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娟娟陕西理工学院 陕西汉中 723000
提高电气工程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的研究与探讨
朱娟娟
陕西理工学院陕西汉中723000
为了使电气工程类的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资源、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立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动态化”、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层次,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对今后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创新实践;工程素质;提高;措施
当今,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已从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转入到注重创新能力与工程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目前,随着电力系统自身的改革和用人政策的调整,迫使高校必须培养出适应现代电气工程发展需求和要求的新型合格电气人才。近几年,国家正在大力研究、发展和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智能配电网建设、新能源发电技术、新型储能技术等,这些对各高等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专业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一名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具备工程实践素质的合格电气工程师,使之更好地适应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就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电气工程类”本科专业主要培养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应用等领域能够从事工程设计、系统分析与运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管理,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电气工程实际问题,适应本专业领域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此,为了使学生毕业能更好地适应专业特点,在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提高方面必须遵循学科特点。本文分析了目前制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提高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方法,这些措施和方法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借鉴意义。
创新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的培养是工科创新型、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综合素质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工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快速发展,高校在电气工程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培养与提高中,仍然存在一些制约因素,这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1.1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很好适应学科发展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为支撑,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以及实现这些培养目标的方法、措施和手段。随着国家“节能减排、绿色电力”政策的积极实施,同时伴随着国家电网“三集五大”以及“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对电气工程类的毕业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旦制定,基本会实施三到五年,在这期间电力系统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同时这些方案制定时还是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模式,不能真正跟随本专业近几年的发展脚步,尤其是在新能源发电技术、新型储能技术等方面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差距。这些均导致了我们的培养方案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脱节,使得我们培养的人才不能很好地适应其工作岗位。
1.2实践教学资源和工程实践平台缺乏
近几年,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发展“绿色电力,节能减排”,以及积极推进“三集五大”的企业改制,电气工程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新型的电气设备和设计方式在行业快速应用。作为高等学校的电气工程专业发展是滞后于电力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电气工程类实验室建设和电力系统实践开发平台上相对比较落后,这些实验室和实践平台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我校地处陕南,远离省会中心城市,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再加上当地政府财政有限,学校在电气工程类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上相对匮乏,真正具有工程现场作用的实训室及实践基地几乎没有,实验室现在使用的教学教仪还是十几年前的陈旧设备,维护、修理非常烦琐。目前,学校只是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地方院校实验室建设的资金投入。
1.3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校企合作是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出现的教育模式。校企通过合作,学校利用雄厚的理论基础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中的难题,不断提升企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场地、设备为学校培养具备工程素质的学生提供条件。因此,落实长期稳定,能满足教学实践要求的合作对象是完成培养具备工程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学生的基础。目前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和特殊行业,校企合作只停留在很狭窄的较低层次的科研方面。一方面企业顾忌其企业生产安全、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学校的支撑力度和政策倾向不明显,这些因素均导致了要利用企业平台建设适合工业现场的实践教学基地存在一定的困难。
1.4师资队伍及结构不太合理
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英国工程教育专家斯霍姆说:“只有由具有外科医生资格的教师,在外科手术室里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外科医生。同样,只有由具有工程师资格的教师,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环境中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程师。”可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的人才除了具有实践教学的条件和环境外,还需要有高水平的教师。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余人,实验员2人,平均年龄43岁,硕士学位5人,专业学生人数为900余人,无论是从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还是学缘等都存在很大差距。再加上这几年该专业的社会需求较大,招生规模处于递增状态,就显得现有的师资力量达不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也不能很好的保证教学实践和实验环节的效率和质量。同时由于大部分教师属于纯理论型,教师队伍普遍不重视工程实践锻炼、缺乏工程设计和实践管理经验,导致“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长期的教学改革实践经验表明,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强化课外训练,拓展工程实践素质,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培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不断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创造良好的工程实践、实训平台对于培养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1 建立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动态化”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场所,应紧随本行业的发展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更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动态的变化相关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环节,按照行业的发展要求设置弹性的课程选修模块,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工程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在智能电网建设、新能源发电技术等方面发展较快,结合这一事实我们修改2014版培养计划时,增设“智能电网”“电力系统新专题”等选修课程。同时在已有实验室的基础上有建成了“户外光伏发电系统实验室”“户外风力发电实验室”及“户内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验室”等,这些实验室能完全满足人才培养要求,能适应新时期对电气工程人才的培养需求。
2.2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不断提升学生工程素质
校内实验教学是实践环节最主要且最基本的手段,学生正是通过实验来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近几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社会需求量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因此,应该加强校内电气工程实验室建设,同时开设并鼓励学生进行实用性、有启发性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全面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内容进行补充,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以实现。通过这种类型的实验,才能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完全掌握和重新思考。由于电力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企业从自身安全运行及生产过程考虑,一般不允许学生跟班运行,学生只是在认识实习时走马观花的看看,并没有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规律深入了解和掌握,往往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优先发展校企合作,积极寻找校企合作的支撑点,不拘一格寻找合作伙伴,同时把企业对职工的培训中心或培训基地建成我校该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训基地,增加学生对电力系统现场运行能力的培养。
2.3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
实践教学队伍的建设是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教育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工程素质人才的重要保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坚持引进与自己培养相结合的办法,优化人才资源的分配和师资队伍的结构,进而提高办学质量。同时,由于教师中大部分人缺乏电力系统实际运行和工作一线经验,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由这些专业教师组成的实训教学队伍必然基础比较薄弱。在这种情况下,可鼓励年轻教师到一线锻炼学习和外聘企业工程师来加强实践教学队伍的师资力量。为此,我校在2012年制定了相关人事政策,所有一线教师在晋升职称时,必须有1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时,也可让教师在企业通过担任首习工程师来提高教师运用理论解决工程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反哺给在校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所提高有所收获。
提高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实践素质和工程素质是工科院校培养人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与工程素质提高的制约因素,分别采取建立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动态化”、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提升教学队伍层次,建立“双师型”师资队伍等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对今后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的提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闫群民.卓越电气工程师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2012(3):162-163.
[2] 朱娟娟.实验教学的改革建议与见解[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1):89-90.
[3] 黄绍平,林友杰,唐勇奇.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要求[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23(4):148-152.
[4] 余响林,陈启明,官仕龙.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工程素质[J].广东化工,2010(第11):174,180.
[5] 李玉东,刘景艳,阎有运.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3):105-108.
Research and Study about Improve Innovation Pratic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of Electric Class’s Students
Zhu Juanjuan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China
In order tomake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students better adapt to the social demand for talents, the talent training scheme,teaching resource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dynamic training plan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reform teachingmethod, strengthen practice teaching team level, the establishment double quality teachersmethods andmeasures. Thesemethods andmeasures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future of engineering college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and engineering quality improvement.
innovation practice; engineering quality; improve;measures
2014-12-05
朱娟娟,硕士,实验师。
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编号:XJG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