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经济发展拓空间
——济源市14年土地开发新增耕地3700余公顷

2015-02-01 03:20刘晓玲通讯员侯天一
资源导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王屋济源市国土资源

◎特约记者 刘晓玲 通讯员 侯天一

为经济发展拓空间
——济源市14年土地开发新增耕地3700余公顷

◎特约记者 刘晓玲 通讯员 侯天一

露天蔬菜区,绿黄瓜、红番茄、紫茄子、青豆角,竞相成熟,生机盎然。——这是8月6日,记者在位于济源市王屋镇竹泉村的济源君源有机农场看到的喜人景象。

“这里以前是滩涂地,不能好好种庄稼。实施土地开发后,村里新增高标准水浇地66.67公顷。”竹泉村党支部书记郭宗军说,“君源公司承包了40多公顷地,招了部分村民打工,给我们村的土地流转费加上群众务工收入,每年要超过200万元。”

2001年以来,面对土地调控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济源市国土资源局立足挖潜,注重开源,持续开展土地开发整理,14年来共“造地”3700余公顷,既实现了坚守耕地红线与保障经济发展的双赢,又为提高耕地数量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作出了贡献。

土地是发展之基、民生之本。济源市山区丘陵面积大,约占土地总面积的88%;耕地面积只有4.17万公顷,人均耕地不足0.053公顷。而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新兴城市,济源市城乡建设用地刚性需求大,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耕地怎么保?土地哪里来?“既要严格保护耕地,又要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冯正道说,“要实现这个目标,除了节流——节约集约用地以外,更要开源——开发整理土地,造出一片片肥沃的耕地,置换出用来安置项目的建设用地。”

2001年,济源市组建了市土地整理中心,制订了土地开发整理实施计划,正式拉开了土地开发大会战的序幕。作为牵头实施部门,济源市国土资源局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勇挑重担,奋力开拓。山区、平原,无不留下国土人劳碌的身影;山地、滩地,无不浸润着国土人辛勤的汗水。“不管是荒山地还是滩涂地,不管是大块地还是小块地,只要合乎要求的,我们都不放过,都要把它开发出来、整理出来。”济源市土地整理中心副主孙虎成说。

规划、勘查、施工、修路、修渠、打井、架电、植树……在市国土资源、财政、交通、林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一片片废弃无用、没有产出的荒山荒坡地、河谷滩涂地,变成了“田成方、路成框、树成行、旱能浇、涝能排”的高质量耕地。“积少成多,变废为宝,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增加了耕地数量,提升了耕地质量,一方面农民得实惠,可以有更多更好的土地耕种;另一方面发展有保障,可以有更多的土地用于占补平衡,满足项目用地需求。”说起土地开发的益处,主管土地开发整理的济源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立新兴致勃勃。

自2001年至今,济源市先后实施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51个,总投资3.75亿元,开发整理土地7.67万公顷,新增耕地面积3700余公顷。“保红线”效果显著,连续14年实现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守住了济源人赖以生存的口粮田。同时,“保发展”成绩斐然,建设用地得到有效保障,一大批重要基础设施、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和重点民生工程及时落地,为济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土地开发整理也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五龙口镇沁河滩是济源市第一个土地开发项目,涉及留村、化村、逯村、马村等4个村。原本“坑坑洼洼、沙化严重、布满荆棘、无法耕种”的河滩地,通过整治变成了集中连片、适于耕作的肥沃地,既可种粮食作物也可发展经济作物。马村酥梨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农作物品牌,春赏花,秋摘果,游客争相来,果农笑开颜。邵原镇、梨林镇、轵城镇、王屋镇也都不同程度地实施了土地开发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推动了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王屋镇竹泉村村民左小玲高兴地说:“土地开发就是好。老百姓不用拿一分钱,有地种,又能增加收入!”

(作者单位:济源市国土资源局)

猜你喜欢
王屋济源市国土资源
济源市关工委领导看望帮教失足青少年
济源市
村社贸易的形成与社庙演剧的传承*——以济源市南姚汤帝庙为例
龙门县永汉官田王屋村“抢炮头”活动引客来
全民健身背景下济源市业余太极拳开展现状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国土资源信息化》
点 炮
点炮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
欢迎订阅2018年《国土资源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