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卢义
印度尿素招标助力国内价格反弹
□杨卢义
转眼进入6月中旬,广受尿素行业人关注与期盼的印度今年第四轮招标如约而至。此番招标于6月12日发起,6月19日截标,船期7月27日,计划采购量60-70万吨。虽然市场也有计划采购100-150万吨的不同版本,但业内对此一概看为利好支撑,并没做过多的讨论。
本周部分地区尿素厂家报价反弹也算情理之中,毕竟没人会急于否认印度招标对尿素市场的拉涨作用。而且,当前国内农业正处于或即将进入用肥旺季,华北、华东下游行情虽不能用热情高涨形容,但厂商对于6月底甚至7月上旬之前的国内尿素走势可谓信心满满。谈及利好因素无外乎业内一致看好的内需以及出口两方面,至于之前所说的成本支撑,应该已经被融在了尿素底价中。这也使得市场正逐渐习惯国内尿素1750-1800元/吨这一“阔别已久”的报价区间。与此同时,多数工厂有意借助农业旺季行情继续拉涨尿素报价,从而为自身在之后的淡季期留出更多的操作空间。
回想今年以来的印度几番招标经历,几乎都很难用差强人意来表述,或许用“砸”这字来形容更为恰当。
简单回顾:第一轮,印度MMTC公司1月27日招标尿素,船期3月13日,计划采购80-100万吨。由于招标消息过早放出,国际市场报价普涨,除中国离岸价跌至283-288美元/吨外,国际市场大多数出口国报价在310-320美元/吨,最终,印度在预测国际有望成为“买方市场”之后,以资金问题为由,只达成了30万吨尿素采购;第二轮,印度STC公司4月10日尿素招标,船期5月27日,同样以价格合适为前提,意在抄底100万吨以上的尿素采购。虽然正如印度之前预测那样,国际尿素主流离岸报价普遍下滑至250-260美元/吨,且投标总量达到190万吨,最底到岸价仅为266美元/吨。但在中国抵制低价出口以及印度方面有意先拿回后付款的情况下,最终成交量只有33万吨;第三轮,印度IPL公司5 月9日尿素招标,船期至6月29日,此次迫于国内需求压力,计划采购量增加到了150万吨。无奈的是,虽然收到总计320万吨外加50万吨可选投标量,但最低到岸价已经涨到了296美元/吨,与上一轮266美元/吨到岸相比,每吨尿素进口成本增加了30美元/吨。印度方面只能进行还盘博弈,最终在低于300美元/吨到岸的货源中确定了73.5万吨尿素采购量,仅相当于计划采购量的一半。不过,听闻这次73.5万吨尿素成交量中有49.5万吨货源来自中国,而在后续跟进中了解到,这部分出口订单的执行情况基本折半。
从这三次印度招标可以看出:一、印度每次大张旗鼓的招标,本意在于博弈价格抄底采购,结果却是“扮虎吃猪”,适得其反;二、印度暂时还摆脱不了对中国尿素货源的依赖。
有别于以往提前宣传的招标“风格”,在吸取了之前三次被“砸”的经验教训,印度选择了“打枪的不要,悄悄进村”,STC公司在 6月12日发布印度年底第四轮标购,6月19日截标,7 月27日船期。或许是出于竞价和减少促涨国际价格的角度考虑,计划采购量仅为60-70万吨。虽然我们不急于评价此举的最终效果,但出于印度对我国尿素的依赖性以及目前我国港口离岸价303-310美元/吨的离岸价考虑,如果印度此番是迫于刚需压力而招标采购,那么很可能会落得“哑巴吃黄连”的下场。毕竟中国国内农业用肥旺季即将来到,尿素出口离岸价因内销报价维持高位而表现坚挺。而且厂商一向奉行“每逢招标炒一炒”的原则。
从上周末印度公布招标以来,我国华东、华北等地尿素出厂价已经调涨。从港口1770元/吨的尿素接货价推算离岸报价或将超过315美元/吨。这样看来,印度此番招标也难逃被“砸”的命运。
综上所述,印度招标在刺激国内尿素价格更快触底反弹的同时也给市场带来的更多信心,国内厂商确实可以更早的考虑在内销旺季结束后的库存问题。但在此之前,国内需求依然是指导尿素价格的主要因素。而至于外贸方面,看空7月中下旬国内行情的厂商仍会在持有“出口定价话语权”的前提下与外商议价吸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