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对中医治疗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患有月经不调的患者30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经过对30例患者进行辨证分析,采取对症的治疗方法,有25例患者痊愈,其余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愈率可以达到85%。结论 中医治疗月经不调,以调经理气培元固本为主,其治疗效果较优越。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08 (2015)04-0243-02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04.208
作者单位:157000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妇女儿童医院
TCM Treatment Effect of Menstruation
LI Xiaoshu, Mudanjiang Women and Children 's Hospital, Mudanjiang 15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ment with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menstruation were discussed. Methods 30 Patients with irregular menstru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4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30 patients were dialectical analysed , after took symptomatic treatment, 25 patients were cured, and the remaining patients had vary degrees of improvement, the cure rate can reach to 85%.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for irregular menstruation can achieve therapeutic effect.
[Key words] Menstruation, TCM, Differential Treatment
月经不调指的是月经在其周期、持续时间、经量、经色、经质等方面发生异常表现,是妇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以月经提前或延后,月经无规律性,月经量不稳定,过多或过少等为症状。笔者对以中医药治疗月经不调进行了分析探讨,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12月间收治的患有月经不调的患者30例进行回顾分析。通过临床切脉等诊断30例患者中,气虚患者7例,血虚8例,阴虚、肾虚各3例,肝郁5例,气滞4例。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1.2 方法
1.2.1 气虚治法 主要目的为补气养血调经。可采用《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中的圣愈汤一方。选用人参、黄芪、川芎、当归、熟地,白芍等药材。可根据症状的主次轻重、病情的好转程度对药量进行加减。患者食欲不振症状明显时加白术、山药、神曲;有自汗表现加五味子、防风;四肢明显无力感添加大枣,并加大人参、黄芪药物的药量;患者感到气短乏力时在药方中加入麦冬、五味子;月经提前、量多时再加仙鹤草、海螵蛸、茜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也是治疗气虚的祖方,可当其为主方,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加减处方药物。四君子汤中主要为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四种草药。脾胃虚弱者,食少纳呆症状明显可加入陈皮、砂仁,脾虚兼湿或(并)舌苔厚腻者可加如半夏、石菖蒲等味药。对于气虚下陷,月经量多,经期提前等适宜使用《景岳全书》举元煎一方,以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等入药,达到补气摄血的作用。若有虚寒,可适当加入炮姜、肉桂、附子等进行治疗。
1.2.2 血虚治法 主要目的为补血调经。多采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一书中的四物汤一方。主要为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在经行血多之际,宜以静制动,应少用或不用当归、川芎,加黄芪以益气摄血 [1]。
1.2.3 阴虚治法 主要目的为养血滋阴,清热调经。以《景岳全书》中的左归丸为治疗的主选药,该药方以熟地、山药、枸杞、山萸肉、川牛膝、菟丝子、鹿角胶、龟甲胶为本,对真阴匮乏,肾水不足导致的月经不调有显著疗效。气虚,中气不足者宜在药方中加如人参。有咽干口燥症状者在药方中加入麦冬、天花粉。等经血下行时可不加牛膝入药,患者若有经血过多或淋漓不退等症,可在药方中加如女贞子、墨旱莲等。腰膝疼痛可加杜仲。大便燥结加肉苁蓉,小便不利加茯苓。
1.2.4 肾虚治法 主要目的为填精益气,补肾调经。以《景岳全书》中的大补元煎一方为主。以人参、山药、熟地、杜仲、当归、山茱萸、枸杞、炙甘草等入药。全方具有益气生精、补肾调经之功效,对于肾中精气虚衰,气血不足造成的月经不调症状有较好的疗效,有回天赞化、救本培元之效。肾阳不足加附子、肉桂,病势较缓,加巴戟天、仙茅。脾阳不振加干姜、白术。月经量少,经行迟延加紫河车、淡菜、丹参、泽兰。经行过频、月经量多加海螵蛸、龟甲胶、阿胶。
1.2.5 肝郁治法 主要目的为疏肝理气,和血调经。以《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逍遥散为主要治疗方法。主要入药的药材有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薄荷、煨姜等。若患者情志郁结,胸胁胀痛不解需在药方中加如枳壳、栀子、牡丹皮等药材。肝血不足,肢体麻木者宜服用木瓜、地黄。月经期乳房胀痛者可选加川芎、青皮、王不留行、穿山甲等。
1.2.6 气滞治法 主要目的为理气调经。《医宗金鉴》中的加味乌药汤有较好的疗效。其中有乌药、砂仁、木香、延胡索、香附、甘草、槟榔药材 [2]。患者冲任有寒时,有小腹凉症状时加入肉桂、茴香、艾叶等;腹中热痛时可以选择大黄、败酱草等入药;便溏肢肿、带下量多加白术、泽泻;血行不畅,经血有块,或涩滞量少,加桃仁、红花、牛膝。血虚加当归、地黄。会阴部坠胀加荔枝核。
2 结果
经过对30例患者进行辨证分析,采取对症的治疗方法,有25例患者痊愈,其余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愈率可以达到85%。
3 讨论
气虚主要表现为月经血色淡红,质稀薄。同时患者精神委靡,疲乏无力,少气懒言,动则汗出,小腹空坠,不耐劳作,饮食无味,食少纳呆。舌质淡,边有齿印,脉来虚弱无力。血虚主要表现为月经量少,血色淡红,质稀薄。同时也有面色苍白无华,唇舌爪甲色淡,头目眩晕,视物昏花,心悸怔忡,神疲乏力,手足麻木。舌淡,苔薄白,脉芤细等症状。阴虚主要表现为经血色深红,质稠。肾虚的主要症状为月经血色淡黯,质稀薄同时有毛发焦脆,肤色暗淡,无光,或生黯斑,腰骶酸冷,胫膝萎软,足跟疼痛,耳鸣或重听,健忘失眠,性欲减退。舌淡苔薄,尺脉沉细弱。肝郁的主要症状为月经呈紫红色,其中有可能夹有小血块,血量可多可少。情志抑郁不畅,烦躁易怒,面容呆滞,头痛目眩,胸胁胀满不舒,经前乳房胀痛,少腹满痛等。舌体色黯,脉弦 [3]。气滞的症状主要为月经血色黯红,其中可夹有小血块。同时主诉胸脘痞闷不舒,小腹胀满,腹中肠鸣窜痛,阴中坠胀,时时叹息。舌体色黯,脉弦涩。