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种粮干啥?

2015-01-31 13:26中国农资评论员赵光辉
中国农资 2015年46期
关键词:种粮农资农场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传媒时评

中国人种粮干啥?

□《中国农资》评论员 赵光辉

透过粮食十一连增背景下进口增加因而产量引发焦虑情绪的表象,我们看到还必须解决一个根本的认识问题:我们种粮究竟是为什么?

看到这句问话,十人有八九个会骂我:你傻呀?不种粮食你吃什么?不是我傻,而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真有人想:国际市场上有的是粮食,我们还种它干啥?那是个经济改革开放、人人意气风发的年代。某沿海省份依靠“三来一补”和大进大出,经济获得了腾飞。农业却面临着农村人口转移、农业土地缩减、比较效益低下的问题。于是有人提出粮食可以少种,重点发展好工业和贸易;钱多了,吃的问题完全可以依靠国际市场解决。

当时的中央及时纠正了这个错误的思想苗头,确立了中国必须依靠自己解决粮食问题、确保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后来18亿亩耕地红线的铁规是对这个战略从根基上的维护。再后来要求“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中国人手里”,这是习大大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个性表述。从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农业,到粮食十一连增,我们很好地解决了中国人吃饱饭的问题,也解除了上世纪80年代国际上“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

现在,连续几年的粮食进口增加之所以会引起社会关注,背后还是有国人对粮食安全的担忧。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我们曾经历过很多次饿殍遍野的惨景,民族记忆中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时时会提醒我们: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种粮是必须的。无农不稳,粮安天下,在中国是真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我们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更是对世界的第一贡献。解决了这个认识问题,就会明白中国人要种粮,跟立国之本有关,跟进口多少无关。具体到我们农资行业,面对这个无法选择的任务,无需为行业的进步和贡献而沾沾自喜,也无须为与国际先进尖端的差距而妄自菲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风雨兼程。

如果把建国前五六十年的农业归纳为“吃饱饭”,那么,未来我们为什么种地?为“有钱赚”。吃饱饭之后就要追求有钱赚,有钱赚了才能更好吃饱饭、吃好饭。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在一次演讲中,用调查中的所见所闻解释了“有钱赚”如何引导、影响着现在种地的一举一动。影响土地流转速度、农业发展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他在上海考察家庭农场,2007年平均规模接近140亩,2014年去看,发现平均117亩,反而缩小了。调查发现,影响因素不在农业,而在居民收入整体水平。117亩规模家庭农场每年的收入正好相当于城镇居民一家全年的收入。就是说这个规模的赚钱水平与城镇收入找到一个均衡点,农场规模就稳定下来。在日本,陈锡文也发现日本正在推进农民的年轻化,支持的规模是20公顷,也就是年收入要达到日本家庭平均收入。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农业、种粮比较效益是如何在国民收入水平的牵引下,配置人财物资源、逐步发展规模的大趋势。也明晰了农资行业未来要发力的领域:比较效益均衡下的规模农业、粮食生产,要在科技支撑下节本增效、环保发展。田是要种的,赚多赚少就靠你了!

猜你喜欢
种粮农资农场
农场假期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画画就如种粮
农场
一号农场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