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白描”展现人物特征

2015-01-31 13:04牛锐
中学语文 2015年29期
关键词:白描勾勒老刘

牛锐

巧用“白描”展现人物特征

牛锐

很多同学写作文,特别是在表现人物时,喜欢对人物采用精雕细刻的、全方位多方面的描写,认为这样才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对人物描写越细,人物形象却越模糊;对人物刻画越多,人物性格却越不鲜明。

其实写人不必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最突出的一点,采用“白描”的手法,就能把人物写“活”,把人物活灵活性地呈现出来。白描,就是用朴素、洗练的笔法,将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白描”一词,源于绘画,是指在人物画中,用墨线勾勒,不着颜色,不加渲染的画法。后人将这一技法借用到文章里,成为一种重要的描写方法。这种方法很少用繁复的形容词和修饰语,笔墨淡雅,甚至不着色,但形象鲜明,构图真切,让人一看就能抓住特征。

很多有名的大作家都是使用白描手法的高手。比如鲁迅先生,他在《孔乙己》一文中,这样描写孔乙己的形象:“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在这段文字中,没有比喻的修辞,几乎也无过分形容、修饰的词语,只有如实写来,寥寥几笔将一个风烛残年的落魄文人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原因就在于这个人物的特征非常突出,非常鲜明,像穿长衫,却又脏又破,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花白胡子,都是乱蓬蓬的,这些都是穷困潦倒又不失体面的读书人的特征。作者抓住这些特征,简单勾勒,就呈现出这个人物的形象,给人以逼真的感觉。再如他的《藤野先生》一文中:“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就这么简单的几笔介绍,一个学者的形象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先生也极擅长使用白描手法来写人。比如他的散文名篇《背影》即是如此。作者写父亲的背影,全用白描的手法。作者写作时不借助比喻,不堆砌辞藻,也不用词语作过分修饰和形容,而以朴实的文字,把当时的情景如实地再现于读者眼前,使别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正如鲁迅先生说,白描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父亲的背影,对于儿子来说,那是司空见惯的,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这次作者记写的,却不是平常见到的背影,而是特定场合中使他极为感动的那一个背影,那终生难忘的背影。作者写了当时父亲的体态,穿着打扮,更着力描写了他买桔子时过铁路的情形。“父亲是一个胖子”“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过铁路时,则“蹒跚地走到铁路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买好桔子回来,“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这里的文字确是传神之笔,勾画出父亲的背影,却并没有过多的形容,也不借助于修饰、陪衬之类的东西,只老老实实写当时的情形,很好地把那感人情景再现于读者眼前。这就是白描的功力。这种文字,乍读起来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所谓“于平淡中见神奇”(朱德熙评论朱自清散文的话),从这段描写背影的文字中可以体会到,同时也能见出朱自清白描的本领。

白描手法既然对表现人物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作文中应如何来使用这种手法呢?下面我们结合名家名作及学生例文来作简要剖析。

1.使用白描手法,要注意简洁传神

白描的特点是简洁传神。它不尚修饰,不施重彩,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轮廓和特点。例如方纪在 《挥手之间》中是这样写人的:“车上跳下一个美国人,戴黑眼镜,叼着纸烟,衣服特别瘦,特别短,这使他显得脸比胸膛宽,腿有上身的两倍长,这就是美国的所谓特使赫尔利了。”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了人物模样怪异的身形特征,形象逼真,使人如见其形。又如一篇《新来的老师》的习作:“瞧,她又急忙忙捧着教材来上课了。她,中溜个儿,身材匀称,圆圆的脸儿,乳白色的流行上衣,深兰色的裤子,用小花手帕扎成一束的秀发和着‘咔嚓、咔嚓’的皮鞋声左右晃动,给你一种干净,利索的印象。”小作者写人就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对人物只是远远的观看,着墨点也不甚多,但人物

的个性特征却很突出,活画出了一个干净、利索的女教师的形象。

2.使用白描手法,要注意语言朴实

其实,平平常常的叙述,精心独到的语言锤炼,让语言返璞归真,也能以朴实感人。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我们要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特点,用朴实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留下的纪念。”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结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又如习作《雨中的故事》,这是对一位叔叔的外貌描写:“我喜出望外,抬头一看,一位约30岁的叔叔,身着雨衣,脚穿皮鞋,长长的脸上,有许多小疙瘩,眼睛显得过小,脸皮十分粗糙。”这段描写,用词简洁,语言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形容词和修饰语,没对外貌作过细地刻画,却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长长的脸上,有许多小疙瘩,眼睛显得过小,脸皮十分粗糙。”勾画出其其貌不扬的形象特点。

3.使用白描手法,要注意凸现主体

许多经典作品,往往淡化写背景,而着力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特征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或对人物简短对话的呈现,将人物的性格凸现出来。《藤野先生》一文就是很好的例子:“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用白描手法,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思想本质。以樱花烂漫的美丽景色,反衬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着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将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夸张的手法(“形成了一座富士山”)、比喻的手法 (“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整合起来取得无比辛辣的讽刺效果。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仿佛听见鲁迅先生在满怀悲愤的大声呐喊:你们这帮腐败无能的清王朝洋务留学生!你们怎能置黑暗沉沉、生灵涂炭的祖国于不顾,整天享乐,不学无术!你们怎能不知羞耻地卖弄那载着民族压迫的大辫子呢!字里行间,先生那颗疾恶如仇的拳拳报国之心已呼之欲出。

又如学生习作《摊主》:“摊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嘴里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这里勾勒的是一位修鞋匠的肖像,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眼睛凹进眼眶”“结实的牙齿”,简要传神的几十个字,写出这个长年在户外工作的修鞋匠的外貌特征,尤其是“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这句既形象地表现出他的牙齿结实的特点,又勾起我们的想象,嘴里咬住鞋钉不是一位老鞋匠的惯常举动吗?这段话虽然还不是那样的细致丰满,却抓住了人物特征的关键之处,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显示出白描勾勒的妙处。

[学生佳作]

刘永军

新城区的某个繁华小区内的住房都是两户一排,两户一排。老刘住在第二排的右边,他是从事“爬格子”工作的,妻子、女儿一家三口。墙那边,听说是什么局长。老刘家种着些豆角,而墙那边也长着些丝瓜。豆角藤顺墙蔓过去,瓜秧沿墙爬过来。绿油油的豆角,长条长条的丝瓜,长得讨人喜欢。局长家三天两日,来客络绎不绝。到晚上,局长家灯火辉煌,宾朋满座;而老刘家,冷冷清清,“一盏灯漂白了四壁”。初做邻居时,见面也打打招呼,道个好。后来,局长便把招呼给免了。对老刘的招呼,只是很高傲地点下头,再后来,这点动作也没有,如同一个面无表情的蜡像。老刘心里感叹着:“我曾尝试着接近别人,无奈别人看不起我们这些小知识分子啊!”于是两家都不去管那些爬过墙头的豆瓜,一任它们长着。

这样的生活也是照过。

一天,市检查局来了两个人直接到了隔壁的局长家,听说局长出事了,后来有传言说是因为贪污还是什么的,随即局长也搬出了这个小院。接着新局长家搬进来了。老刘心里说:“我不会再去和局长家尝试交往了,还不是一样,把我们的热脸贴在人家当官的凉屁股上!”于是老刘的招呼也成了往事。

一个清静的周日午后,老刘正在家构思他的散文,这时女儿兴冲冲地跑进门来,手里拿着一个大红苹果。“谁给的?”老刘问。“邻居的老伯伯给的。”“怎么能随便要人家

东西,说‘谢谢’了吗?”“说了,老伯伯可喜欢我咧!”老刘心想:“还不是刚来热乎乎,到后来冷冰冰!”

通过对新邻居的多日观察,老刘却发现这个新搬来的邻居与以前的邻居有很大的不同,老刘看到,新局长早上骑自行车上班,下班自行车相伴,偶尔来几个客人,却从没有灯火辉煌、杯盘相碰的繁华。老刘心里的防范有所松动。又过了没几天,老刘接女儿放学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女儿换了一个新书包。“嗬,这么漂亮,谁买的,是妈妈吗?”“不是,老伯伯送我的,他说改天要来我们家做客呢!”晚上,老刘未眠,他在想:我是否也该尝试着接近别人?

你说还真奇怪,老刘第二天起得特别早,这一天他打破了早读的习惯,开始到院子里摘起豆角和丝瓜来。他想:“将人家的瓜送回去,摘些豆角给人家尝尝鲜。”走到门口,只见邻居——那位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局长也正笑呵呵地走过来,手里提着一兜瓜和豆。

“多好的豆!”局长说,“我早想尝尝鲜了。来了好几天,我想邻居嘛,应该有所来往,我、你,还有其他人,谁不想和睦相处?这不,我就到你们家,咱们订个协定:‘种瓜得豆,种豆得瓜’。欢迎吗?”“欢迎,欢迎,那当然行,那当然行!”老刘连声说道。傍晚,各家的院子里就都飘出了瓜、豆的清香。

日子还是像以前那样过,小区里的小院依旧是那个小院,只是现在豆蔓和瓜秧长得更绿更繁,而且缠绕在了一起。

[点评]这篇文章有很多亮点,其中之一就是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着墨不多,但却简洁传神,栩栩如生。如写第一位局长“对老刘的招呼,只是很高傲地点下头,再后来,这点动作也没有,如同一个面无表情的蜡像”。这里“高傲地点下头”“面无表情的蜡像”虽是墨线勾勒,不加渲染,但却把一个自高自大,脱离群众的贪官形象刻画的精彩绝伦,入木三分。作者写第二位局长用笔更为传神“那位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的局长也正笑呵呵地走过来”,“鼻梁上架着一副黑框眼镜”显示出这位局长是位知识型人才,“笑呵呵”一语更是与第一位局长形成鲜明对比,凸现出这位局长亲民爱民的良好作风。虽用笔不多,但却一语传神,显示出作者非凡的文字功力。另外本文语言上有鲜明的特色。开头的“爬格子”是指从事写作的熟语,“一盏灯漂白了四壁”多么简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老刘家的冷清,没有宾朋来客,也不热闹。“把我们的热脸贴在人家当官的凉屁股上!”是熟语“热脸贴在凉屁股上”的扩展、活用,这里既写出了老刘对以前邻居的态度,同时也是对新邻居的先抑后扬,使一篇短小的作文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种瓜得豆,种豆得瓜”形象生动地诠释了邻居应和谐相处,以和为贵的道理。读了这些熟语,就如同在他乡遇见了老朋友,阅卷老师肯定会眼睛一亮,判给高分。再则引用这样的熟语,也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应给高分。引用了熟语的文章,读起来还使读者感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中南路学校]

猜你喜欢
白描勾勒老刘
勾勒立体的古都“脊梁”
拼图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刺绣:一针一线勾勒中国魅力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写给远去的路遥
用简单线条勾勒一个“王朝”
老刘和老秦
腰带勾勒最美线条
老刘

中学语文2015年29期

中学语文的其它文章
秋语
我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