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同携手 校园添书香
——论书香校园建设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2015-01-31 11:57胡婷婷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5年2期
关键词:书香家校校园

文 胡婷婷

家校同携手 校园添书香
——论书香校园建设中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文 胡婷婷

“书香校园”是具有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丰富的阅读资源、多彩的读书活动的校园。2005年前后,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理论的事件及推广研究》课题组召开了第一届“营造书香校园”研讨会,苏州大学教授、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就提出了“建设书香校园、创学习型学校”的倡议。

近十年时间过去了,书香校园建设推进得怎样了?书香校园建设有以下阶段。阶段一是硬件建设阶段;阶段二是环境氛围营造阶段;阶段三是搭建师生阅读平台阶段;阶段四是四方联动阶段。据调查,大多数书香校园建设还只停留在硬件建设、环境氛围上,缺乏有效促进师生阅读的手段和平台,更少在“四方联动”方面思考如何推进书香校园的建设。简单来说就是缺乏家长的参与,“四方联动”不能实现,使书香校园建设推进遇到了瓶颈。

笔者认为“四方联动”是解决书香校园建设现有问题的最有效手段,是书香校园建设的生长点。

“四方”是指学校、教师、学生、家长,“联动”是指目标一致、各司其职、共同提高。“书香校园”建设本着“以校为主,教师示范,学生主体,家长参与”的宗旨,四位一体,目标一致,各司其职,共同提高。

学校的职责是完善硬件建设,提供四方互动交流的平台;教师承担的是纽带和“主持人”的任务;学生是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和受益者,起到决定书香校园建设方向和特色的重要作用。家长这个群体的有效加入,能提供给书香校园建设充足的生命力、扩大书香校园的影响力,使书香校园建设更完善、更立体。

这四者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链,缺一不可。家校合作可以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家校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并能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一、家校合作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学校教育虽然严格按照国家的教育要求办学,但家长对学校的期待也是学校教育不断优化的动力。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社会上曾经流传过各种各样的“教育误会”,例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好成绩决定好未来”等,但随着时代的进步,近年来更多的家长把目光放到“读好书、做好人”上。家长不再单纯看重学生成绩,更希望学生的智商和情商提高,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更希望学生能把目光投射到这个世界本身,有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希望跟学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培养学生的家族观念。家长对学生的这些期望是符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更与学校教育本身“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宗旨完全一致。家校目标一致,就能在教育上形成一股合力,无论在书香校园建设还是其他任何一方面,都能促进学校教育措施的落实。

“书香校园”建设是学校发展的契机。本着要做就做好的原则,如何把“书香校园”建设落到实处,让学校、学生、教师、家长各方都受益,是学校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

二、家校合作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

教育中有奇怪的“5+2=0”现象,意思是学生在学校接受5天教育,双休日回家无人辅导,学校5天的教育成果就会消失殆尽。我校提倡学生在校每天阅读半小时,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写下一些小感悟,在学校里这个倡议基本上能得到很好地执行,而双休日学生回家后,“阅读半小时”往往要给其他事情“让路”。即使能保证阅读的时间,学生还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回家拿起自己喜欢的书看,妈妈却提出要换一本,因为某本书更好。还有的家长要求学生把感受写长一点,不能少于规定字数。最终结果是学生阅读的兴趣所剩无几,即使在学校里,学生也不想看书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良好的家校合作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科学而持续的培养,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什么年纪,阅读都能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难道不是我们进行“书香校园”建设的根本目标吗?

三、家校合作促进信息交流

笔者跟学生分享过一个关于“需要”的故事:你爱金鱼,也爱吃火锅,可是你不能给金鱼吃火锅,因为它不需要。如果不明白对方的需要,把自己的所爱强加给对方,那么你之蜜糖就可能是彼之砒霜。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简单,但是在我们的教育中,却常常被忽略。例如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学生到底需要什么?这种需要合理吗?科学吗?有发展性吗?我们能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吗?能给他们科学指导吗?我们能预见学生在这方面的发展吗?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能促进学生的提高和成长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事实上己所欲也不能强加于人。

要得到这些答案,就必须家校合作、信息共享。

我校学生穿着统一的校服,坐在相似的教室里,可是他们不是完全相同的个体。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这个家庭早就赋予他独特的个性。对于学生,如果我们无差别对待,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注定要失败。

在书香校园建设中,学生是主体,也是最终的受益者,如果不考虑他们的需要,书香校园建设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要考虑学生已有的阅读习惯和积累,然后制定恰当的方案,使学生在知识和素养上都得到提高。这时候,家长的参与就非常重要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来自有良好阅读习惯家庭的学生更需要得到阅读展示和交流的机会,而在家庭中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更需要从激发对阅读兴趣、培养良好阅读习惯方面帮助。对于阅读“偏食”的学生,书香校园建设中的“营养配餐”就非常及时,对于阅读“有广度无深度”的学生,专题讲座或专题发言能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缺失。我们需要根据信息制定因人而异的方法,因材施教。

另外,学生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阅读的进行产生新的观点或者疑问,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引导或解答,很有可能走一段弯路或者产生新问题,这就更需要家校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即使不能一一解决,家校合作也能在问题或案例探讨上有更科学、更深入的思考。

四、家校合作使“被动阅读”变“主动阅读”

学生家长来自五湖四海,涉及各行各业,其中有学识、有见识、有能力、有思想的人数不胜数。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有的家长是大学教授,有的家长是全国知名书法家,有的家长是作家,有的家长是学者,还有的家长读书不甚多但个人的从业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励志教材。作为教师,如果不持续提高自己,如何能跟这样的家长对话?又如何能使从这样家庭中走出来的学生得到精神滋养?

凌宗伟在《中国教育报》上登载的文章中说:“在造纸术、印刷术、互联网日益发达的今天,在知识由小众化的‘精英专营’发展到大众化的‘全民共享’的时代,读书反而成了某种累赘。更让人诧异的是,学校和教师对读书的正常需求日渐萎缩,仅有的‘需求’也只是在教材、教辅、作业这三本‘书’中游荡。”这种尴尬的现状让我们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教师的生命得不到书籍的滋养,如何能承载教育的重任?如何能担任学生精神成长之路上的领路人?

想要开车,需要考驾照;想当律师,需要考律师证;想当教师,需要考教师证。这个社会的大多数职业都需要先培训再上岗,可当家长却从来不需要考证,也没有培训。这并不是说成年人天生就能当好家长,既然没有培训教我们如何当一个好家长,那么学习、阅读和交流就格外重要。

因此,对于教师来讲,终生学习是重要更是必要的,这种终生学习的理念对于家长同样重要!因此,我们的书香校园建设本质上就是从学校辐射到家庭,进而推进“书香社会”的形成。

五、结束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在“书香校园”建设中,这两个“教育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家校合作、四方联动,启迪智慧、润泽生命,为校园再添一缕书香。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朱永新.新教育[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51-57.

[3]蒋文群.论农村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现状及其策略[J].中国农村教育,2012(9)20-23.

作者信息

胡婷婷,本科,中教一级。新都一中实验学校,610500

*本文获第四届城市教育装备合作与发展工作交流会征文优秀奖

猜你喜欢
书香家校校园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书香何来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家校合作,让“名著导读”落到实处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