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作用下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为例

2015-01-31 14:56:31孙月华李志奎王洪涛
职教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办学校企实训

□孙月华 李志奎 王洪涛

市场机制作用下校企双主体办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为例

□孙月华李志奎王洪涛

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根本制度,各职业院校竞相探索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坚持校企合作,在实践中探索创立了股份合作、共建厂中校、担任企业顾问、教师常驻企业、订单培养、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等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创建了利益纽带、契约保障、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体制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深化,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合作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股份合作;校企合作;双主体办学;探索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办学性质决定了其职业性、技术应用性、开放性等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与行业企业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在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高职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1],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校企合作办学既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2014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会前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发布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目标和路线图,为职业教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校企融合、产教融合提供了政策支持,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环境。国务院《决定》明确将“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办学”[3],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参与职教办学的主体作用,提供了政策保障。

作为农业类高职院校,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坚持服务“三农”办学宗旨,围绕人才培养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创建了利益纽带、契约保障、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体制机制,契合了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和市场规律,取得显著成效。

一、深化办学改革,创建校企双主体办学机制

(一)资本为纽带,校企股份合作,深度融合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从共建实训基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出发,本着“不求完全拥有、但求充分利用”和互惠共赢的原则,主动寻求与社会龙头企业的合资合作。以原有校办企业为投资主体,找准利益共同点、合作切入点,发挥专业技术、品牌和人脉资源等无形资产优势,先后与国内外大型企业合资合作成立了7家合资企业,建成集教学科研、生产经营、科技服务于一体的经济实体,对内是“校中厂”校内实训基地,承担着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职能;对外是各自独立的企业法人,参与市场竞争。按公司章程成立董事会、监事会,由合作各方人员共同组成,聘用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完全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责任风险共担、资源利益共享,校企结成了以资本为纽带的牢固的利益共同体。

学院为保证校企合作办学的顺利实施,成立校企合作处,设专门财务部和专职财务人员,代表学院对股份合作企业进行监管。校企合作处人员担任股份合作企业的董事、监事,直接参与股份合资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股份合作企业聘任专家型教师担任技术经理,负责企业的生产和技术,负责对顶岗锻炼教师进行传帮带,对顶岗实训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教学与指导。股份合作企业的其他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学院兼职教师,负责学生实践技能教学指导、管理与评价,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各专业与本专业对应的股份合作企业(校内实训基地)共同参与教学科研。根据教学计划和生产经营规律,每学期共同制定各专业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并严格组织落实。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理论实践紧密结合,效果非常好。实习实训结束后,做好相关记录和相应评价。除教学计划规定的实习实训外,学生还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分组轮流到校内实训基地实习。专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轮流到校内实训基地顶岗锻炼,教师的许多科研项目也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

(二)具体项目为纽带,校企广泛合作,共建共享

校企合作办学是一项综合性复杂工程,涉及人才培养、科研与技术服务等办学的方方面面,必须依托实质性具体项目,才能将校企合作做实,实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的目的。而合作项目的选择,要根据不同专业和性质、规模、特点、需求不同的企业,共建不同的项目,充分体现校企双方的利益诉求。

1.对于没有股份合作意向,但规模化、标准化程度高,人才需求旺盛的大型畜牧龙头企业,实行“厂中校”共建。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学院投入教学设施设备,企业投入一定资金,在企业内共建教室、宿舍、文体活动场所等教学设施,建成“厂中校”。企业配备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校企双方共同负责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与评定,保证实习质量。

2.对于技术相对薄弱的众多养殖企业,实行“担任企业顾问”的合作模式,即企业聘任专业教师担任技术顾问,技术顾问利用业余时间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并与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一起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学院实行“三个一”制度,即专业教师必须常年联系一家企业、每年为企业解决至少一项技术难题、带好一批顶岗实习的学生,鼓励、支持教师融入行业企业。

3.对于急需全方位技术支持的畜牧企业,采取“专家常驻企业”合作模式。学院派出专家级教师担任企业技术总监或技术总经理,直接负责企业的生产过程管理和技术创新,负责实习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每隔两三年轮岗一次。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支付其报酬。不仅实习学生职业技能提升快,而且驻企教师在企业生产经营中摸爬滚打,技术技能水平、科研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等大幅提升。

4.对于距离学院比较远,但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的畜牧龙头企业或集团公司,开展“订单培养”模式合作,直接为企业培养更适合其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5.对于需要学院提供技术和设施支持的畜牧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合作,企业出资与学院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学院为企业提供化验检测、科技培训等,双方共同开展科技研发,共享优质资源。

6.对于注重社会形象和文化宣传的合作企业,采取“文化共建”合作模式,包括企业冠名学校道路广场、共建特色文化工程,校企联合开展文体和社会实践活动,常年联合举办科技文化沙龙等,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体现跨界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共建文化生态,营造良好的职教文化氛围,发挥文化育人的独特功能。

通过各种项目纽带进行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共同参与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宣传了企业形象和文化,优先获得学院的科技支持与服务,并能从顶岗实习学生中优先聘用人才,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三)合作办学理事会为平台,校企双主体办学,互利互惠

以股份合作企业为核心,以紧密合作企业为基础,成立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山东牧院合作办学理事会”,集聚合作企业,优化合作平台,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章立制,在合作办学协议和相关制度框架下,合作企业通过参与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校企共建研究所等渠道,全面参与教学、科研、服务、文化建设等办学活动,创建形成了以资本和项目为纽带、以利益为驱动、以协议和制度为保障、契约性、相对稳固的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实现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校企双主体办学。

政府从宏观层面,通过制定并实施促进合作办学的规章制度、政策,对合作办学提供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发挥其指导、调控、协调等作用;行业主要是提供咨询和信息服务,进行协调、评价、监督;学院和企业是办学主体,双方在合作办学理事会平台上,直接为人才培养提供人、财、物、信息、技术等各种办学资源,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合作办学理事会实行扁平化管理,秘书处与校企合作处合署办公,学院各教学系部成立“校企合作部”,企业成立“企校合作部”,形成“理事会——秘书处(校企合作处)——各校企合作部(企校合作部)”组织架构,分别是决策、协调、执行组织。合作办学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1次年会,各专业建设委员会及其他工作委员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工作会,可根据各自实际需要召开会议或举行相关活动。通过章程、会议制度等的建立和实施,通过合作办学协议、多种具体项目合作协议的签订和落实,保证校企双方办学主体职能的实现。

各专业校企合作部与企业的企校合作部直接对接融通,共同创建了实训实习基地共建共享机制、顶岗实习机制、“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机制、专业共建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机制、“多方参与、持续改进”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形成了顺畅、规范的长效运行机制。合作办学规章制度、政策、办法和决议的实施,校、企之间围绕人才培养和服务企业所进行的联络、协调、交流、沟通、安排和运作等大量日常工作,都通过这一对接机制贯彻落实,工作效率高,效果好,校企合作范围不断拓展,程度不断加深。

二、校企双主体的办学成效

(一)学院办学成效突出

1.实习实训条件改善,实习效果提升。校企共建7大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2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带动57个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仪器设备水平与行业企业保持同步或适度超前,实验实训条件大幅改善。实验实训室在保障教学科研的同时,为企业和社会养殖场(户)提供化验检测服务,化验检测中遇到的典型病例,又成为教学的典型案例,资源利用率高,教学、科研、服务和示范作用发挥好,教学与服务相长,实习实训效果大幅提高。

2.专业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校企共同组成的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了紧跟行业企业发展及时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动态机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每年都进行适应性调整。近两年优化了专业结构,新增专业4个,新增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从牧场到餐桌的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紧密,特色鲜明。订单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模式更加完善;校企联合举办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三定班”;首创执业兽医师方向班、农牧企业职业经理人方向班;与中职学校联办三二连读;与两所本科院校联办“3+2”本科,建起了中职、专科、本科衔接贯通的现代畜牧职业教育体系。同时,校企共同开发、建设课程,共同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高专畜牧兽医品牌专业建设与实践》和《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的高职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两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3.“双师型”师资队伍大幅提升。通过实施校企“双岗互聘、双向兼职、双向培养”、“三个一”制度等,建立了298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达到90%以上。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深刻转变,紧贴行业企业需求和学生实际改革教学内容,以学生学习为本改革教学方式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素质,以岗位(群)技术标准为主,加强技术技能训练。各专业建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核心的、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业务能力强的教学团队,提升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4.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在行业背景下办学、在职业氛围中育人,产教融合,教、学、做一体,学生经过实验室实习、现场教学见习、实训大厅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基地顶岗实习,全面提高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学生连续五年夺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学生毕业“双证”获取率达100%。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创业率近10%。麦可思第三方调查报告显示:学生毕业一年后月收入、就业满意度、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等均高出全国骨干校平均水平。

(二)合作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1.股份合资企业发展快、效益好。“校中厂”实训基地——股份合资企业,充分发挥学院人才技术力量雄厚、专业建设配套领先和无形资产巨大的优势,和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先进、资金充裕、市场信息灵活的优势,建立安全优质的产品保障体系,创造信誉好、人脉广的社会环境,迅速打开市场、占领市场,发展快,效益好。如山东惠康饲料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

2.合作企业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能力增强。企业因直接参与办学,其经营管理理念、职业精神和岗位要求,会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而得以体现,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合合作企业的标准要求,企业也更容易招聘到优秀毕业生,解决了人才难求的大问题,这是合作企业最大的受益。同时,合作企业与学院技术专家双岗互聘、双向培训,协同科技攻关,研发推广新产品、新技术,联合开展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员工队伍整体技术水平提高,企业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企业的社会美誉度提高。通过产品销售和技术推广,建立了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省份的科技服务网络,深得广大农民和养殖场(户)赞誉和欢迎,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实践证明,校企双主体办学的实践探索,大幅提升了实习实训基地条件和水平,提高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实力,直接带动和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了合资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科技水平,真正实现了校企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三、校企双主体办学的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最大难题就是学校积极主动,企业被动应付,学校与企业合作大都靠关系、靠人情,不稳固、不紧密。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逐利性社会组织,只有在需要专业人才或科技时才会考虑与学校联合,一旦得不到所需人才或暂时不需要专业人才,它就会因学生实习实训影响生产经营而不愿参与办学活动。二是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公益性社会组织,与企业的价值观不同,即便培养人才也会产生效益,甚至效益巨大,但其周期长、见效慢。因此,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建立利益驱动机制和契约约束机制,才能保障校企双主体办学机制有效运行。

(一)建立利益驱动机制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在合作办学理事会框架下,与核心层企业实行股份制合作办学,与其他理事企业广泛开展项目共建,形成了以资本和项目为纽带的紧密型合作关系,是一种广义的利益共同体。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是校企双方共同的利益结合点,又是校企合作内在的驱动力。企业通过参与办学,直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真切感受到源自校企合作的利益和优势,就会自觉自愿地加入到合作办学组织中来,并在其中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形成了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

(二)建立契约约束机制

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办学理事会建立章程、制定会议制度、各工作机构职责和管理运行规程等,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系列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和分配机制,形成了校企合作办学制度体系,建立起契约约束机制,营造了良好的校企合作环境,为校企双主体办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校企双主体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校企双主体办学在理念上不容置疑,实践中也有很好的案例,但在办学实践上仍然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存在很多瓶颈和障碍,需要不断研究、实践、总结、完善,需要法规保障下充分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

(一)制度不健全,体制瓶颈难突破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和校企合作,《决定》等政策文件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在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双主体办学、混合所有制办学方面,目前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关于校企双主体在合作办学中责、权、利的界定缺乏可行性法规依据,这是当前校企合作、特别是公办院校与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最大瓶颈。国家应尽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地方政府应尽快出台促进校企合作、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法规条例等,为校企业共同参与职业教育的市场调节机制提供强有力的法规保障。同时,要尽快落实管、办、评分离的制度设计,推动多元化办学、学校自主办学、各方利益均衡共赢体制机制的创新。

(二)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资源配置效率不高

大多数企业不愿参与合作办学成为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企业需求、难以承受学生顶岗实习的安全风险、职业院校对实习学生疏于管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贡献得不到社会的认可等,总之是因为企业的权益得不到充分实现。建议地方政府支持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出台保障实习学生合法权益、分担学生实习成本、购买企业相关服务、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等政策,引导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作用,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充分吸引、调动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职业院校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职业精神教育,并将其贯穿到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全方位,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职业素养,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进一步提升“双师型”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创造充足的实习实训条件,紧扣市场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对企业的人才技术支撑和科技服务能力。

[1]倪光辉.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6-24(01).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01).

[3]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4-06-2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2/ content_8901.htm.

责任编辑时红兵

孙月华(1968-),女,山东莘县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和高职教育;李志奎(1965-),男,山东安丘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副教授,高职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和高职教育;王洪涛(1971-),男,山东昌邑人,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和高职教育。

2012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校企合作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编号:609),主持人:徐建义。

G717

A

1001-7518(2015)11-0048-05

猜你喜欢
办学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