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磊 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建筑作为人造环境,在地球生态环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全球都追求绿色、生态、健康的今天,建筑生态化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生态建筑能为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各种措施来促进对资源的节约和对环境的保护应该成为建筑设计师共同的目标。
1.生态建筑概念
建筑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具有明确生态环保目标和措施的建筑,称为“生态建筑”,又叫“绿色建筑”。 即“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在最近调查的国人最关心的14件事中,“城里人能否呼吸到新鲜空气”被列入其中。正是由于环保意识的提高,建筑环境质量越来越受到更多人的重视。小区内的空气质量、室内的空气品质、噪声水平以及交通状况都是人们购房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很多开发商也注意到了购房者的这一心理,纷纷推出以绿色、生态为理念的住宅区。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当前房地产界所推崇的生态理念主要是小区的绿化、园林以及物业管理水平等浅层次上的概念,几乎未涉及生态建筑的真正内涵。事实上生态不仅仅是指室外环境的绿化,不单是依靠增加绿化率就能解决的。根据国际绿色建筑协会的定义,绿色生态建筑的评定包括:能源、水、声、光、热、绿化、环境、绿色建材及废弃物处理等九大系统,绿化系统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而已。所以,真正的“生态建筑”的内涵是全方位、立体的节能环保工程,它贯穿从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施工到长期运营使用的建筑全寿命周期,是一个系统化的的整合概念。
2.生态建筑设计的原则
生态建筑作为一个技术集合体,根据技术和材料的不同,可以分为简单技术、常规技术、高新技术三个层次。每个技术层次的运用在提高舒适度的同时,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实现降低能耗和资源占用,实现资源的循环使用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标。尽管采用高新技术是未来生态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常规技术、常规材料依然是当今我国生态建筑探索与实践的主体。在西方发达国家,大多运用高技术、新材料,建成各种技术水准的生态型建筑;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埃及)的建筑师在常规技术这个层次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在印度的现代建筑中,不仅有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充分利用和表现,更有一批对传统建筑材料与地方技术进行重新挖掘与利用的优秀实例。这些建筑师的服务对象多是当地的穷人,他们设计的建筑除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外,还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利用传统技术和材料,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创造出了舒适、健康的生态社区。所以,生态住宅是一种设计理念,它针对不同的自然气候特征、地域文化传统以及当地的材料技术条件,有不同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北方人住砖瓦房,西北人要挖窑洞,云南人要盖吊脚竹楼,这就是生态建筑学千百年来因地制宜与自然共生的具体表现。因此,生态并不意味着高技术高成本,同时也不应是富人的专利。只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平衡经济、社会、技术各方面的因素,在普通材料、常规技术的层次上同样可以设计出“绿色生态建筑”。
在2015年1月1日执行的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制定了量化的评定标准。其中包括七项指标:1.节地与室外环境;2.节能与能源利用;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5.室内环境质量;6.施工管理;7.运营管理。其中前五项是与建筑设计相关的评定指标,也是设计师在生态建筑设计中应该遵循的设计方向。
1.节地与室外环境
土地资源的价值是众所周知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脚下的土地极其有限,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重中之重。因此,控制小区的容积率和绿化率,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以及便捷的交通组织,是节地设计的主要内容。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适合居住使用,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也应注意用地安全(无自然灾害、化学及易燃易爆品威胁等)和用地卫生(无电磁、有害元素辐射等)。另外,建筑规划布局还应满足日照和通风标准。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能”一词对于建筑师来说太熟悉了,国家有一系列强制性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建筑的形体朝向、间距、门窗设置到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以及建筑设备都有详细的指标限定。日照、通风、采光、遮阳是我们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内容。另外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光能、地热能等)、能量回收、使用节能设备、采用节能控制技术等建筑设备中的节能措施,也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水为生命之源。开源节流,则为节水之本。所谓“开源”,指的是鼓励使用非传统水源,如雨水和再生水等。“节流”则是指提倡高效用水及节水措施、节水器具及设备,防腐防漏。当然,并不能一味地采用高端节水设备,前期投入过高,后期达不到预期节能效益,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实施之前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分析也属于节水设计范畴。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各种建筑材料也不断地推陈出新。设计师们在选择建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其经济适用性,更应考虑其节能环保价值:应优先使用本地建材,优先选用可再循环、再利用材料。另外在设计中,应优先选用对环境和资源影响小的结构体系,使用预制构件和可重复使用构件,并且提倡施工装修一体化。
5.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环境质量包括噪声、温湿度、光照、视野、室内污染物等指标的控制。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建筑内人体的舒适度,缺一不可。在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室内环境质量,应成为建筑设计的目标。
生活水平提高之后,大家都会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生态、绿色等一些词变得越来越热门。建筑生态化是人类共同的愿望,它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的需求,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环境的同时也为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所以建筑生态化的理念应该一直坚持,建筑设计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地推进建筑生态化的发展进程。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2]刘志峰.房地产走向技术兴业.中国房地产业.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