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平台建设研究

2015-01-31 12:18高顺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训

高顺成

(河南工程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平台建设研究

高顺成

(河南工程学院 管理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基于实践调研,从“学校创新式教学平台”“国家、省、学校三级创新支持平台”“教师教研、科研项目支持平台”和“校企合作培训实验平台”四个方面分析了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平台的基本构成,探讨了平台在高校的具体应用。以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基本思路,整合高校内外资源,打造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平台,旨在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升毕业生质量。

实践与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能力;多维平台;应用技术型高校

一、引 言

在与多位企业负责人的座谈和实际调研中发现,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最大短板,也是企业招聘人才时最为关切的用人条件。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需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工作或实践经验,有很强的敬业精神;第二,适应社会能力强、团队意识强、组织协调能力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第三,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特别是突发故障时能够沉着冷静、临危不乱,创造性地提出有效解决办法的能力;第四,有一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能够积极参与企业创新活动,不断取得创新性成果,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第五,具备积极的创新理念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具备成为企业创新骨干的潜力。满足上述条件迫切要求广大高校转变大学办学模式,积极进行改革探索,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1],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的塑造,注重对学生跨行业协作精神和全球战略眼光的培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传统的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过度专业化的高等教育模式将逐渐被市场淘汰。

本研究旨在构建应用技术型高校大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平台,借助该平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平台由“学校创新式教学平台”“国家、省、学校三级创新支持平台”“教师教研、科研项目支持平台”和“校企合作培训实验平台”共四个部分组成。对各部分的考核以“创新学分”的获取为评价依据。

H.-Y. Wu et al.(2014)的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至关重要[2],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必须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营造创新的人文环境。张怀强, 李丽, 刘玉娟等(2014)提出了构建面向新时期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3],但该平台偏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式的探讨。Ailing Chen et al.(2013)构建了一种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混合培养模型[4],着重强调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余华东(2011)认为大学生创新能力构成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5]。张庆英等(2010)构建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质量综合评价模型[6],探讨了平台建设质量评价问题。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虽然成果较多,但多是泛泛而谈,提出的观点或建议缺乏实际操作价值。如何从教学模式的改革入手,构建符合中国高校发展实际、具有应用价值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多维平台,为国内一些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平台的建设路径

(一)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高校“启发式、互动式”教学平台

传统的“老师必须讲、学生随意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应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学环节,要积极引导传统教学模式向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模式转变,把课堂交给学生,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教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设置系列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课下阅读、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等方式给出对问题的看法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专题发言、师生互动及课程实践等方式,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看法进行点评,对好的思路要引导学生通过发明创造、发表学术论文等方式加以实现,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质量。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自我发展意识,培育学生创新理念,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营造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创新环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创新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懂得什么是创新,如何进行创新。

(二)充分利用国家、省及学校创新资源,积极构建多级创新支持平台

培育一批骨干教师,组建专业团队,辅导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国家及省(市、自治区)级各类创新竞赛,通过竞赛引领、问题诱导、项目推动来强化大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创新积极性。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实践问题,体验研究和创新乐趣,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

学校、学院、系部应多方筹资,设立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类型的创新基金。力求实现“全员普及与精英培育相结合”“意识塑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这三者的完美结合。满足各级、各类学生对高等教育的基本诉求,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全过程参与、多平台支持的教育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实践平台由国家、省(市、自治区)和学校三级基础性平台构成。其中国家和省级创新支持平台主要由国家和省级各类教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计划、挑战杯、建模大赛、商务及营销大赛等国家级和省级项目及竞赛构成,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实践能力。学校、学院和系部平台主要由学科专业竞赛基金、假期社会实践创新基金、实习实训创新基金、学生科研创新基金、发明创造基金、大学生创新论坛等项目构成,旨在构建“学生自我反思、学长影响带动、教师专业指导、团队协作训练”的多维平台网络。

(三)搭建教师科研、教研项目及交流培训项目支持平台

该平台包括教师科研、教研能力提升和对外交流培训三大部分,主要构成如图3所示。

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激情、具备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教师。教师是课堂和实践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高等教育主体。他们是否具备创新的思维和能力,直接决定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很难想象一批思维僵化、能力匮乏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国家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东北师范大学要求教师要具备“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个性的风格、团队的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并将其作为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一方面,借助教师教研和科研课题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创新的能动性,提高教师工作效果,实现教学相长。另一方面,还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创新资源,促进团队合作,这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而对外交流与培训是拓宽教师知识视野、更新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升教师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构建如图3所示的高校教师创新能力提升体系意义重大。

(四)搭建校企合作培训实验平台,探索“融入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借助校企合作培训实验平台,实现校企合作培训。通过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训、实验场所,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借助该平台,学生可以顶岗实训,在实训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和实践,积极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或建议,以此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共赢。校企合作培训平台如图4所示。

建立校企实训实验平台,应将企业管理融入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在教学为生产服务、生产为教学提供实训实验场所基本功能基础上,开发科研、培训、鉴定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实验平台。作为参与实训的单位,应重视实训基地文化建设,将企业日常运转活动融入应用技术型高校专业建设中,“产学研”结合是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向。创新适应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要使学生真正成为生产性实训的主体,校内生产性实训要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统一起来,在实训中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训中培养学生交际与沟通能力。

借助校企实训实验平台,应加强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索“融入式”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制定并实施好“两项制度”“三个保障”和“四个一体化”,具体如图5所示。

如图5所示,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关键是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这就迫切要求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以“两项制度”“三个保障”和“四个一体化”为主体的应用技术型高校“融入式”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值得河南高校探索和推广。所谓“两项制度”是指学校和企业在实训实验平台建设管理中各自出台具体的管理制度;“三个保障”是指达到融入式教学模式的“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充足的资金保障”和“严格的制度保障”标准;“四个一体化”是指对平台管理的校企双方要做到“组织建设一体化”“专业和课程建设带头人一体化”“平台运营考核一体化”和“学生员工一体化”。“融入式”建设模式对提升教师队伍实践和创新能力,加深教师对社会需求的了解,吸引企业优秀管理人员进入高校实训和实验一线,以及对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三、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多维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

为加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社会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参与实践创新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逐步提升,充分发挥多维平台的作用,高校应设立创新学分制度。

(一)构建创新学分评定指标体系

结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规律,借鉴国内外创新学分评定的先进理论与方法,以图3所示各项指标为基础,遵循实用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编制3级12项指标的“大学生创新学分评定指标体系”,见图6。该指标体系以全面质量管理为基本理念,以全流程质量评价为基本指导,从“科研与发明创造、取得的学术成果和参加的各种竞赛及创业尝试”等方面构建出12项具体评定指标。在指标构建过程中,注意正确处理定量和定性指标的关系,各种指标尽可能定量化,凡是不能直接量化的可用“二次量化”的办法,并辅之以必要的定性评语。

(二)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

在评价方法上,考虑到大学生创新学分评定是涉及多因素、多指标的综合性评价,多数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模糊性,具体应采用“拟熵权模糊物元分析”方法。首先,模糊逻辑是通过使用模糊集合进行测评,是一种常见的解决不精确、不完全信息的普遍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评判涉及模糊因素,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评判是一条可行的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但是,模糊物元分析中对因素权重的确定方法不统一,一些重要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采用专家打分法,难以剔除个人情感偏好影响,导致权重缺乏客观性,使评判结果大打折扣。其次,熵值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它根据来源于客观现象的众多信息,通过分析各指标间的关联程度及指标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来客观地决定指标权重,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主观赋权所带来的指标权重偏差。所以,将模糊物元分析和熵值法两者结合,进行教学质量的综合测评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探索,对类似的经济学、社会学领域的综合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四、结 语

提升应用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生质量,是当前国内众多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如何借助上述平台推动高校转型,如何推动应用技术型高校推广实施学生创新学分制度,都需进一步实验探索,总结规律。推动创新学分的科学评定问题,仍需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完善。

[1]Shazaitul Azreen Rodzalan, Maisarah Mohamed Saat . The Effects of Industrial Training on Students’ Generic Skills Development[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56(8):357-368.

[2]Hung-Yi Wu, Hung-Shu Wu, I-Shuo Chen et al. Exploring the critical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reativ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A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making approach[J]. Thinking Skills and Creativity,2014,(11):1-21.

[3]张怀强,李 丽,刘玉娟,等.面向新时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建设[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2):194-197.

[4]Ailing Chen, Liping Li, Xingsen Li et al. Study on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Extenics and Theory of Creativity[J]. Procedia Computer Science,2013,(17):1194- 1201.

[5]余华东.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探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10(3):116-121.

[6]张庆英,于 蒙,张 鹏,等.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质量综合评价模型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4):611-614.

责任编校:张 静,罗 红

3D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Cultiv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Technique Universities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

GAO Shun-c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Zhengzhou 450007, China)

How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rain high-quality and promote the graduates competence have become the important task needs to solve. Based on the basis of pract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construction of 3D practice platform for students’innovative ability, which includes three practical aspects, i. e. the guidance of platform for clinical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teaching, the platform with country and province city and colleges leads the care, the platform with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The 3D′s idea is training practical ability, nurturing innovative ideas and ability of colleges student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3D platform;application technique university

2015-02-20

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SJGLX343) ; 河南工程学院2013年度教学研究项目(JY201304)

高顺成,男, 河南尉氏人, 博士, 副教授,主要从事创新及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G645

A

1007-9734(2015)02-0140-05

猜你喜欢
技术型高校学生实训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打造辽西技术型标杆案例 锦州城南新区7.2.4全景声影院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独立学院在城乡规划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中的创新分析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