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资》记者蒋政
国家相关部门呼吁调整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粮食安全搞上去农民腰包鼓起来
□《中国农资》记者蒋政
今年又是秋粮丰收年,然而农民却面临粮价低、卖粮难等问题,国家的仓储压力也在持续增大。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对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呼声持续升温。
近日,国家相关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多次召开会议和下发文件,旨在优化农业种植结构,释放农业种植潜力,增加农业种植效益。一时间,“调结构”这一话题占据舆论中心,我国的经济在转方式调结构,而我国的粮食种植同样面临转与调的课题。
在镇上收粮处的前面,装满玉米的农用车一辆连着一辆,很多司机已经停车熄火聚在一起打起了扑克。看着长长的卖粮队伍,郭素霞本就悬着的心又被狠狠地揪了一下。
已入初冬,河南省封丘县寒意阵阵。家住该县辖区某村庄的郭素霞,近日因为卖粮问题着急得厉害。今年,她家15亩玉米喜获丰收。可是,价格持续走低的玉米却让她感受到了市场的无情。“今年,玉米价格低得厉害。村里收购(玉米)的价格一斤才8毛钱左右。”郭素霞告诉记者,往年这个时候,玉米的收购价格基本维持在一斤一元钱左右。
为了把价钱卖得高一些,郭素霞就把已经囤进仓库的玉米重新装起来,拉到镇上的收购点去卖。于是,她就遇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郭素霞有些心焦,“孩子准备在城里买房,急着用钱。本打算卖了粮食应急。结果,粮食价格这么低,卖起来还这么费劲。”
同样感到心焦的还有彭凤琴。身处东北大地,作为中农小型合作社黑龙江省农垦中心社社长,粮价低和卖粮难给她带来的冲击更大。他们中心社拥有7000垧土地(一垧等于15亩)。其中有5000垧种的玉米,其他种的是水稻。她告诉记者,今年的玉米收购价格让她的日子很难过。在当地,水分含量30%的玉米收购价在一斤6毛四至6毛五之间。搁往年,收购价格每斤会在此基础上提高一毛五分钱左右。
“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一毛五分钱。”她与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们手中的土地,一垧地的收成大约在10吨左右。按照如今的收购价格,他们中心社一垧地就损失3000块钱。单单这一季下来,7000垧地就损失1500万元。彭凤琴告诉记者,从播种到最终收获,一垧地的总投入大约在一万一千元左右,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今年他们一垧地的毛收入在一万三千元左右。“盈利空间很小,利润很低。”彭凤琴说。
眼下,“卖粮难、粮价低”已经成为现季秋粮丰收后普遍遇到的难题,农民愁,相关产业包括农资在内的从业者也在愁。
同样关注粮价和卖粮问题的还有农资经销商。一位东北地区农资经销商告诉记者,粮价高低会直接影响农民种地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农民购买农资的热情。“在我负责销售的区域,农民基本上种的都是玉米。由于目前出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资销售。”据他透露,往常每年10月份,当地农资销售就会逐步走热。今年到11月初,农资购买高峰才迟迟出现。“农资领域受到影响,尽管整体而言冲击不是不大。”该经销商说。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受种植收益较高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很多并不适宜玉米种植的区域也出现大规模扩种。这导致一方面国内玉米供应过剩,另一方面农业种植结构失衡,增加了农民收入风险。
做好粮食收储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事实上,据彭凤琴介绍,当地种植大户对于改种其他作物的诉求十分强烈。“常年种植玉米,当地土壤环境和玉米自身品质都受到影响。土壤板结严重,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的频次增加,再加上今年粮价下降,我们也在考虑种植其他作物。”她说。
11月6日,东北地区秋粮收储工作座谈会在吉林长春召开。会议明确指出,要最大限度利用好社会仓容,合理布设收储库点,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做到应收尽收;组织动员农户适时售粮,消除待价惜售心理,避免玉米放在农户家中生霉和明年开春后扎堆卖粮;此外,要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加强产销衔接,支持销区企业到东北地区采购补库等措施。
针对种植结构调整问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增加种粮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利益。他专门提到,要积极推进休耕及玉米与大豆轮作,扩大“粮改饲”试点范围,促进种植结构调整。
同时,农业部下发指导意见,着力调整玉米种植结构。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力争把“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1亿亩,比目前减少5000万亩以上,重点发展青贮玉米、大豆、优质饲草、杂粮杂豆、春小麦、经济林果和生态功能型植物等。“镰刀弯”地区包括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及西南石漠化区,在地形版图中呈现由东北向华北、西南、西北镰刀弯状分布。
根据农业部指导意见,在东北冷凉区,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把越区种植的玉米退出去,扩大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规模。内蒙古、黑龙江和吉林要结合区内畜牧业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青贮玉米,扩大饲料和油菜种植,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料的需求。发展优质强筋春小麦,建立硬红春小麦生产基地,力争到2020年,调减籽粒玉米1000万亩以上。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分析师马文峰认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意义重大,能够进一步推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他指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业种植效益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好农业结构调整,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才能提高有限资源的产出效益,才能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
他认为,国家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过程中,要将其放在市场的大环境中。“广大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要增强市场意识,立足资源禀赋、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畜牧水产养殖结构,努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多方面的需求,进而实现收入提升。”他对记者说。
不过,在采访过程中,土里刨食几十年的郭素霞表达出自己的担忧。“种了大半辈子的玉米,突然让改种其他作物,我们能种好么?”她说。
马文峰对普通农户的这份担心表示理解。他说,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要树立大农业的概念,要做好农业配套服务,加强农民知识培训,理顺各环节的关系,尽可能规避调整风险。他认为,我国农业补贴日益逼近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的“黄箱”补贴上限。国家可以在“绿箱”支持政策上多下工夫,加大对科技、水利、农业保险、农村金融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张卫峰告诉记者,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科研单位的研发支撑。他认为,伴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资行业出现新的变化。他向记者举例,国家提倡在东北地区采取玉米与大豆轮种。其中,同样单位面积的土地,种植土豆所需要的化肥量要比种植玉米所需化肥量少一些。同样,不同作物对于土壤的营养需求不同,这也会直接影响农资企业在生产、销售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