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刘 敏
近几年来,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大,新课标、新课改相继推出,大学门前的一道坎——高考也经历改革的浪潮。教育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讲到“抓改革,积极稳妥破解考试招生制度难题”使提出:“教育部将出台‘总体方案’和关于高考、外语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试招生违规处理等配套实施意见,各省要根据教育部总体方案和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改革实施方案。”此后,各省纷纷加强关于对高考方案的研究,部分省份陆续出台新的高考方案。纵观各地新高考改革方案,其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英语一年多考、取消文理分科、采用“3+X”的模式。其中,语数外为必考科目,另外三科从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对学生进行选课调查的结果显示,思想政治课的选择率最低,这就给在校政治教师及在校思政专业师范生造成无形的压力,政治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如何提高思想政治学科的吸引力。
新高考选课中政治学科垫底的结果虽然是意料之外,但仔细思考,政治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吸引力确实不够,究其原因有:
首先,学生对思政学科存在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认为思政学科内容“假、大、空”。 高中以前的德育课程,如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的“思想品德”。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生活”一课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适应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从课程目标及内容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课程注重学习生活常识、文明礼仪、遵纪守法、社会交往等,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但是,在学生看来这些内容太过空泛,知识性不强,没有学习的必要,通过九年的学习,早已对政治课程形成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势,并且把它延续到了高中阶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品德课的延伸,但是内容的广度和知识的深度远远大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品德课程。
其次,家长、学生、社会对学习政治的未来发展存在认识偏差。长久以来,政治课在人们心中就是党和政府理论、政策的宣传课,就是灌输政治理论,与学生实际生活差距太远,实用性不强,发展前景小。学生学习政治只是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以一种应试的态度进行学习,死记硬背,枯燥无味。学生家长认为学习政治对今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无多大用处。社会所需人才中,很少要求政治专业毕业生。所以,综合考虑学生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意向,新高考政策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课程时,政治就成为学生最后的选择。
再次,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重理轻文”“重主轻副”是许多高中学校存在的普遍现象,政治学科既是文科又是副科,往往是高中所有学科中最受轻视的一科。学生对政治学科的不重视同样也受义务教育的影响,小学品德课不是由专业教师授课,而是其他教师兼授,且课时也常被占用。初中大部分省市考试方式为开卷,学生不会花很多时间用在品德课的学习上,所以对政治学科的不重视延续到了高中,认为学习政治也只是进行文明礼仪和品德教育。
最后,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太深,吸引力不够,实践性不强。传统的政治课堂过于注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生活实际,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相去甚远。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在于“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教材内容的系统传授,过分讲究学科的理论体系,这就使学生难以和学习产生共鸣。新课改实施以来,政治课堂开始注重生活化教学,对这一问题有所改善,但是学生和家长长久以来形成的观念不会在短时间内消除,普遍提高思想政治课效率和彻底改变学生观念任重道远。所以,当有权选择科目时,大部分学生选择放弃政治学科。
在新高考政策全面实施以前,了解思想政治课面临的局势、分析该局势的原因、找到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吸引力的途径,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
1.以事实为依据,比较思想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得分状况
思想政治学科在高考中的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4年湖南高考文综选择题平均分与难度值
2014年湖南高考文综非选择题平均分与难度值
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政治学科的得分均高于历史、地理的得分。由此可见,在高考文科综合考试中,政治学科更具得分优势。在以分数论高低的高考中,取得更高的分数自然是每个同学的目的和期望,而政治学科的得分优势则可以吸引一部分同学。
2.加强引导,提高学生对政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政治学科选择率低,原因是家长和学生不重视。教师应通过对学生的合理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政治学科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样枯燥无味,毫无意义。具体做法有:
(1)学校领导要积极引导学生重视思想政治学科
学校领导要改变“重理轻文”“重主轻副”的观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学习环境,通过宣传时政热点、开展与政治课相关的活动、强调政治课学习的重要性等引导学生重视政治课的学习。
(2)教师也需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
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高中政治内容分析,改变学生的传统观念。受义务教育阶段品德课内容和教法的影响,学生对政治课内容形成一种定势,但是高中政治内容和品德课内容衔接性小,差距大。所以,在给学生上第一节政治课时,教师需要给学生分析高中政治课及高中政治内容与以往品德课的不同。高中政治知识面广,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这些理论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对于改变学生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对学生进行高中政治重要性分析。高中政治课从本质上说还是属于德育课,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其“生活与哲学”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在学生未来的学业生涯中,无论是上专科、本科,还是读研深造都离不开政治学习。所以,在高中阶段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对今后的政治学习大有裨益。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政治课堂的吸引力
新课改实施以来,各学科纷纷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为提高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政治课堂要注重生活化,增强趣味性
从高中政治教材的名称来看,高中政治与生活密切相关。要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理论灌输,就要求教师提高从生活中提炼、归纳知识的能力,使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教学案例取自生活、考试材料来源生活、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意识到原来政治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要改变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状况,还要求教师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生动有趣的课堂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学工具、寓言故事、生活案例以及生动的教学语言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生活化、趣味性的课堂是政治教师努力的方向。
(2)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时政性优势,启发学生思维
时政性是政治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更是我们的优势。依托时政背景,学生可以感受到政治学科的知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充满生机的。现代社会是互联网社会,学生利用互联网可以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而且“90后”学生思维敏捷,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对当前社会的各种现象倍感兴趣,如果教师所用案例过于陈旧,将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政治教学应多与时政热点相联系,采用时政播报、时政评论等方式,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时政热点出发讲解知识,既能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在联系热点、分析热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传统政治课堂中学生兴趣不大,只是应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以应试态度进行学习,主动性不够。所以,要增强政治课堂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过去“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合作探究、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政治课堂,主动学习。
当前,高考改革势在必行,为了改变政治学科面临的尴尬局面,所有政治教师需要共同努力。政治教师既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又要积极关注教育形势,为未来政治学科的发展做必要的思考与准备,使政治学科的价值在新高考模式下得到充分发挥。
[1]计进伟.高中政治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能力提升[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
[2]陈言利.江苏新高考模式下学生政治学习积极性调查研究[J].教学实践,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