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探析

2015-01-31 13:57顾拓宇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农村教师资源配置城乡

顾拓宇

河南县域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探析

顾拓宇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河南周口466001)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障碍。以县域为单位,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对存在问题从显性因素、隐性因素、直接因素、现实因素进行归因分析,从政府、学校、教师、社会几个层面提出河南县域城乡教师资源均衡发展的破解路径。

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均衡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教师资源配置是一个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南是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凸显,推进义务教育公平已经进入了教育改革的深水区,如何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成为首要问题。笔者以河南县域为单位,对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进行研究,既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更容易操作。

一、河南县域城乡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现状

为了更深入了解河南县域城乡教师资源的配置情况,我们对城乡教师流失、师资队伍结构、经费投入、政府职能执行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地域分布、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等为抽样指标,对郑州、洛阳等抽样出发达县区,对新乡、安阳等抽样出中等发达县区,对周口、驻马店等抽样出欠发达县区,共抽出27个县进行调查,最终提出有效数据9个,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对比分析。

(一)农村教师流失问题严重

___1.从数量上看:显性流失严重。调查组对不同县市不同类型的学校进行了调查,对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类,农村教师流失的比率分别为10%左右、20%左右、30%左右、40%左右。其中流失人数在10%左右的学校占19%,流失人数在20%左右的学校占30%,流失人数在30%左右的学校占25%,流失人数在40%左右的学校占15%。不难看出,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教师向城市流动现象,流失占20%左右的较多。

2.从教师结构上看:骨干教师流失严重。由于农村教师收入相对较低,农村教师流失严重。为了给家庭、孩子教育提供经济积累,农村教师去城市代课弥补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中专毕业生的教师流失率占38.4%,35岁至45岁骨干教师占51%,离退休教师比例占2.4%。不难看出,农村骨干教师向城市流动较大,必然会影响到农村教学质量。

(二)城乡师资队伍结构存在差距

调查组对城乡师资队伍结构进行了调查,分别从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几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城乡学历结构比分别为99.6%、96.4%,城市略高于农村;城乡教师高级职称比率分别为61.6%、38.4%,城市明显高于农村;40岁以上城乡比率分别为50.3%、62.2%,农村教师老龄化明显高于城市。

(三)城市教师收入、福利及业余生活质量高于农村

我们分别对近三年来发达县市、中等收入县市、欠发达县市的城市和农村教师收入情况进行了调查,其中2011、2012、2013年城乡教师年收入分别为42 305、20 383元;48 296、23 760元;49 176、24 686元。城市教师收入明显高于农村。在对教师的调查与访谈中发现,在基本工资一定的情况下,城市教师的福利待遇明显好于农村。城市教师可以通过家教、辅导班等形式赚取额外收入,业余时间可以看电影院、逛超市、游泳等,业余生活丰富多彩,而农村教师生活相对单调,除工资外没有其他收入。

(四)政府政策执行不到位

国家为了发展农村教育,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优化配置,在政策上对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各地方情况不一样,执行者素质的差异,政策执行过程中出入较大。如河南省近几年实行“特岗教师政策”,其目的是为了鼓励新毕业学生去农村或落后地区执教。但由于区域的差异,对特岗教师的补贴不尽相同,有的地方工资发放到位,且有相应的福利补贴等;在一些落后的县市,有的上岗近半年还没有拿到工资。这种政策的执行不力导致了教师资源配置中的落差。如河南某县推行城市教师去农村执教一年计划,补贴20 000元,在执行中,部分教师拿了补贴,却在家休息,很少去农村上课,这种管理上的漏洞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河南县域城乡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分析

在县域城乡教育失衡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长期以来的城市取向导致了大批农民工拥向城市,农村生源减少,教师流失现象严重,政府投入多年来以“城市为主”的格局短期内无法改变,这些原因导致农村教师收入过低,城乡师资配置不合理。

(一)显性因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

“以城市为中心”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障碍,无论教材设定、教育投入、师资配置等都已经形成“城市中心”的观念,久而久之,就滋生了优质资源、优秀教师等向优秀学校倾斜。有些地方为了提高升学率、学校影响力等,培植示范性学校,这样就导致了教育向优质资源学校倾斜。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待遇,优秀教师流向优质学校;家长为了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通过各种方式进入优质学校。这样就导致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

(二)隐性因素:留守儿童增多

河南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都要为全国输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国家户籍政策的限制,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多留在籍贯地接受教育,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缺乏必要的照顾。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多数外出务工人员把孩子送到了县城寄宿制学校。这些学校虽然收费标准较高,但办学质量有一定的保证,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能够担负这样的支出。只有极少数家庭条件较差的留守儿童留在农村接受教育,或者随父母外出务工,这样农村生源就所剩无几,农村教师的积极性就极大受挫,为了寻求自身发展机会,就必然拥向城市。另外,教师的天职就是教育学生,没有学生的学校,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件再痛苦不过的事情。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农村教育的衰败就在所难免。农民工在外务工挣了一些钱,用这些钱去教育子女;而缺乏父爱、母爱的留守儿童,其童年是苍白而空虚的、缺乏活力的。眼前经济的繁荣带来的却是农村教育的荒芜、知识的贫乏、留守儿童的心灵创伤……

(三)直接因素: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

教育资源配置多以政府投入为主,县级政府为了追求效益和影响力等,把教育资源投入优质学校、重点学校,这样就牺牲了教育公平,牺牲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利益。农村经济条件差,前些年免费义务教育还不能普及,农民的经济收入低使得部分家庭无力负担沉重的教育费用,儿童过早辍学,更加剧了城乡教育的差距。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表现更为突出。前几年推行“示范性中学”,导致县、区为了建立“样板学校”“标准化学校”,把全县各乡、镇优秀教师选拔到县城优质学校,以提高“样板学校”的办学水平,这样就导致优则更优、差则更差的两极分化格局。在这种指导政策的影响下,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就出现了“学校繁荣、教育衰败”[1]的现象。

(四)现实因素:农村教师收入过低

与城市教师相比,农村教师收入相对较低。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投入差距过大、区域差距过大,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教师待遇有天壤之别,农村教师待遇与城市教师收入有很大差距。农村地处偏僻,生源家庭多数经济较为困难,而城市教师,尤其是优质资源学校的教师生源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家长为了让孩子得到教师的“关照”,得到更多的荣誉,给教师送礼现象屡见不鲜,这样就导致了部分教师腐败,灰色收入增多。另外,多数学校收取“择校费”,或采取“自愿捐赠”等方式为学校增加隐性收入。这些钱有些增加教师福利,有些则装进了某些人的个人腰包。在金钱至上的观念影响下,农村教师为了体现自身的价值,为了增加收入,也必然涌向城市。

三、河南县域城乡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实现路径

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主要包括政府、学校、教师和社会四个层面。政府层面实现县级推进与省级统筹的结合,学校层面要落实校长负责制、实现教师的有效治理,教师层面实现教师生活意义与精神世界的交互成长,社会层面要促发社会的正能量,增进教育的关怀和理解。

(一)政府层面:县级推进与省级统筹相结合,省级统筹是关键

首先,在经费分配上,以县级经费投入为主,同时增加省级投入比重。就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而言,主要由县、乡两级政府负担,其中乡镇负担78%,县级负担9%,省级负担11%,中央基本不负担。自税费改革后,乡镇负担的教育经费一部分转移到了县级负担,省、中央负担没有改变[2]。长期以来,由地方政府负担的教育投入机制,是造成城乡教育失衡的重要因素。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造成了省域内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县域教育经费的统筹投入,短期内可以满足县、乡两级的均衡发展,但由于省域内各县市经济不平衡性,必然造成县与县之间的区域教育的失衡,这是省级政府长期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不足、统筹不善造成的。因此,加强省级统筹是解决省域内,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关键,省级政府可以根据各县的特点和特色,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教育资源的优劣,统筹协调,整体规划,适当扶助落后,多向贫困、师资短缺的乡镇投入,才是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突破口。以县域为单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上省域为单位,最终推广至全国,实现全国范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在师资配置上,统筹教师资源,实现教师资源配置的一体化。建立标准化的教师队伍。标准化教师队伍主要包括规定以上学历教师、师生比例、教师年龄结构等。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对教师进行严格考核,5年进行一次评估,对不符合条件的教师及时调换,对空缺编制实行公开招聘,使教师队伍达到合理、优化。

教师资源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应长抓不懈,应统筹好城乡教师资源,从长期的、整体的角度考虑教师资源的分配问题。首先,要建立并完善教师“评聘分离”制度[3]。“教师‘评聘分离’有利于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才,有利于提高教师整体队伍质量、有利于留住、用好人才。”[4]

建立教师流动制度,使教师愿意、乐意去乡村支教。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年代,在我国城乡差距较大的情况下,如何使城市资源,尤其是无形资源为农村建设做贡献,帮扶农村是破解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当前是开放的时代,教师流动应以鼓励、引导为方向,自愿、自觉为原则,使教师乐于去,又可以随时回来,不能强迫,更不能强制。这样就要求相应的待遇投入以补偿支教教师。使教师认识到去农村支教不仅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平台,也是人生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

(二)学校层面:标准化学校建设与内部治理相结合,内部治理是根本

标准化的本义是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学校要求学校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师资结构等方面符合义务教育要求的规定标准,从而保障义务教育的有序开展,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标准化的义务教育学校应该是统一的、简化的、协调的、最优化的。标准化学校建设必须与内部治理相结合,通过内部治理才能把标准化的各项指标融入进去,通过治理使每个学校通过各项指标日臻完善,最终建成标准化的学校。

一个学校的发展依靠教师,如何规范对教师的管理是实现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关键。当前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内部治理主要在于对教师的管理。教师管理主要包括教师选聘制度、课堂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文化建设等方面。

教师选聘制度首先要实现校长任调制向校长选聘制的转变。当前校长选拔多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也就是行政主管部门任用为主,这种任用制无法调动校长的积极性,校长的权力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约束,没有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因此在对教师的管理上由于权力的限制难以实施校长的权力,导致长期以来教师消极怠工,教师随意流动,而校长作为管理者又无可奈何。落实校长负责制,校长可以通过制度、权力约束、绩效考核等方式实现对教师的有效管理,从而落实教师选聘制度、课堂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三)教师层面:教师生活意义与精神世界的均衡态发展

教师的世界主要是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生活,一部分是工作。教师由于收入低、福利少,生活质量与社会平均行业生活质量有较大差距,相比较而言,教师的生活质量较低。在工作方面,教师工作是一项高强度的工作,同样的45分钟,其工作强度却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45分钟,而课下仍要进行备课、辅导等。这种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环境使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意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教师精神世界与生活世界不对等,造成教师心理的严重失衡。

为了实现教师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均衡态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教师精神世界的关注。对教师的职称评定、进修等职业发展方面给予关注,在相关政策上,工资待遇上应给予农村教师适当倾斜。同时教师也应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政策的外化力量与教师的自我修养相结合,从而提高教师的精神世界。其次要加强对教师生活世界的关注。在业余生活方面,加强教师休闲、健身场所的投入,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也有利于教师。强调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从办学条件上求得均衡,才能谈及其他。这样教师可以在闲暇时间里进行健身或休闲活动,有利于疏解心胸,缓解疲劳,提高身体素质。

(四)社会层面:助推教育正能量,增进教育理解与人文关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道德的荒芜、精神的失落、人情的冷漠等现象不断困扰着人们。“老人不敢搀扶、幼儿安全得不到保护”,人们把更多的社会问题都归咎于教育,对教育的责难,更多把问题归结在教师的身上,而教师作为教育的一个棋子,是无法左右的。我们应该给予教师更多的理解,社会也应该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入到教育中。教育问题、教师问题更多是社会问题,我们不能把道德滑坡归结于教育和教师,这是全社会的问题。社会应理解教育,应给教育、教师一些宽容和理解,应给予教育更多的投入,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应该增加一些人文教育。

[1]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30.

[2]关松林.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问题与破解[J].教育研究,2013(12):48.

[3]刘波.教师职评应实行评聘分享[N].中国教师报,2008-04-23(1).

[4]周洪宇.教育公平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38.

Analysis on the fair allocation of the county territory compulsory teachers’resource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Henan province

GU Tuoyu
(Educational Scientific College of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 466001,China)

The balance of teachers’resource allocation is premise and foundation,Imbalance in the rural and urban teachers’resource is the obstacles to achieve balanced development.We investigate the status as a unit in one county,and focus on the issue from the dominant factor,the direct factors,latent factors,the reality factor,and offer to the solve path from government aspect,school aspect,teachers aspect,social aspect.

compulsory education;teachers’resource;balance allocation

G625

:A

:1671-9476(2015)01-0118-04

10.13450/j.cnkij.zknu.2015.01.031

2014-11-10;

2014-12-16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河南省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问题研究”(2013-JKGHB-0047);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省级重点研究项目 “高师院校教师教育通识类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2014SJGLX061)。

顾拓宇(1979-),男,河南郸城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教育原理研究。

猜你喜欢
农村教师资源配置城乡
人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农村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需要共同努力
城乡涌动创业潮
关于城乡一体化问题的几点思考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