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生态小城镇规划研究

2015-01-31 16:36:25谢尔恩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150050
中国房地产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寒地小城镇城镇

文/谢尔恩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150050

小城镇建设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城镇化的浪潮推动下,寒地小城镇迎来了建设的新高潮,寒地小城镇需要继续保持原有的乡土风情和特有的地方特色,使之既保持原有的历史韵味,又符合现代寒地小城镇发展的新需求。良好的空间环境当以街道景观为切入点,有效地改善寒地小城镇街道规划的环境,使小城镇普遍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小城镇健康有序的发展,并且制约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1 生态小城镇概述

1.1 生态小城镇概念界定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小城镇的定义都各不相同,“生态理念”、“生态小城镇”等概念使用较多,但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小城镇更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全面发展的系统。

1.2 生态小城镇的主要特征

(1)完善的城市生态廊道网络有效地分隔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既控制了城市的无节制扩展,也强化了城乡景观格局的连续性,保证了自然背景和乡村腹地对城市的持续支持能力。因此,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构建城市绿色网络的基础。

(2)生态小城镇的高效性就是要强调充分发挥人和物的效能,提高一切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

(3)生态小城镇的持续性就是要求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生态环境的自我更新能力,合理改善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4)生态小城镇的区域性就是把生态小城镇融入区域发展之中,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融合的整体利益。

2 生态小城镇规划研究

生态小城镇规划的内容已不再只是普通的空间规划,而是形成一体的整体规划。生态小城镇规划在宏观上要更注重区域城乡发展政策、策略的研究和长远的战略性规划,微观上不仅要重视物质环境建设,还要重视社会文化的发展。生态小城镇规划要落实到实体环境的营造上,实体空间环境规划与设计,按空间层次、分系统从产业发展、生态空间、城镇布局、交通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与环境等方面探讨。

2.1 产业发展的生态性

产业发展模式是一个城镇发展模式的决定因素,只有从生产方式上做到生态性发展,才能促进其他各方面朝生态性的方向发展。黑龙江地区的小城镇工业基础普遍比较薄弱,绝大多数的主导产业都是以农业为主,工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程度很低,属于后发地区。针对这种现状,急需转变产业发展模式,从产业发展上以生态的理念为导向,发展生态循环经济,避免弯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应依据自身发展程度和资源情况,以生态产业为主,明确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产业发展思路。

2.2 生态空间的保护与利用规划

建设生态小城镇就要防止城镇无序扩张和蔓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城乡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小城镇规划要明确城乡建设空间和生态保护空间,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和生态红线,以保障生态安全,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目前,黑龙江地区村庄布局比较松散,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要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了对环境的有力保护。要对城乡居民点进行调整,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以城镇为中心,以村庄为支撑,以促进城镇化和有利于农业生产为原则,促进农村人口向镇区、中心村集中。

2.3 城镇布局的生态性规划

土地是一切城乡活动的载体,城镇的建设用地布局,要优先选择生态影响最小、开发利用成本较低、各类灾害影响最小的用地来使用,一方面,在进行多层建筑设计时,应从城镇设计的整体角度对其进行分析,需要设计具有该区特色的多层建筑,最后使多层建筑与外部街道生活及周围环境相适应,最终达到整合的目的。对于综合体多层或高层建筑来讲,裙房屋顶应与高层立面的绿景相结合,可设置屋顶绿化等,同时考虑各类用地形式的相互影响,来确定城乡用地的合理组织方式及城乡布局形式。生态小城镇和传统小城镇因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在城镇建设用地的类型及土地利用方式上的区别。

生态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原则主要有:①优化城市布局结构;②城乡统筹发展;③合理用地、集约用地;④紧凑布局,留有弹性。

(1)居住用地生态整体规划

居住用地宜在现有用地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以成片开发,配套建设为原则,尽可能节约用地,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在居住区建设中应在突出体现寒地特色,充分利用寒地的独有自然和生态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居环境。

生态小城镇工业区规划要求对人类、环境资源的营建减少到最小,持续、高效利用一切资源,实现废物最小化。同时要重视厂区绿化,将生态要求放在第一位。

3 小结

生态小城镇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生态理念体现到规划的每个方面,灌输到编制、管理、审批、居民等所有规划相关的人脑中,才可能真正规划好、建设好一个生态小城镇。建设生态小城镇,要加快小城镇的产业向生态转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创新土地政策和服务业发展政策等发展理念,夯实生态城镇建设政策支撑,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坚持以规划先导的原则,完善城镇建设管理体制,保证生态小城镇的实施。

[1] 薛雪. 滨州市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与规划对策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 2012:63.

[2] 左继林, 陈忠. 用生态学理念建设小城镇[J]. 江西林业科技, 2005(04):19-20.

[3] 吴妤. 我国生态与循环型小城镇建设及产业模式选择[J]. 开发研究, 2005(02):78-80.

[4] 黄海峰, 王庆忠. 建设生态小城镇与发展循环经济[J]. 农村经济, 2006(05):117-119.

猜你喜欢
寒地小城镇城镇
基于寒地公园适老化需求的研究——以长春为例
园林科技(2021年2期)2022-01-19 02:22:22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当代水产(2021年6期)2021-08-13 08:17:42
寒地鸭场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煤气与热力(2021年3期)2021-06-09 06:16:28
文化边城镇远
中华民居(2020年6期)2020-06-09 05:47:48
寒地多年生毛樱桃改接李优良品种技术
小城镇社会治理创新逻辑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加快小城镇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中国卫生(2015年3期)2015-11-19 02:5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