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 蒋政
不顾耕地质量 只顾眼前利益土地流转遭遇“掠夺式”经营
□《中国农资》记者 蒋政
放眼全国,土地流转如火如荼,种田大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他们是农业生产的直接参与者,也是直接受益者。但是,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很多地区的部分种植大户为了达到增收目的,存在多施肥、广施药、滥用农膜等掠夺性经营土地的情况,长此以往,土地质量必然下降。这种现状与土地流转的国家政策本意背道而驰,必将严重影响我国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按常理,借出去的东西用坏了就得赔。那么,流转出去的土地被“种坏”了,谁来赔?如何有效预防该问题的出现?在当下,这个课题显得重要而迫切。
“租金越来越高,土地哪敢闲着?”
本职工作是农技站工作人员,副业是种田大户。即使拥有这样的双重身份,汪方广依然没有改变对土地的使用状况:多施肥,保丰收。
汪方广是江西省万年县某乡农技站的工作人员,在当地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是小有名气的种田大户。前几天,他告诉记者,自己种植的水稻今年迎来了大丰收。
一个多月前,在某化肥企业的新型肥料推广会上,他坐在台下,听着他的同事在台上不遗余力地宣传缓释肥、控失肥等新型肥料的好处。他告诉记者,他主要使用当地生产的BB肥,在作物后期追肥时使用尿素。他每亩地的施肥量在70公斤左右,即使与当地普通农户相比,这个数量也要高出10公斤左右。
“为了保证当年的丰收,还是多施点肥吧,心里踏实。这也是大多数种植大户心里想的。”
在内蒙古,同样的问题还表现在残旧农膜回收利用上。
文家益是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猴头沟的村民,也是某企业残旧农膜回收点在当地的负责人。农膜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为当地农业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很多农膜降解性差,回收利用低,也成为当地土壤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而这种污染,在种田大户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文家益告诉记者,在当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尚未展开。很多土地承包关系都是农民与承包户在口头上达成一致或者签署简单的合同。并且,在承包年限上也没有统一的规定。“种田大户将作物收获之后,就将残旧农膜直接翻耕到土地里。这对土壤的污染是长期性的。”他说。
再将目光锁定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在当地种植大户章实忠的香蕉园里,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已经铺设完毕。他们只需轻松点击一下手机或者电脑,就可以直接解决500亩香蕉园的灌溉和施肥。鉴于更加省工省力,章实忠与他的合伙人增加了施肥的频次。据该园的工作人员介绍,每隔四五天,他们都会对香蕉进行灌溉和施肥。章实忠告诉记者,他的土地流转价格是一亩3000元,并且该价格还处于上涨趋势。
“这么高的价格,谁敢让地闲着?”章实忠说。
“两者不矛盾,应捋顺其中关系”
一方面,面对高昂的土地承包租金和有限的承包年限,种田大户对土地最大限度挖潜,似乎顺理成章。另一方面,面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耕地质量,种田大户通过多施肥、施药、减少土壤修复支出等简单粗暴的应对形式,显然与国家提倡的政策背道而驰。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认为,农业的短期行为,无论从哪种情况来说,本质上都是经营者对农业缺乏责任,追求的是短期利益。部分地区流转成本过高,导致种田大户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施用大肥、大药等方式进行破坏性、掠夺性经营。他认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基础的工作是建立农民与土地的密切关系。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决定了农民对土地的责任,这份责任是由农民对土地的预期和感情决定的。没有稳定的承包关系,就没有农民对土地的长远投入预期,短期的掠夺行为很难避免。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陈清认为,种田大户增收既能保证其种田的积极性,也能够为国家粮食安全、农业提质增效贡献力量。同时,种田大户增产增收与保护土壤和耕地质量并不冲突,要捋顺其中的关系。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认为,该问题普遍存在传统农业生产者之间,只是在种田大户上体现地更加集中和明显。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改变,需从多方面入手。
“多方合作,形成共赢”
宋建平干了几十年的农资,看到当地土壤利用现状,他十分痛心。在采访中,他给记者支招:任何土地在承包出去之前,种田大户需要交付一部分押金。相关部门需要测试一下土地的肥力,等承包年限到了之后,倘若土壤出现肥力下降等问题,就酌情扣除押金。“租房子还得交押金呢,更何况现在承包出去的是土地!那是农民的命根子啊!”宋建平告诉记者。
陈清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认为,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引导种田大户科学合理利用土地。在土地承包出去之前,对当地土壤的速效养分进行检测,并形成数据库。国家可以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土壤速效养分标准并设立奖惩机制。种田大户承包土地的各项指标在期限结束时超过该标准,国家可以进行适当补贴。同时,他认为,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环境污染的问题。
朱启臻告诉记者,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综合治理。要建立稳定的承包关系,国家要制定科学的承包制度和政策,稳定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把农民变成土地的保护神,这也是实现保护耕地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他认为,除了农民,没有任何一个群体可以培养出对土地的感情和责任。同时,他建议要逐步确立农业的准入制度。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发展规模农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与此同时,一些无农业常识能力的人进军农业,导致大面积的土地被浪费、破坏,进而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伤害。另外,他建议要努力宣传科学的农业发展方式,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引导和教育农业经营者树立科学的农业发展观,认清现代农业的本质。
马文峰认为,农业科研部门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必须和我国农业生产现状相适应,同当前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技术才是最佳的技术,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者和农业科研机构必须深入基层同农民密切的交流,为农业种植产业提供最切合实际的技术服务,确保化肥、农药和农膜的用量的最小化。更重要的,科研要加强主要农产品的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从而大幅度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水平。同时,他建议要采取多种方法吸引更多农业高等院校毕业生返回农村,参与与农业相关的农业服务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让拥有更多专业知识的人成为真正的种田大户。
(文中部分人物为化名)
记者手记
大户必须要有大担当
发展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种田大户扮演的戏份越来越重要。从业务上来说,他们需要了解更多的种田知识,对于自身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业务要求。同时,他们还要在经营管理、市场风险评估等方面拥有更强的能力。
在我国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种田大户必须要有大担当。敢于接受新理念,主动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国家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出台合理的政策,为种田大户的这份担当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