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颖 张晓春
首钢工学院 北京 100144
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李 颖 张晓春
首钢工学院 北京 100144
在赴德培训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及模式的基础上,对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概况做了比较;参照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本专业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及教学实践,包括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及内容、评估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完善;经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订单式培养
我院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参与其中,开展德国技术制图师职业的教学和资格证书考试项目。本专业部分教师先后3次赴德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学习对德国职业教育的理念及模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特别是对德国双元制的教育模式及实施方法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参照并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理念及方法,按照项目要求对本专业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包括培养方案、教学方式及内容、评估与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完善。通过学习、探讨及教学实践,认识到中德两国的职业教育差异很大。以下就中德职业教育对比及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与设想进行探讨。
职业教育由以下部分组成:场地和设备、教学管理及组织、课程体系、师资、考试标准以及学生来源及企业需求。在中德职业教育的成效方面,差距是显著的,主要是由于国家的教育体制、企业的法律责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师资培训及考试标准等不同而造成。
1.1 教育模式
德国的职业教育主要采用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双元制模式中,企业是教学的主体,并由企业为学生选定职业学校,学生以企业学徒工的身份在企业和指定的职业学校进行学习,如果企业缺乏相应的师资及培训设备则会将学徒送到跨企业培训中心完成企业培训。学生学习的内容由工商业联合会根据职业需求制订,有关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具体多项均由企业与学徒事先约定,并将上述条款详细地列在培训合同中,该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学生一般有1/3的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文化课、技术基础课及专业课,另外2/3的时间在企业或跨企业培训中心进行实践培训。可见德国是实行以企业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实际岗位需求及发展规划,企业及行业协会与职业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的共同参与制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而国家则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法定职责与义务,明确培养目标,从而培养出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一般德国的每个经济或生产领域都有相关的行业协会,全德国共有81个行业协会。每个企业都要向相关的行业协会进行登记并交年费,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方面由政府授权完成以下职责:评价企业的职业培训;评价跨企业培训中心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考试并颁发证书。
我国教育体制与德国不同,国家没有法律规定强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少行业及企业对员工进行职前培训的法定责任,企业对职业教育很少有参与意识,更缺乏对职业定位的深入研究,造成学校教育与企业用人需求严重脱节。目前我们的职业教育是以学校为主导,学校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教学设计,大多为学科教学,与企业实际的联系不够,对企业真正的用人需求及岗位标准了解不够,学校制订出的培养方案与企业实际需求有差距。结果是企业抱怨招聘到的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而毕业生抱怨就业难且很难专业对口。
1.2 培养方案与教学框架
德国在企业联合会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主持下,结合企业及市场需求开发出规范的职业岗位及相应内容。也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从事某一职业的职业要求,统一明确对学生的培养标准及教学框架,使全国的职业教育在统一的框架标准下进行。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目前并没有按照职业标准进行,而是学校按照不同专业各自制订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突出的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内容不够,且没有全国或行业统一的标准和框架进行限定,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具备统一的基本职业素养。
1.3 师资培训
师资培训方面,德国有完善的继续教育及培训体系,能保证职业教学的师资始终紧跟企业的发展、满足企业的需求。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中的教师分为两类,即企业培训师和职业学校的教师,企业培训师由企业中具备一定资质的员工担任,负责完成学生在企业的实践培训内容,职业学校教师则负责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针对本专业所了解到的情况是:德国的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是分别的,并不要求教师同时承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而我国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一般都是在学校完成,实践部分会在校内实习工厂进行,对教师的要求是既会讲理论又会带实践,达到这种理想的状况还需要时间。
1.4 学生管理
德国企业有法定的培训学员的义务和相关责任,学生的入口和出口协调一致有保障,而中国企业则没有。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的学生首先是企业的学徒,与企业签订有培训合同,既有培训未通过将不被企业正式录用的压力,也有一旦通过培训即可进入企业工作的动力,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的知识及技能就是将来到企业要用到的,因此有充足的学习兴趣、动力和压力,加以其他如学习日志等记录监督措施,学生的学习管理无须教师过多的督促与管教。
而我国的职业教育大部分还是通过高考招收学生,学生进入学校以前对职业很少有规划,或者规划与所学专业不符,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从高中进入职业院校进行又一轮的学习,对于将来毕业要去什么企业或从事什么职业完全不确定,很多学生对所学专业并不感兴趣,加上就业去向不明,造成学生的学习少有动力,造成对学业的迷茫和懈怠,以至学校和教师在学生管理上花费很大精力却效果甚微。
1.5 学生评估与考核
考试标准实际上是一套质量检验标准,决定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严格考试保证了德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德国职业教育中学生在学校内的理论考试参加全国统考,而专业技能考试则由行业协会组织并给合格者颁发证书。以机械设备技术制图师职业为例,学生除平时的课程考核以外,还要参加一次7个小时的中期考试和一次2天共14小时的结业考试,考试内容涵盖制图、CAD制图、机械设计、制造、安全、环保等,考试题目就像一个或几个典型工作任务,限时完成,能全面衡量一个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被企业认可和接纳。这种考核方式我们目前还没有,我们的课程考试是各门课程独立的,考试停留在知识问答和解题的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典型工作任务式的全面考核及专业知识、技能的相关性和综合应用性考试。我们的学生目前所参加的职业资格考试有国家劳动部的机械类绘图员(中级)和绘图员(高级),其考核内容主要是针对绘图软件的使用是否熟练,考核并不全面,专业综合性不够,该证书不足以支撑岗位的工作能力,不能够全面的考核职业能力。
2.1 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完善
在赴德培训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和研究德国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职业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寻找正确的专业指导思想,基本明确了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较为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能和相关职业技能,初步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非专业能力。在研究了德国技术制图师职业培训规则和框架教学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现状,制订了现行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使其既符合国情、校情、保持原有专业的特色,又能体现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借鉴和应用,满足技术制图师的职业培养目标。突出特点是通过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设置以及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的改革以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注重职业素养的初步养成,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技术制图课程和技术制图实训、机械设备拆装实训、技术制图师中期及结业备考实训等课程,教学计划中手工制图和CAD二维及三维绘图的总学时由418学时增加至703学时,专业实训总学时由792学时增加至1 008学时,从计划上保证了具有德国职业教育特点的培养方案的落实。
技术制图师培养方案的模式是专业学科教学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适当采用项目教学,保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综合应用性训练,增加技术交流沟通内容,专门用于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横向和纵向衔接融合,同时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新修订的教学计划把原单独教学的核心专业课程分散在不同学期交叉进行,以实现学科间内容的交汇和螺旋式上升,使学生掌握的更扎实,综合应用性更强。
2.2 师资队伍建设
三次赴德国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大大提高了本专业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有了很大改观,增强了团队意识,对教研和教学都有明显的促进。相对而言,实训课教师队伍的人员和教学水平不够稳定,需要继续加强建设,建立和完善校企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
2.3 课程改革
技术制图师项目教学开展以来,完成了技术制图、机械加工、手工加工、机修装配与调试、企业实践等多门课程的开发及教学,对这些课程按照项目要求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开发,包括制定和修订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筛选和调整、教学设计、考试内容及方式改革等。技术制图、机械加工、三维实体造型等课程均在教学中尝试了完整工作过程式的教学方法,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注重职业素养,增加了技术交流沟通内容,很好地融合了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训练学生收集查阅资料、制订实施计划、制作技术报告、工作质量测评、报告展示等技术交流沟通能力,符合德国职业培训规则的要求。在教学中注重细节,从点滴抓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作风,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技术制图和三维实体造型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也进行了改革,考试时间由2小时改为4小时,考核内容更全面更综合,注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应用,内容和形式模拟德国技术制图师的中期考试。
2.4 学生培养
2012年10月本专业2010级学生参加了由德方组织的技术制图师职业的中期考试,使用德国试题,技术制图师团队教师参加了由德国专家指导和监督的监考、阅卷评分、总结等。我校学生这次考试的通过率为91%,优良率37%,平均成绩74分,该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探索贴近德国职业教育理念的教学方法和方式,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视核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不仅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而且重视学生日常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严谨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纠偏,目的是使学生在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上得到训练和提高,在这方面已初见成效,2010级毕业生在应聘面试和实习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今后的方向是探索与企业建立订单式培养和就业模式,从而正向促进教育教学,形成良性循环的机制。
技术制图师教学项目的实施促进了本专业的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进程,促进了教学设施的建设,提高了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改革,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今后的方向是在学校的领导下建立真正的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吸引企业对学校职业教育改革的主动参与,争取相应的订单式就业岗位,实现订单式培养,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高等职业教育水平得以提升。
[1] 夏海洵.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教学环节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3(2):140-142.
[2] 姜洪涛,夏维,李金华.中外职业教育中人文教育定位特征的比较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4):68-71.
[3] 史茉莉,姜婷.浅议对高职中外合作学生的柔性管理[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29-31.
[4] 洪贞银.浅析德国”双元制”对我国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0(5):147-149.
[5] 贾宪涛,张伟.德国职业教育对中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价值工程,2011(21):239-240.
[6] 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 钱初熹.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解读与教学案例[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8] 赵志群.职业教育教师教学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3.
[9] F·劳耐尔.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0] 庄榕霞,赵志群.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Reform from the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Li Ying, Zhang Xiaochun
Shoug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On the base of Learning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cepts and models. In Germany, the profil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were compared. Reference and learn from the German model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fession teaching has been reformed and practiced. Including reform and improvement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tent,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methods. Through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exploration,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and look in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order training
2013-10-31
李颖,硕士,讲师。
稿件来源:本文获“2013‘友邦佳通杯’北京高职院校征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