%)患者呈持续性干咳;14例(51.9%)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症状, 同时具有不同程度的乏力、纳差、肌肉关节酸痛等表现;22例(81.5%)患者肺部呼吸音粗。
1.2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进行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22例(81.5%)患者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伴低氧血症;17例(63.0%)患者肺功能呈轻、中度损伤, 10例(37.0%)患者呈重度损伤;21例(77.8%)患者行胸部X线检查有间质性肺炎表现;20例(74.1%)患者行胸部CT检查均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浸润以及磨玻璃样改变。
1.3 治疗方法 对于间质性肺炎患者立即停止抗病毒治疗,并同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预后以及轻、中度肺功能损伤患者(17例)和重度肺功能损伤患者(10例)的在治疗后出现间质性肺炎的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7例患者中, 24例(88.9%)患者预后良好, 停药后2~13周恢复, 平均恢复时间为(7.4±1.2)周;2例患者需要长期糖皮质激素改善症状, 另外1例患者应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死亡率为3.7%(1/27)。
2.2 间质性肺炎出现时间的比较 27例患者中, 轻、中度肺功能损伤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时间平均为治疗后(6.6±1.4)周, 重度患者发生间质性肺炎的时间平均为治疗后(14.6±2.1)周, 两者比较重度肺功能损伤患者间质性肺炎出现时间明显早于轻、中度肺功能损害患者,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间质性肺炎是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和间质纤维化为疾病病理改变, 其炎症主要侵犯支气管壁肺泡壁, 特别是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小叶间和肺泡间隔的结缔组织。与干扰素有关的肺部并发症较为罕见, 临床资料报道, 由干扰素导致的肺部并发症累积发生率<1%, 而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更是<0.2%[2]。因干扰素导致的间质性肺炎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 有研究认为可能是由于干扰素通过抑制T细胞和增强毒性细胞的活性, 诱导促严重反应并使纤维蛋白原细胞因子大量释放引起组织纤维化有关。
近年来由干扰素导致的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一般患者均接受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联合治疗, 而长效干扰素较普通干扰素(IFN)血清半衰期延长, 利巴韦林又可引起咳嗽、气短等不良反应, 但是其是否会增加慢性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目前尚不完全明确[3]。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 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患者所致的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现呼吸困难、呈持续性干咳以及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纳差、肌肉关节酸痛等,而在临床治疗期间临床医生多将上述症状归结为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的副作用, 而未进行进一步检查, 从而加重了病情[4]。值得强调的是胸部影像学检查对间质性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但部分病例在早期胸部X线片检查也可无异常,因此应进一步进行胸部CT检查, 同时结合肺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判定肺功能情况, 但是间质性肺炎的确诊还得依赖于支气管镜检查、胸腔镜肺活检以及开胸肺活检等组织病理检查。
对于干扰素治疗导致的间质性肺炎的发生, 标准治疗方案是停用原来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但由于激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在应用激素治疗期间有助于致病菌感染, 注意疾病的复发, 对于病情凶险的患者早期采用冲击疗法, 待病情稳定后给予口服治疗, 并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找准最佳维持量, 以避免复发[5]。从本研究结果可知, 27例因干扰素所致间质性肺炎发生的慢性丙肝患者预后良好, 在本研究中, 总治愈率为92.6%(25/27), 同时重度肺功能损伤患者间质性肺炎出现时间明显早于轻、中度肺功能损害患者(P<0.05)。基于上述结论作者认为无论是否使用激素治疗, 大部分由干扰素导致的间质性肺炎患者的预后较好,且与肺部损伤程度呈正比[6]。因而建议对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过程中, 应加强观察, 尽可能的早期发现患者临床症状, 并给予诊断, 一旦明确诊断后应立即停用抗病毒药物, 并给予激素治疗以减轻肺部损害,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由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的间质性肺炎在临床中较为少见, 但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 尽可能早期发现病情, 并给予相应治疗,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1]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4, 12(4):194-198.
[2] 干泳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征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30):103-104.
[3] 张晓虎.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所致间质性肺炎的疗效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9):269-270.
[4] 朱顺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中国当代医药, 2011, 18(11):65-68.
[5] 刘春丽, 罗群, 李时悦, 等.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引起急性间质性肺炎1例及文献复习.国际呼吸杂志, 2010, 14(30):854-857.
[6] 纪泛扑, 李政霄, 邓红, 等.干扰素治疗慢性丙肝所致间质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09, 29(4):667-67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7.116
2014-11-28]
459003 河南济源市人民医院感染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