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5-01-31 13:31杨宏亮尚长春杜媛英赵天鹏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新型实验室中心

杨宏亮 尚长春 杜媛英 赵天鹏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陕西西安 710054

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杨宏亮 尚长春 杜媛英 赵天鹏

西安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陕西西安 710054

结合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提出工程训练中心系统建设的定位与创新点,采取开放式运行机制,以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心,以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建设为基本点,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培养,加强工程文化、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教育,形成我校发展特色的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建设经验;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工程训练是一门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技术基础课程,高校工程训练中心的设置为在校的理工类学生提供了一个必不可少且意义独特的工程训练环境,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化制造业领域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训练和培养的需求[1]。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目前,一些高校是以仪器设备的大规模增长为主要方向,忽略了内涵建设以及创新性建设,进而导致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滞后发展。由于与工程训练中心硬件建设保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因此,仅靠此类学校教育不能源源不断地培养出能够从事创新工作的人才。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结合高校实验教学管理改革及人才培养方式的实践,提出工程训练中心系统建设的定位与创新点,即采取开放式运行机制,以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心,以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建设为基本点,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培养,加强工程文化、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教育,形成适合我校发展特色的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内涵建设

1.1 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定位与创新

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要紧紧围绕高校“学科能力、文化能力、人力资源能力、社会贡献能力和品牌声誉能力”五大核心竞争力[2]的构建,并结合自身情况,在本校特色专业、精品项目、优势学科等方面整体把握建设方向。按照“统筹规划、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资源共享、讲求效益”的基本要求,遵循“战略前瞻性、科学先进性、开放共享性、特色可行性和可升级性”的原则, 正确处理需要和可能之间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益[3,4]。逐步形成规模结构合理、层次功能多样、开放式、高水平、高效益、现代化、标准化、学科发展协调的建设良好格局。建立教学理念先进、专业素质水平高、教学与科研兼备、老中青相结合、结构合理的实践实验师资队伍[5]。

1.2 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式运行机制

开放式运行是从工程训练中心资源的外延性和服务性层面入手,实现高校内部实训资源的共享,并有效拓展工程实践资源的社会服务功能。有利于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吸收机械、电气、计算机等不同专业地进行创新实践,为学生提供学科发展、交叉、融合的物质平台。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在开放式运行管理方面不断总结创新,目前采取两种管理办法,一种是每周定期开放部分专业性比较强的实验室,并配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对学生近期的工作进行指导、答疑;另一种是全天开放性实验室,实行创新班班长负责制及项目经理负责制,让学生自己管理实验室。通过这种方式,避免了指导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过于干涉,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于参与创新实践项目组的学生,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首先,学生必须经过严格的选拔,鼓励有设想、有创意、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积极参与。其次,学生必须经过工程训练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实验仪器及设备基本操作的考核,各项考核合格后,才允许操作。最后,中心实行门禁系统准入制,学生必须对实验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使其始终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实验器件摆放有序, 环境卫生良好。

为了实现多层次实验室开放的智能高效管理,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建立实验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不同层次工程实践的全方位自助开放管理。

1.3 工程训练中心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

一流实验室不仅需要一流的硬件设施配套,而且需要一流的软环境保障。文化的力量是无形的、巨大的。实验室文化具有高层主导意义,它是实验室管理中的行为准则、管理制度、价值观、人才观、职业道德、精神文明、激励和约束等要素的总和[6]。

当然,我们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同样也需要有自己特色和内涵的实验室文化,这是一种精神建设,是一面旗帜建设。对实训指导教师强调奉献,为人师表等多方面的人文关怀;为学生开辟开放式阅览区和创新设计活动场所,为师生工作、学习营造一种舒适的人文环境。尤其在我校工程训练中心机电创新班中,我们也注重实验室文化建设,班长、项目经理等班干部,他们都起到带头模范作用,都是创新班的一面旗帜。创新班的每位学生平时都要佩戴实验室进出入胸牌,每天轮流打扫卫生,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维护、检查与保养;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创新、协作、和谐的团队精神;每位毕业生毕业时留下一点经验、留下一个期盼、留下一个梦想;鼓励创新班的毕业生回报母校,回报社会,每年邀请创新班的毕业生返回母校进行学习、工作交流等活动。让创新型实验室的精神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源远流长。

1.4 有特色的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

有特色的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是我校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有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设备,半导体激光内雕机、三维相机、 激光切割雕刻机、 快速成型机、激光打标机、数控精密电火花成型机、多媒体教学视频以及视频教学设备多套[7]。并配有CAXA系列软件,基本形成以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数控线切割机床以及其他特种加工设备为主体,数控加工软件为核心的DNC加工系统。在以后的发展中,努力建设数字化体验中心、数字化三维装配平台等综合实训室,让学生了解现代企业产品的设计、生产、装配、销售以及管理的整个过程,了解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为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做好准备。

1.5 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机电类实训—竞赛教学体系建设

机电类专业是学校的传统学科专业,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发展,要求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操作技能。然而,欠缺传统机电类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差,知识系统性,导致在机电类各项科技竞赛活动中,学生创新能力弱,工程基础差。参加省级、国家级各项赛事缺乏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培训,成绩不理想,难以形成良性循环,不能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等。为强化机电一体化交叉学科的科技创新实践教育,中心通过丰富实训内容,并开设实训选修课程,以机电创新班为组织形式,以中心创新实训室为平台,凝练了工程综合能力创新方法,优化管理模式,中心针对机电类专业的实训教学和科技创新竞赛功能日益加强,示范效应渐显,具有我校特色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机电类实训—竞赛教学体系初步形成。

中心努力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组建的电子科技创新实验班,曾多次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竞赛等国家级大奖,其“能力优先、目标培养、自主学习、学传帮带”的教学模式受到好评。

2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1 创新型人才的内涵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8]。创新型人才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从创新意识教育、创新人格塑造、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四个角度开展[9]。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使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2.2 合理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我校工程训练中心不断探索对教学课程体系。为了培养不同学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包括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特长课程、创新课程和项目研发课程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对多样性的工程训练课程建设方式,改变了传统的必修课实习的工程训练模式,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平台,可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实践能力[10]。

2.3 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工程文化培养

对于创新型人才,我们必须进行工程文化的培养.大型工程建设是社会存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工程中重大事故的发生,表面上看是工程技术问题,更深层则是人的观念、意识问题。加强工程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导向作用,不仅有助于降低事故发生,而且有助于提升工程的综合效益[11]。

在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实践教学中,采取班长和项目经理共同管理的机制。创新班由班长协调管理日常工作,不同的项目又由项目经理直接规划和实施。每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进行项目方案论证、项目成本预算、试验报告分析、试验结果考核等环节。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强调项目的实施品质、综合效益,注重“共赢”的理念,强调以目标为导向,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不同知识的层次学生之间的融合,在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具有更加包容性和系统性的工程项目团队。通过项目制的管理和工程文化的培养,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

2.4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需渗透有企业文化的精髓

企业文化是一种全新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文化孕育企业品牌,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这种理念。虽然不同的企业之间有不同的企业文化,但这些企业文化之间又有很多共性,例如,强调生存和发展,强调规章制度对员工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制约,引导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提倡企业持续性发展,培养共同的目标,体现领导者的特质等。在我校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把这些共性的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的管理中,可以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在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创新性人才管理中,部分项目采取企业运行模式,包括项目的设计研发、工艺路线的制定、标准化审查、项目经理的批准、产品的制作、产品的质检、产品的试验以及项目的更改流程等,都按照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每个环节都渗透有企业文化的建设。

2.5 创业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升华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在创新班的教育活动中,不断培养大学生的自主、自信、勤奋、坚毅、诚信等品格和创新精神,不断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营销能力和决策能力。创新班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而且具备一定的金融、财务、人事、市场、法规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我们工程训练中心不断地丰富资料室,用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使创新教育升华为创业教育。

3 结束语

在创新型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采取开放式运行机制,以文化建设的传承与创新为中心,以数字化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和工程创新实践能力教学体系建设为基本点,注重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培养加强工程文化、企业文化、创新创业等方面教育,不仅要有一流的装备、一流的师资,而且要有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创新型人才。

[1] 王平芳,周继烈.工程训练数控实践教学的设置及方法探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28(9):105.

[2] 张卫良.大学核心竞争力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3] 周详,洪霞.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个性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3):8-10.

[4] 刘德国,王立志,阮文举.高校实验室建设的路径依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206-209.

[5] 张彩红,许宏山,虞春生.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路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30(7):189-192.

[6] 王松武,王伞.开放实验室中创建实验室文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0):154-156.

[7] 杨宏亮,尚长春,乔军平.特种加工训练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2,25(2):173-174.

[8] 胡强,潘植华,葛曼曼.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9):189-190.

[9] 师忠秀,王继荣,管殿柱. 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高教论坛,2013(1):68.

[10] 杨宏亮,尚长春.工程训练课程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3):59-61.

[11] 王茜,万青.工程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分析[J].企业发展,2009(9):57-59.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Center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and Training Model of Innovative Students

Yang Hongliang, Shang Changchun, Du Yuanying, Zhao Tianpeng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4, China

Training and combining with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actice. It proposes the positioning and innovation of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center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in our school. The open operating mechanism is adopted. Cultural heritage and innovation are the center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Digital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and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re fundamental proposition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Focusing on innovative, creativity, innovation and skil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engineering culture, corporate cultur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eatured innovative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and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l are formed.

construction of the center of engineering training;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training model

2014-07-09

杨宏亮,硕士,工程师。

猜你喜欢
创新型实验室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