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需要“科学精神”

2015-02-01 04:19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5年31期
关键词:省事科学精神雨滴

□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有个华裔教授叫胡立德。在一个雨天,他抱着自己的小儿子在窗前赏雨,不料孩子被从外面飞进来的蚊子叮了好几个大包。心疼之余,胡教授就琢磨:大雨如注,每滴雨落地时重力加速度足够把一只健壮的蚊子生生砸死!可这叮人的蚊子是怎么穿越雨幕奔袭成功的?他开始立项研究这个问题。胡教授找助手做了3米高的玻璃装置,上面能人工降雨,旁边架设高速摄影机。然后从医院借来很多蚊子装进去,开始研究蚊子的雨中飞行。通过每秒4000帧的高速摄影,详细记录了蚊子与雨滴缠斗的每一个动作。蚊子穿越雨幕的奥秘第一次被揭开了。

原来蚊子根本不躲,实际上也躲不及。蚊子只是在被雨滴击中时与雨滴融为一体,顺应雨滴的趋势落下。当雨滴击中蚊子翅膀或腿部时,蚊子会向击中的那一侧倾斜,并通过高难度“侧身翻滚动作”让雨滴从身侧滑落;而当雨滴直接击中蚊子身体时,蚊子先顺应雨水强大的推力与之一同下落,随之迅速侧向微调与雨滴分离并恢复飞行。看了有图有真相的研究结果,人们惊叹蚊子简直就是微型的太极大师。

这个故事是我在出差途中读到的。回来上网仔细搜阅后,深深被胡教授的科学精神打动了。首先是他的职业精神。他是一个生物与流体力学研究的专家,他研究了大量看似稀奇古怪,实则是科学家分内的领域,并取得扎实成果;其次是他的实证精神。他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事物细节呈现无遗,并探微索隐,直达本真。

进而想到:中国农业最需要“科学精神”了!有人会质疑说——中国农业取得的成绩翻天覆地,哪一项没有科学的贡献?我想说的是——科学追求的是终极真理,在这个大目标下,中国农业的科学之路任重道远。

宏观上,我们的农业成果显著,但多年来的粗放经营成本巨大、代价极高,土壤环境破坏、水资源匮乏。农业的精细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主题,但精细化程度如何呢?现在农民一致追求“省事”,农资企业也齐声配合。省事的结果就是施肥一炮轰、只种不管靠天收。这背后有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农民收入主要靠打工使农业成为兼业。但必须看到:这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短暂现象,最终农业还必须,也必然由职业农民来经营打理;最终农业的投入产出也必须将社会环境资源成本一起算进去,将农业效能的最大化、最科学化作为终极目标。农业不可能永远追求“省事”而放弃土地环境本身最合理的综合效益。从长远看,中国农业的“科学精神”是多了还是不足呢?

这种宏观理念下,微观农业上的“跑冒滴漏”可想而知。多年来“忌氯作物”概念谬种流传,对农业、肥料行业的影响难以精算;为博取市场,以概念炒作取代真材实料、精耕细作。仅以“换控释肥”为例,缓控释的目的是要达到肥料利用的精细化、最大化,标志是肥料营养供应曲线与作物营养需求曲线的高度一致。然而有多少缓控释肥料真正做到了?

所以,当听到鲁西化肥立志把肥料做到极致时,我说,这就是肥企应有的科学精神,也是农业应有的科学精神。

猜你喜欢
省事科学精神雨滴
小雨滴
可爱的小雨滴
小雨滴
图省事
例谈小学阅读文本解读的角度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初中理科教学养成教育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的研究
电大教务管理中科学精神的应用
微哲理
自助式乞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