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读、议、点、问”

2015-01-31 14:45朱小燕
中学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舟子后人诗文

朱小燕

文言文教学的“读、议、点、问”

朱小燕

2015年《高考说明》对“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是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也就是说,对高中生而言,基本读懂古文,感悟其中丰富内涵,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是高中阶段学习古代诗文的目的,所以高中阶段古文的教学,我个人认为关键所在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古文言文的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读、议、点、问”的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感到这种教学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也能较好地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文言阅读的能力提升得比较快。

首先是“读”。“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之作。学习时,先没有必要忙着生硬地理解内容,“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可以让学生先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流畅,这是学习的第一步;再让他们各人按照各人的速度、语调去反复诵读;然后让学生对照课本注解轻声细读,边读边译,这时同学们自然而然地由情入理,缘音思义,着重于思考了,这样的诵读就趋向于深化了。

在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是学生自我对文本理解的切身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感受课文的内涵,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度思考,进行自我探究,这是无论哪位老师长篇大论的灌输,深入分析都代替不了的。

其次是“议”。“议”就是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探究,钻研课文,交流心得的一种积极思维活动。文言文学习中的思维活动,仅就翻译而言,就牵涉到文言与白话的对应比较,文言实词本身含义的范围回归演变,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般句型和特殊句型的区别等,学生在议论中可以使思维变得更活跃、更敏感,在讨论交流中,自我的提升是不知不觉的。

在学生议论探究过程中,可以发现他们学习中实际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即有困难的问题,容易忽略的问题和与完成教学目标有关的问题。例如:在《师说》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对“或”字的解释是疑点,有些同学在争论不休中拿出了《古汉语字典》,借助工具书得到了完美的解决;对这几个“其”字的解释也是难点,同学们认为除了“爱其子”的“其”能够把握之外,其余的均存在较多的疑惑。这是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其’作为代词时,是指批评‘爱其子’的父亲呢,还是指批评的孩子?”学生们的讨论又热烈起来,最后大家都认为作者是批评成人之间“耻学于师”的,不是“批评孩子有时从师有时不从师”。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在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释疑中,学生的文言基础知识的掌握得到了积累,文言阅读的能力也得到了潜移默化的提升。

再次是“点”。“点”指的是“点拨和引导”。就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指点和启发,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在同学们对《师说》一文中几个“其”字的解释争论不出确定的结果时,老师适时地抓住了这个难点,抛出问题,进一步引导他们开展讨论,整理总结,这种引导式就叫做“点”。再如《阿房宫赋》中“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因为涉及到“后人”较多,所以读起来有些绕口,有些乱,所以老师将几个“后人”联系写作背景介绍给学生,略加补充点拨,学生就恍然大悟,再读起来就流畅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是“点”。有时候,学生自以为都懂了其实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刻理解。这时,教师就要加以点拨。比如《赤壁赋》中苏轼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只能通过文本中描写的“人间仙境”般的美景感受到作者的超然之乐,从描写的“如怨如慕”的箫声感受到作者的人生有限之悲伤,却不能从“自然间的永恒与无穷”中读出作者的超脱旷达之情,而这是理解本文所表达的情感的重点。所以此时老师就要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感情线索,抓住“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些精彩语句中获得启发。这些关键的内容,如果教师不及时“点”,学生就容易囫囵吞枣,一知半解。

最后,还值得重视的是学生的“问”。知识来源于思考,知其然,更希望知其所以然。在过去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一般不太爱提问,因为老师串讲了,至多是问问个别没有听懂的地方。但如果学生自己熟读钻研,讨论探究了,发问的方面就多了,深了。

在学习《石钟山记》时,学生问:“文章先说‘独与迈乘小舟至于绝壁下’后来又说‘舟人大恐’把‘舟人’解释为‘舟子’,不是出现了第三人而跟前面的交代矛盾吗?我觉得应该解释为“船上的人”。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说:“在文言文里,‘舟人’就是舟子,这篇文章也是如此,这与前文并不相矛盾,正如我们和朋友乘车,只说我跟某某一起乘车,而不包括司机和其他乘客一样的道理。此外,这里‘独与迈乘小舟至于绝壁下’是专门针对夜访而言,舟子当然不属于专门夜访,也可以不计了。”

提出这些问题,说明学生经过积极的讨论、思考,已经透过字面的意义,有了不一样的理解。如此学习,印象自然深刻。当然,我不提倡凡问就好,有问必答,只读一遍课文就叫学生提一大堆问题的,或者不管与课文教学目标是否相关的问题作解释,反而会使学生学习浮躁,不肯钻研。

伴随着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文言文的教学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培养学生阅读古代诗文的能力,也将需要我们教者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探究。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如皋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舟子后人诗文
“以文为诗”辨正——从诗文之辨看韩愈长篇古诗的节奏处理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湖心亭看雪》的“舟子”与《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中“僮仆”形象分析
雪落在水中我听见雪行走的声音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
突出特色学雷锋“五老”潜心育后人
身残创基地 呕心育后人
金晖关爱育后人
八旬老人热心育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